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存在一定差距
學校是學習的世界,而企業是工作的世界,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存在較大的差距。
價值觀方面,學生時代以個人價值趨向為主,企業人要與企業價值觀相同、認同企業文化;金錢關系方面,學生時代是交納學費,學校有義務傳授知識,企業人依靠自己勞動所得來獲得報酬;人際關系方面,學生時代是和同齡人生活在一起,企業人和不同年齡、階層、價值觀的人共處;時間關系方面,學生時代自己的時間較多,企業人每天至少八小時受約束;學習方法方面,學生時代被動地接受老師安排的課程,企業人是OJT,即在職培訓、在工作中學習;考核方面,學生時代是在規定的日子、規定好的范圍內考核,企業人每天都是考試;制度方面,學生時代有制度,企業人由于是團隊行動,制度更嚴;成本意識、質量意識方面,學生時代均沒有,企業人時時刻刻的行動都反映成本和質量;安全意識方面,學生是被保護的對象,企業人具備危險預知、主動防患和改善意識。
大多校企合作沒有真正使學校與企業之間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上融合,因而培養的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與企業的要求存在較大的差距。
二、提升職校生職業適應能力的策略
提升職校生職業適應能力就是要促進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都有文化的共同屬性功能,都具有培養人、塑造人、引導人、感染人的作用。促進校企文化互相滲透,深度融合,加強校園文化的使命感、責任感,使校園文化的教育功能更注重結果、更注重實踐性、更注重與生產、管理、經營的實踐相結合。
1.確立學校教育目標。
①加強人文教育在各類課程的滲透;②加強德育課程的改革;③強化職業意識:即勞動意識、安全意識、質量意識、規范意識、環境意識和有愛意識等;④強化職業能力訓練:即專業實操能力、就業能力、適應能力、協作能力、自學能力、社交能力、團結能力、寬容能力等;⑤加強職業精神教育:即敬業愛崗、品行端莊、責任心強、耐久堅毅、開誠坦率、容忍挫折、遵規守紀、精確準時等的教育。
2.制定與企業文化相接軌的各種規章制度。學校要在充分參考企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的基礎上,制定與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及評價、考核、管理等規章制度。
3.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學生大量學習時間都在課堂,在課堂教學的文化課、專業理論課、專業實操課及職業指導課上滲透企業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在學生學習訓練的環境中營造一個企業化的氛圍,強化學校教育目標,提升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能力和強化職業精神教育。
4.提升德育隊伍教育、管理、服務工作水平。建立德育隊伍的教育培訓制度、使德育隊伍的學習培訓制度化,組織德育隊伍參觀考察企業,深入企業實踐學習、體會、交流,讓班主任親身體會企業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以提升德育隊伍的教育、管理、服務工作水平。
5.通過實訓、實習與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形成教室、實習實訓室、生產現場的三位一體,集教學、科研、生產、培訓多功能于一體的具有示范、引領作用校企文化融合的整體。
6.精心設計校園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提升校園文化和校園活動育人質量。學校的各種社團活動、第二課堂活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專業技能競賽等要精心設計,結合學校的教育目標,有意識強化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能力、職業精神等方面的訓練、教育。
7.加強學生團體、個體心理輔導。學校要注重開設學生心理輔導課,通過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寓教于樂的團體心理輔導,對學生的敬業愛崗、品行端莊、責任心強、耐久堅毅、開誠坦率、容忍挫折、遵規守紀、精確準時、陌生環境的適應等進行心理輔導教育。同時,加強學生個體心理輔導,解決學生在成長中的各種心理困擾。
8.優化育人環境,提升校園文化的育人質量。學校內要有濃厚的企業文化熏陶,在課室、實訓室等場室營造出職業氛圍和環境,懸掛國內外著名企業家畫像,張貼著名企業家的經典言論,櫥窗中展示學校創業成功的歷屆校友偶像。
職業教育通過校企文化深度融合,可以更好地解決現在職業學校辦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更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和對將來工作的適應性,使職業學校培養的學生更符合企業的需求,進而得到社會的認同、家長的滿意、學生的選擇,職業學校才能長足發展。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