一、文理學科融合思路在高中信息技術中體現
1. 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逐步推廣和普及,使我們能夠很明顯得感覺到這些技術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學科的內容目標以及教學的方式與內容。比如在高中的數學教學中,老師在設計課程的時候就要考慮對于現代技術的應用;例如多媒體課件,計算機,將一些抽象的教學內容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具體化,生動化,改變之前枯燥的教學方式,寓教于樂。老師在設計課件的時候,可以將現實的問題,生活中具體的實例納入教學內容,傳達給學生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理念,切實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信息技術教育最終目標是要使學生清楚信息技術在實際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價值的思想和理念。
2. 擴大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范圍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知識資源,并且設計多種教學活動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實現真正的師生互動,相互合作。而在高中教學中信息技術應用文理學科的融合正好能夠給學生提供豐富且生動的教學資源,有效擴大課程的范圍,開闊學生的視野。隨著信息技術的應用空間不斷擴大,媒體資源靈活多樣,生動具體,可以通過圖形動畫等各種媒體信息有機結合為學生解讀一些較為生澀難懂的抽象的理論。將課堂從書本上的艱澀理論延伸到立體的情景學習之中。同時,學生還可以登錄進入一些數字化圖書館中,瀏覽各種各樣的數據庫和立體的教學知識,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進一步擴大所學范圍和思考的廣度和深度。與傳統的教學資源相比較,這些由信息技術網絡廣泛搜集并經過篩選得來的資料更加優質,更能夠促進傳統教學的效果。擁有如此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生也會有更多選擇的余地,鍛煉學生選擇甄別的能力,同時對知識又是一個全新方式的檢測。
二、文理科融合可促進復合型人才培養
1. 文理科融合互補性可增強學生學習能力
一個完整的人既需要用科學發展的觀點分析辨證事物,用實事求是的思想和精神看待事物,同時又要具有人文思想情懷,從文化的角度解讀人性的思想和光輝,從柔軟的角度解析世間萬物的由來去往。知識固然重要,但思維的形成卻更加珍貴,而且從某種角度來講,知識是構成思維的材料與骨肉。知識使思維豐滿,思維則撐起知識的條理。因此,文理科融合能夠增強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既能夠從理性的角度分析事物,又能夠從人文的角度解讀問題。
2. 文理科融合教育方式培養更多優秀復合型人才
我們一直強調的是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的綜合型的人才,但是如今我們普遍看到的一個現象是在高中,學生經過過早的分科之后,文科學生會丟棄自己的理科課程,甚至丟掉最基本的生活中常用的理科知識;而理科學生的情況反之亦然,只知埋頭試驗和演算,完全拋棄了自身的人文修養。文科與理科被分科制度劃分為兩個對立的不相干的領域,為文理科的融合加大了難度,不利于培養創新性人才,培養文理兼修優秀全面的復合型人才。
三、信息技術應用中的文理科融合體現
信息技術是教學手段,是學習工具。推動信息技術與文理學科教育的融合,鼓勵文理學科在教育中廣泛運用信息技術,并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入文理學科教學之中,這是國家對于現代教育的要求,同時也證明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促進教育是當今課改的基礎。信息技術是一種教學手段,可促進教學信息再現,提高教學質量。信息技術是一種學習工具,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延伸學生的思維廣度深度。
課程內容體現文理融合。信息技術是一門綜合技術,涉及文理學科各個領域,對文理學科教學內容也有相應影響。比如在英國的科學課中,有連接溫度等探測器到計算機上的實驗,在藝術課上,有通過改變顏色,增加變形或特殊效果,加工制作數字圖像。這些教學內容中均融入了信息技術課程知識。將信息技術融入不同的學科和課程內容之中,能夠讓學生明確信息技術的內涵,這也是信息技術與文理課程融合重要內容的體現。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