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開展個性化學習,并把個性化學習落實到日常語文教學指導中,以學生的個性差異為依據,運用個性化的教學方法,制定、推廣實施以下三點措施,力求讓每個學生在個性化學習中既完成語文學習任務、又促進自身個性化的健康成長。
一、個性化學習氛圍的營造
在指導中,我著力營造有利于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學習氛圍。在這種自由的學習氛圍里,我允許學生對教材知識進行個性化的理解,允許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不同的理解思路,不同的學習成果;同時,對有獨到見解的學生給予大力表揚,對不完善的觀點加以補充,對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異想給以呵護。這樣,學生才敢于大膽猜測,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敢于提出不同的想法。
以課文《商鞅南門立木》為例,當我講到“商鞅南門立木的目的是為了取信于民,爭取百姓對朝廷的支持”時,突然聽到一個學生小聲說:“百姓才不會對這樣揮金如土的朝廷有信心呢?!蔽蚁仁且汇?,隨之不禁為這學生的觀點喝彩,這是21世紀學生對歷史事件多么富有個性化的認識啊。于是,我順水推舟,鼓勵學生圍繞著“為什么商鞅南門立木很難取信于民”和“商鞅應該怎樣做才能取信于民”展開討論,學生紛紛提出了很多創新性的觀點,如:“當時百姓生活貧困,商鞅重金懸賞南門立木是一種浪費行為” “南門立木不能解決百姓的切實生活問題,所以很難取信于民”等。
二、個性化學習方式的選擇
首先,動手能力好的學生適合“做中發現”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通過實踐去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語文技能運用能力。例如,我在班上成立了“小記者站”,把擅長寫作、熱衷語文實踐活動的學生發展成小記者,有針對性地向他們傳授新聞采訪知識,并每個月定期組織他們走出校園開展新聞采訪活動,讓學生在面對面的采訪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在新聞稿件的寫作、修改中提高寫作能力。對這些學生而言,這種生活實踐型的學習方式,遠比坐在教室里上《新聞采訪寫作課》要輕松,學習效果也顯著。
其次,情感豐富的學生適合“角色體驗”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是通過課堂的形式,做到以境引情,讓學生境中生情、情中悟境,從而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以《怒吼吧,黃河》的學習為例,我通過鼓勵性的教學語言提示喜歡影視的學生課后自己去觀看電影《南京大屠殺》,加深學生對抗日戰爭的認識,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同時,我鼓勵熱愛音樂的學生在課外時間,通過欣賞樂曲《黃河大合唱》,在情真意切的音樂體驗中領悟到《黃河大合唱》的藝術價值和創作意義。這樣發揮學生的個性所長,學習自然事半功倍。
再次,喜歡交往的學生適合“交流互動”型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主要是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在“教別人”和“向別人討教”的過程中,掌握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同時還能發現自己的學習薄弱環節,制定有效的學習對策。在暑假、寒假,這種學習方式的學習效果更加明顯,因為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學生一起學習,遇到不懂的問題互相討論、彼此提問、彼此教對方,再把問題用口述形式進行互相講解,使學習思路更加清晰。
三、個性化學習評價的形成
其一,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評價。
在相同的學習過程里,對學困生我進行表揚性評價,使用“你真棒”、“你是個聰明的孩子”的評語,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對中層生進行鼓勵性評價,既指出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拓展學生發展空間;對尖子生進行激勵性評價,引導學生在學習中不斷超越自己。
其二,從“評價學習效果”向“評價學習過程”過渡。
在個性化學習中,我允許學生有不同的學習觀點,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支持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學習,嘗試不同的學習體驗;鼓勵學生進行學習探索,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這樣,通過以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為目標的學習評價從根本上提升語文學習的效率。
責任編輯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