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建立綠色閱讀體系,能讓我們的閱讀教學更遵循教育規律、符合學生身心、促進師生健康、全面發展,這也增強了當前語文教學改革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心存理想,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學生,有進取之心,我們的綠色閱讀之路將會越走越寬。
一、構建綠色閱讀環境
少年兒童正處于讀書習字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對于他們良好的世界觀以及正確的人生觀的養成極為重要。而少兒讀物作為一種特殊的出版物,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少年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當前圖書市場良萎不齊,各種盜版、翻版書籍等假冒偽劣圖書大量充斥著圖書市場。并且隨著社會的功利性發展,各種流行、通俗、功利性閱讀圖書長期占據著圖書銷售市場重要位置。少兒讀物也深受其害,一進入書店,擺在最顯眼位置的都是什么《小學生必讀》《小學生必背》等等,一些內容不健康、格調低、質量差的少兒讀物也暗暗滋長。另外,家長們在選書時,常常會落入一些誤區。比如家長們望子成龍的觀念根深蒂固,在選書的時候功利心作祟,考慮更多的是圖書的教育功能和實用性。但一個孩子真正“成龍”或“成鳳”,需要的是全面的精神營養。這時,教師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我們通過引導家長朋友們根據自己孩子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選擇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書,通過推介優質圖書給家長,引導他們做出正確的選擇,還有教育學生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書,及時地推薦一些有益的圖書。學校圖書館的書籍更要嚴格把關。這樣,就構建了一種綠色的閱讀環境,在源頭上杜絕了“污染”。 學生們閱讀的是關愛自然和生命、有益精神道德健康成長的綠色圖書,才能從圖書中汲取成長所需要的精神食糧。
二、構建綠色閱讀課堂
有品質的生活離不開閱讀,可是我們的大部分孩子都不喜歡閱讀。在他們眼里,書籍遠遠沒有電視好看,閱讀哪里比得上電腦游戲好玩,我們的學生怕閱讀,不閱讀。這其實是我們的教師一手造成的“惡果”。我們的閱讀課堂一直偏離了閱讀的自然之道,在語文課堂上,多的是閱讀方法、閱讀技巧的灌輸和操練。在課堂上潛心讀書,靜心讀書,似乎成了孩子們的奢望。所以,教師一定要把握好課堂教學的主陣地,為學生的潛心閱讀提供適宜的時間和空間。首先,要培養學生們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忘我地進入身心愉悅的世界,形成屬于自己獨特的感知方式,使閱讀成為快樂的源泉。只要他們能融入到書中,真正感受到那一行行的文字,感受到閱讀的樂趣,自然會有所得益,會有閱讀的歡樂在流淌,有思考的花朵在綻放。其次,教師要珍視學生初讀文本時基于個人背景的最原始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尊重學生對于文本的自主評價。在這個基礎上,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真實的發展與完善,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基。最后,要打通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綠色通道。在課堂中語文教師可以適時教會學生閱讀方法,學生學會預習、不動筆墨不讀書、帶工具書閱讀、品詞評句等方法,學生帶著這些方法延伸到課外閱讀中去,培養自覺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學會閱讀,學會學習,進一步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
三、構建綠色閱讀評價體系
閱讀絕不是一項急功近利的工作,建立綠色的激勵機制和評價體系,形成制度,有助于閱讀健康有序開展和向縱深持續。
綠色的閱讀評價體系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充分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和發展需要。要以關注學生的學為主,特別是關注對學生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的培養,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終身學習的愿望。評價指標既要充分考慮教育教學規律和教改的新要求,又要考慮語文教學的現狀和教師自身的實際水平,要注意因人而異、因課而異,避免操之過急。同時,評價指標要突出重點,便于操作,不能過于繁瑣。
課程改革目標之一是改變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我們的評價要注重閱讀的過程評價,淡化閱讀結果的評價。在導向性與激勵性基礎上,通過建立科學評價體系,引導學生達到《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閱讀量,對其進行閱讀的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使其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善讀書,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總之,有了合理的閱讀評價體系,才能有效地保證學生閱讀能力的不斷提高,才能有助于語文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但閱讀評價一定不能過繁過細,否則會讓學生覺得很累,影響他的閱讀興趣。
責任編輯 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