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師這樣一個知識分子群體而言,生存需求得到滿足后,學校有歸屬感,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進而實現自我就成為迫切需要的心理愿望。因此,人文關懷的重要內涵可通過多種渠道關注其合理的多方需求,激活其幸福的源泉。
一、營造寬松和諧的人際環境,滿足尊重的需要
良好的人際關系會對教師產生積極的影響。
1.把教師作為自己的服務對象,積極聽取教師意見與建議,積極營造尊重教師、溝通順暢,和諧向上的良好氛圍。學校里的重要決策不是“校長說了算”,讓教師充分享有決策權和監督權。如我校金沙洲新校區的建設、西校區的建設,其建筑風格、校園文化特色等,制定不同的方案讓全體教職工投票決定;涉及教師切身利益的如工資分配方案等讓全體教師充分發表意見的基礎上,經教代會再敲定;堅持每學期一次的干部考核評議工作讓教師很好地履行對干部的監督職能,保障教師的監督權的行使,等等。
2.鼓勵和提倡教師間的團結合作,適度淡化教師之間的競爭。校長在大會小會上滲透合作共贏的理念,強調彼此間學會理解、溝通和諒解,增加教師之間相互交往的機會,如舉行聯歡、合作科研等。針對教師較關注的畢業班工作獎和統考突出獎獎勵方案,我們改變了以往強調獎勵個體成績突出的做法,強調了備課組的合作,制定以備課組為一體的獎勵制度。
3.營造寬松、愉快的辦公室文化。我們首先著力于軟件建設,除了注意新老搭配,還注意同一辦公室的人員的性別比例,從而增加辦公室的親和力?!败浻布媸保菇處熮k公室傳遞出濃郁的文化特質同時,傳遞出強烈的現代感,并體現了對教師的人文關懷。讓教師整天保持一種良好的心境,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搭建情感平臺,增加情感投入,滿足歸屬與愛的需要
1.增強教師歸屬感。歸屬感是教師發自心底的對學校的情感依托,近幾年我校為適應大踏步發展的需要,新進了一大批新教師,如何讓新教師們體驗到了身為僑中教師的幸福感,產生較深的感情依戀?我們選擇了情感留人。新教師報到時及時安排好教師宿舍,集體辦理好飯卡,發放學校統一的校服,手提電腦等教學用具,提前為新教師的吃穿住行等進行考慮,通過多種形式讓新教師感受學校的關懷。
2.家人般的關愛。幸福的教育需要有幸福的教師,為了讓教師體驗到幸福,學校每月為教師開慶生會,送生日禮物;節日給每位教師慰問信;為每位畢業班教師送燉品、糖水;邀請專家醫師為老師作健康知識講座,了解心腦血管、高血壓等教師常見病的預防和治療,為教師們提供體檢等。
三、搭建教師多元化的專業發展平臺,滿足發展需要
從調查中我們發現,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包含著教師需要享受成功的愉悅和成就感,而教師的業務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他的職業幸福感。為老師們創設專業成長的載體和平臺,體會到更多的職業幸福。
1.搭建學習培訓平臺。面對新課改的深入發展,無論校長還是教師本人都應意識到只有擁有充實而現代的知識積累和適應新課改要求的靈活多樣的教學藝術,才能事半功倍地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傳統的師徒帶教、校本培訓和研究使教師在教育教學之路上學會了快步走路,提升高度、增加深度的培訓會使教師插上騰飛的翅膀。本學期學校花巨額開創性地組織了21位中青年骨干教師到上海華東師大參加為期兩年的骨干教師高級培訓。相信他們定能成長為一名名副其實的教育專家和教學行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發揮示范和骨干作用,并為學校的跨越式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2.搭建展示自我價值的平臺。為每一位教師搭建自我展示平臺,讓教師獲得成功,展示自身價值,享受成功的喜悅,定能提高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在研究過程中,我們根據學校教師的特點,把教師分為新手型、專家型和研究型。工作3年以下的教師為新手型教師,開展“青年教師教學技能比賽”,評出“青年教師教學能手”。工作8年以上職稱評定為一級以上的教師為專家型老師,開展“名師評選”,評出學校名師并發放名師津貼,通過此活動讓教師得以進一步的提升和發展。教學、科研能力強的教師為研究型教師,組織他們參與科題研究并撰寫科研論文。
3.搭建對外交流合作平臺。校內校外教師之間的廣泛交流既是教師拓展視野、提高教學能力的有效方式,也能促進教師之間相互合作與理解。本課題研究期間,我校外派教師到市內兄弟學校交流的教師達42人次;到中山、深圳、東莞、順德等省內交流的教師達兩百多人次;到湖北、福建、陜西、上海、北京、蘇杭等省外觀摩研討交流的教師達極一百多人次;到英國、美國、印尼交流的教師達12人次。
四、豐富各種精神生活,關注心理健康需要
調查表明,我校教師幸福感不強的其中一個因素是疲憊感、挫敗感等心理健康不良情緒的直接反映。我們研究認為,應該主動關心教師的心理健康,組織各種活動讓他們得到心理上的積極調試。
1.多彩的文體活動。學校具有其他單位和行業所沒有的豐富的優質的文體活動資源,作為校長需要的只是觀念的更新和行動的支持。一是提供時間,二是成立教師社團。學校建立了茶文化協會、羽毛球協會、籃球協會、書法協會等,定期開展活動,使教師在緊張的工作之余身心得到調息。三是開展文化活動。例如重陽節登山、教師趣味運動會、每月舉辦集體生日活動;舞蹈、書畫、幸福諍言、幸福展示秀、假期外出旅游等活動。
2.開展“當幸福班主任”活動。首先我們把班主任和骨干教師拉到校外,由作為校長的我進行“怎樣當幸福的班主任”的講座培訓;然后在校內開展“智慧班主任”的交流活動;開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師”學生贊美老師活動,并讓學生給心中的好老師命名和頒獎。其次,讓老師們欣賞一些有關幸福的經典影片、文章,使老師們在欣賞的過程中與文中、劇中的人物產生情感的共鳴,讓自己的內心慢慢獲得從文中、劇中傳遞的幸福體驗。
(1)由于時間和條件的限制,調查的樣本較少,本研究調查對象只是我校教師,雖具有一定代表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本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研究結果不一定適宜在更廣泛范圍內推廣。
(2)本研究采用自編問卷,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缺乏動態的、過程性的分析,問卷結構還需進一步完善。
(3)除了人文關懷,校長作為學校管理者,還需要想辦法提高教師的物質待遇。只有精神和物質雙管齊下,才能切實進一步提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