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是教師在進入新課題時運用多種手段,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標和建立知識間聯系的一類行為。導入技巧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創造一個新穎的課堂教學導入
1.利用音樂導入,增添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音樂是高中學生最常使用、最感興趣的娛樂方式。悅耳動聽的音樂不僅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更能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氣氛。在進行課堂教學導入時教師可以采用音樂導入,用音樂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較快進入學習狀態并對本堂課內容充滿興趣。
2.利用圖片導入,創設語言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興趣。圖片導入這是一種利用教學掛圖,自制圖片或簡筆畫,借助投影或其他多媒體技術等現代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圍繞圖片提出一系列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的新課導入法。在人教版新教材中,幾乎每一篇文章都配有圖片。教師事先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找到相關的圖片,把他們制成幻燈片,精美逼真的畫面能夠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能巧妙地調動學生的審美情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更快更自然地導入新課,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利用短片的方式導入,充分刺激學生多種感官,激發學生興趣。視頻導入是指通過播放電影或錄象,直接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激活他們的求知欲,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例如,人教版(NSEFC)Book6 Unit5 The power of nature,屬于科普類文章,這類文章信息量大,較多的新詞匯,內容比較抽象。老師如果在導入新課時事先找一些與此有關的錄像或VCD片段來播放一小段有關火山爆發的情況讓學生觀看,通過觀看錄像,學生很快就對火山爆發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理解課文就不會吃力了。視頻導入可使抽象的東西變得具體,深奧的內容變得簡單,這無疑給教學帶來很大的幫助。
二、創造一個和諧自然的課堂教學導入
“以學生為中心” 的教學導入原則,讓處于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都有用武之地。充分利用學生的好表演、欲成功、易滿足等特點,把學生的自由式談話、競賽、和表演作為課堂教學的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自由談話法導入。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倆倆對話或由值日班長提出話題,各自自由發表看法,也可分組匯報,或以競賽的方式進行,內容不限,可以是天氣、日期、學生的日常活動、新聞話題、社會熱點,或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如奧運會、足球賽等。教師充分利用學生所講的內容,并適時地導入英語課堂教學,和諧自然地引入主題。在會話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充當表演者,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倍感興趣,參與意識很強,他們的學習熱情很容易被調動起來,很容易體驗到成就感和自豪感,學生也會不知不覺中減少了對新知識的陌生感,新舊知識的聯系順利完成,也是導入銜接性原則的很好體現。
組織競賽法導入。采用競賽的方法導入,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寬松活躍。例如在教學人教版(NSEFC)Book5 unit5 First Aid為例,筆者設計了一些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競賽的形式在黑板上寫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看哪個小組完成得最迅速,且合理的觀點最多。
1)What must we do if we see someone fall off his/her bicycle?
2)What should you do if you find a person blooding?
3)How can we get enough first aid knowledge to save people’lives?
“急救”這一話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且學生平時就已積累了相關“急救”的初步知識,圍繞該方面知識組織競賽既可以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又能鍛煉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在寬松活躍的課堂中導入新課內容。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