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任務之一。閱讀是教會學生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重要途徑,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術和閱讀能力,有助于指導學生學習規范化的語言,提高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發展認識能力,有助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創造能力,有助于陶冶情操和養成優良的思想品德。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小學生正處在身體和智力同時成長的階段,情感的表達對于孩子們來說十分重要。如果善于朗讀更易撞擊人的心靈,恍如身臨其境。此時,讀者將在朗誦中找到濃厚的興趣,是培養閱讀興趣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樣,放聲朗讀文章,可以增強傾聽和表達的能力,不僅能聽到不正確的讀音和生硬不通的句子,可以及時的糾正過來,還能聽到自己內心真實感情的表達。朗誦可讓學生在閱讀文章過程中找到學習的興趣。
激發學生的讀書欲望
機械的讀書方法,往往讓學生感到厭倦,在讀書中缺少內心的欲望。如果在讀書過程中掛起挑戰的旗幟,面對強勁的對手,學生試著用最好的閱讀成果來戰勝對手,就會盡可能在閱讀中投入百分百的精力,全身心地感悟和心甘情愿地走進文本。小學生喜歡聽動聽的故事,而且自主學習的習慣尚未完全形成,往往依賴老師擴大閱讀量,老師可利用這個切入口,在給學生講故事和展示閱讀材料的時候,講到精彩或者關鍵情節時,留下大大的懸念,挖掘學生內心想揭曉答案的欲望。久而久之,學生會神往閱讀的神秘世界。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也很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都有可塑性,學生會在好的環境中慢慢健康快樂成長,師生一起在美好的氛圍中閱讀,進步和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就不會減退。
確保閱讀源泉不停歇
語文老師要致力于給學生提供或者推薦一些他們喜歡的閱讀材料,這樣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和范圍。有沒有書、學生是不是經常能接觸到書,這與學生的閱讀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讓學生能自由閱讀自己喜歡的內容,發揮閱讀天性,從而愛上閱讀。能夠擁有自己的藏書,有助于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在老師給學生推薦閱讀材料時,老師最好能夠和學生一起閱讀,這不但可以營造讀書的氛圍,讀完之后還可以與學生一起討論,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觀點。身邊有喜歡閱讀的老師,學生就會關心老師閱讀什么,一起帶著好奇心走進閱讀世界。
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
小學生的自我價值觀念尚在形成中,讓學生真正成為閱讀實踐的主體還有一段長長的距離。老師應該讓學生真正成為閱讀實踐的主體,打開心扉,讓學生用自己的大腦思考問題,讓學生的思想自由暢游在渴望之中,順著求知的欲望慢慢去尋找真正的答案,通過自己的付出收獲累累碩果。
指導學生掌握讀書方法
讀書要善于腦、口、手并用。學生在聽課時不僅要善于思考文章中存在的疑難點,也要把所思所想表達出來。在思考后敢于表達還不夠,還需要學生動手,把正確答案記到筆記本上,幫助加深理解、增強記憶、促進思維推陳出新。
培養善于積累的習慣。要讓學生愛上閱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今天的所學是為了以后更好的學習,今天的播種是為了讓明天有更好的收獲。因此,在讀書的過程中要學會積累所學過的知識,讓自己的知識一天天的豐富起來。這就要學生學會摘抄好的字句,不斷重溫所學過的知識,讓知識永遠儲存在腦海里。
養成勇于提問的學習態度。學習會面對很多困難和挫折,而靠個人的力量往往很難克服,那就要尋找幫手一起跨越學習障礙。都說“遠親不如近鄰”,找身邊值得信賴的人來幫忙是最好不過的了。此時,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可能會因膽小、自卑、高傲等原因而不去尋找幫助。其實,只要放下所有顧慮,敢于向身邊的老師和同學請教,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學習煩惱,輕快地放下心里的包袱。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表現出愿意和樂意學習的態度來,還要做到細心、謙虛,掌握閱讀的技巧和方法,善于總結,不斷擴大閱讀量等等。這些閱讀習慣不能一蹴而就,是一步一步慢慢形成的,這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和點撥,也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隨著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習慣的養成,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也會得到不斷的提高,閱讀也會逐漸走向深刻和成熟。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