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是師生互動,氣氛活躍,而不再是過去那種枯燥無味,教師滔滔不絕的說唱教法,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如何才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動起來呢?
一、把被動變為主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教學從開始就不應該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應反對那
些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努力培養學生以我為主的學習精神。只要使學生主動地探求知識、獨立思考,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才算動起來了。只有學生真正的動起來了,才能使他們掌握知識,解決問題,課堂教學效果才是真正提高了。
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時,我提出問題:“為什么大人不出來賣火柴,而是小女孩出來賣火柴?”弄懂這個問題對進一步理解課文,深化文章主題的認識有一定的作用。對此,我讓學生先讀課文,然后采用討論的方法讓學生互相啟發,引導學生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尋找答案。有的說:“她家很窮,才偷偷出來賣火柴?!庇械姆瘩g說:“書中明明寫著她沒有賣掉一根火柴,沒有掙到一個錢,她爸爸一定會打她的。由此可見她不是偷偷出來賣火柴,一定是她媽媽病了,為了掙錢給媽媽治病才出來賣火柴的。”還有的說:“小女孩的媽媽老是生病,為了治病把家里的錢花光了,家里窮得沒法過了,是她爸爸叫她出來賣火柴的……”學生各抒己見,想象豐富。在大家充分發表意見之后,我引導:“同學們講了許多種可能性,有一點共同的就是小女孩窮極了。為什么會這么窮呢?”有的低聲回答:資本主義國家是富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最后,學生對小女孩窮的原因有了統一的認識:在資本主義國家里,為了生計不得不過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擔。即使在大年夜,小女孩也不得不出來賣火柴。又如講《草船借箭》的時候,我這樣設疑:大家對《草船借箭》的故事很熟悉,誰知道故事的起因嗎?是在什么時候,用多少條船去借箭?怎樣借的?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周瑜和諸葛亮的人品各是怎樣的?我話音剛落,學生就迫切地尋找答案。學生的學習勁頭足,興趣濃。
二、把口動與心動聯系起來,使學生的思維真正活躍起來
好得文學作品是以豐富的思想和真實的情感來撥動讀者的心弦
的。如果學生抓住作品的真實所在去理解,掌握它真正的實質,自然會悄然動唇,思維活躍,語文教學就確實動起來了。教師會經??吹剑n堂教學中有時即使是老師傾盡全力,感情投入,而有部分學生還是回在下面竊竊私語,無動于衷,原因就在于這些學生的“心”還沒有動起來,還沒有投入到文章的內在情感中。有的學生在閱讀課文時,一眼看課文,另一眼看著其他地方,這樣只能是“口”動了而“心”未動。比如教《白楊》一課,先提出“爸爸為什么要讓孩子現在就去邊疆”這個問題,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然后回答這個問題。有的說,可能是內地的奶奶年紀大了,照顧不了孩子;有的說,可能邊疆也有許多像爸爸一樣扎根邊疆、熱愛邊疆的優秀教師,孩子到那里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通過學生的“口”動與“心”動,支持學生大膽想象,發表獨到的見解,新穎的看法,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把心動與行動結合起來,使學生學到真正的知識
語文課教學不能總是停留在學生對教材的認識、理解和記憶上,
要使學生在認識、理解的基礎上,親自應用于實踐,做到“心中醒,口中說,紙上作”。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將書本的知識轉化到實際能力的應用上來,語文教學才算真的“動”起來。在學習《畫風》這課時,先在課堂上學習課文內容,課后我布置學生畫一幅反映有風的圖畫,要求學生親自做有風實驗的實踐,然后再作畫。為了作好此幅畫,學生都要參加實踐。從交上來的作品看,有描寫輕微的風,有描寫狂風呼嘯的。有想到春天的風,寒冬臘月的風,物體形成的風等。如此以讀促畫,化心動為行動,課堂教學也就動起來了。
可見,在語文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鉆研教材,巧妙的設問,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以達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