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中如何結合課文中的精彩文段,指導學生寫好作文,對教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有很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師要深入鉆研文本,要在把握主旨、感悟人文內涵、體會思想感情的同時,還要領悟其表達上的特點、作用和效果,即既要弄明白文本寫的是什么,想告訴我們什么,還要弄明白作者是怎樣寫的、為什么這樣寫;二是要求教師在教學實施中,既要有效指導學生把握文本內容, 使他們受到人文熏陶,又要引領學生通過自讀自悟、 自悟自得等方式,領會課文遣詞造句(語言) 、結構(布局謀篇) 、表達(技巧)上的特點、作用和效果。這就是說,新課標、新教材要求的小學作文教學,既要求教師巧妙地幫助學生去“悟”道,并將 “道” (人文精神)內化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去,更要求教師啟發、引領學生去了解、理解作者是如何選材剪材、布局謀篇、遣詞造句、起承轉合的。
一、精設模式,巧妙運用
比如我在執教《種瓜得豆》時,就有這樣一個片段:師:同學們,轉基因技術有什么特點,有什么用途呢?請帶著這個問題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注:全班同學默讀課文,師巡視) 師:請停一下,我發現,全班同學不但邊讀邊想,還在用筆畫、作記號。看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做法已深入人心了。人人要養成這樣一個好習慣。對,接著讀吧。 (注: 學生繼續讀、想、畫,然后老師請大家互相交流一下,看畫得是否準確) 師:轉基因的特點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嗎?(全班學生舉手,表示明白)不過,老師不打算讓你們說了,我想讓你們寫。寫什么呢?(我在黑板上寫下了“自述”兩個字) “自述”是什么?就是自己介紹自己。現在我把全班分為四組,第一組寫“轉基因西紅柿自述”……現在你們都是轉基因的東西了。 (笑聲)請把你們各自的特點、作用寫出來,為自己做個廣告。看誰會夸自己,當然嘍,要實事求是,不要吹牛。(笑聲)(全班學生寫“自述” ,師巡視。學生寫了將近 15 分鐘后,老師讓學生讀自己寫的“自述”) 由于我巧妙地把“寫”擠進了閱讀教學之中(這里的“讀寫結合”就是閱讀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不僅有效檢驗了學生是否把課文讀懂了, 而且還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圓滿地實現了“文意兼得”的目標。
二、博采眾長,走出新路
讀寫結合常用“以讀帶寫”和“以寫促讀”兩類方法。我們結合這些,創出了以下的幾種方法:
1.仿照法
語言學習總是從模仿開始的,要模仿寫和說,日積月累,豐富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在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精彩之處、具有示范作用之處等,組織學生進行句子仿寫、片斷仿寫、選材模仿、組材模仿等訓練,既幫助學生學習、積累表達的形式、知識和方法,又有利于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可以從觀察、分析、立意等方面引導學生模仿。如學習《秋天的懷念》一課,可結合課文中描寫人物的方法設計課內練筆。這一課最突出的地方就是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來表現人物的精神世界,表現一個偉大的母親對子女的愛護與寬容。我課后就設計了爸爸在炒菜做飯給子女的場景,爺爺雨中送孫兒的情景,姐姐幫弟弟擦藥的情景等。讓學生仿照《秋天的懷念》里的描寫人物的方法,來展示人物的品質,人物的形象比以前豐滿多了。
2.延伸法
指導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結合自己的經歷,展開聯想、想像,進行擴寫、續寫、補寫等訓練。一方面,可以從學生的練筆中了解學生與文本對話的狀況,調整教學設計;一方面,可以借此培養學生的聯想、想像能力和表達能力。如,教學《窮人》,可以設計續寫練筆,寫后要求與同學交流。《窮人》這一課他的故事結尾可以說是開放性的,沒有最后講人物的命運怎樣,我們可以根據當時的時代背景,人物的家境情況,人物的性格特點,展開想象,來續寫結局。學生們都饒有趣味的寫了結局:有的想像他們最后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有的寫了他們悲慘的結局……只要合理,我都給予了肯定。
3.評議法
在學生研讀課文的同時,或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特點之后,引領學生進行研討、探究、議論、評價,寫“讀書筆記”或“讀后感”類文章,抒寫學習所得、所思等,既有利于培養學生批評性閱讀習慣,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表達思維和思想認識水平。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寫出來,再在小組內、全班交流。學了《一個這樣的老師》《自然之道》我讓學生們寫讀后感,他們的體會和感受都挺深的,能聯系實際,舉出事例來談,收獲不小。
責任編輯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