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輝
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湘潭 411101)
摘 要 “雙元制”是世界公認和借鑒的職業教育模式,并對世界各國職業教育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我國目前正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時期,借鑒“雙元制”職教模式必需考慮到現實情況,要充分吸收其精華,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職業教育模式。
關鍵詞 雙元制 職業教育 啟示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
Talking about the Inspiration of "Dual System" to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LI Xuehui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12;
Hu'nan Electrical Polytechnic, Xiangtan, Hu'nan 411101)
Abstract "Dual system" is recognized worldwide and draw mod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world, now is the critical peri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drawing on the "dual system" mod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 realities, to fully absorb the essence and construction mod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l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Key words dual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 inspiration
1 我國職業教育現狀
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發展面臨著很大的困難,首先表現為職業教育生源人數減少,而且質量偏低,職業學校的吸引力逐年下降。其次是職業學校畢業生的職業崗位下移。再次,很多職業學校的專業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教學設備陳舊,教學方法落后,無法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高技能的專業技術人才。這一切都表明了職業教育的改革已經勢在必行。
2 德國雙元制的含義及其特點
“雙元制”是由深度融合的職業學校和企業共同完成的一種職業教育培訓體制,是戰后德國經濟騰飛的最重要因素。雙元制教育模式是指學生在職業學校接受專業理論和普通文化知識教育,在企業接受實際操作技能培訓,類似于我國“工學交替”、“產學結合”模式,但其優勢在于校企的深度合作,不僅是“工學交替”,而且有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方案、培養目標、彈性學制等都是校企雙方共同制定。接受“雙元制”職業教育的學生都要先與培訓企業簽訂培訓合同,然后到職業學校注冊學習,才正式成為“雙元制”學員。學習按教育部制訂的教學計劃,在學校與企業或職業培訓中心之間交替進行,并達到規定學時,學習期間有兩次考試,即中期考試和結業考試,由手工協會和工商協會組織,考試合格者由協會頒發證書,即可執證上崗,成為企業的一員。
雙元制職業教育的突出特點:
(1)實訓與生產相結合。雙元制職業教育的絕大部分時間,學生都在企業進行實踐操作技能培訓,而且所使用的是企業目前最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并且有企業專門的技師現場指導;培訓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產性勞動的方式進行,學生的實訓作品即產品,生產實訓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同時學生在實訓期間具有學生和企業員工的雙重身份,有利于職業素養的形成,學生畢業即就業。
(2)學校與企業相融合。由于有完善的政策保障機制和激勵機制,雙元制職業教育建立了校企間的深度融合關系,校企雙方不僅在培訓分工方面協調一致,而且在教學內容、課程設置、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等方面也是共同參與,同時“雙元制”職業教育校企雙方的優勢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雙方為共同的培養目標而參與職業教育。
(3)各類教育相融通。德國是制造業大國,其企業的普通員工必須是通過“雙元制”培訓的學生,“雙元制”學員主要來源于基礎中學和高中,學生接受基礎教育后,都可以通過與企業簽訂合同而進入職業學校,成為“雙元制”學員,通過畢業考核合格后成為企業的員工,同時“雙元制”學員也可以通過補習文化知識而進入高等學校繼續學習。
(4)培訓與考核相分離。雙元制職業教育的學生培訓分別在學校和企業進行,而學生畢業則由行業協會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將由行業協會頒發證書,合格的學生才可以正式成為企業的員工,這種考核辦法,體現了公平的原則,使崗位證書更具權威性。
3 雙元制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啟示
3.1 轉變教育觀念
雙元制職業教育是德國職業教育的主要形式,它為德國經濟騰飛作出了重大貢獻,對世界職業教育產生了巨大影響。但雙元制在我國實施還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約,在學習雙元制的同時,要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探索出適合我國國情的雙元制職教模式。
3.2 改革教學模式
(1)要重視學生能力發展的可持續化。職業教育正由單純的就業教育、終結教育,逐漸走向兼顧基礎教育和終身教育,在專業理論知識方面要以職業群作為課程編制的出發點和基礎,包含該職業群共同的知識與技能以及相關職業的入門技術,同時要以人為本,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接受未來延伸教育以及適應職業變遷打好基礎。(2)要突出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性和針對性。雙元制職業教育強調實踐技能的培養,在校企雙方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和培養目標時,都以培養能力為核心,注重職業崗位需求,有明確的職業針對性,學生畢業即可實現零距離上崗。(3)實現產學研相結合。將企業生產引入到課堂,實現學生員工一體化、教室車間一體化、教師技師一體化、作品產品一體化。在更深層次上,將專業技術研究與教學相結合,培養學生強烈的責任意識、質量意識和嚴謹的科研精神。
3.3 改進教學方法
適當的教學方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專業教學過程中,以操作技能為核心,注重實效,以問題、案例、工作任務為引導來組織教學,做到教、學、做的有機結合,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必由之路。可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參觀法、實驗實習法、項目教學法、情境教學法以及案例教學法。
3.4 加強“雙師”隊伍建設
現代職業教育對專業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傳授理論基礎知識,而且要能聯系實際進行操作指導,即職校教師應身兼“教師”和“技師”的雙重身份,因此建立一支兼有教師資格和其他專業技術職務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職業教育改革的當務之急。
3.5 加強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培養人才是雙元制教育的核心和前提條件。實習培訓在工作現場進行,屬于零距離培訓,為學生熟悉工作現場環境、掌握必要的工作規范、形成良好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因此,調動企業參與職業培訓的積極性,充分利用企業優勢資源,加強校企合作,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
3.6 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
職業教育服務于經濟建設的根本宗旨要求其必須以經濟建設所需人力資源的需求為導向,因此,由行業協會、企業專家、教育專家等共同組成的專家委員會來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并科學、客觀、公正地運行,才能引導職業教育健康發展。
3.7 加強政策引導和社會統籌
在政策方面,制定有關的法規和制度,繼續完善職業教育立法,特別是關于企業與學校聯合辦學的法規,要充分調動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保障校企合作實訓基地的正常運行,從制度上約束和激勵各方,使之各盡其職,形成政校企合作育人的新局面。
職業教育改革任重道遠,我們要學習雙元制職教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加快職業教育體制改革,構建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體系,讓職業教育為中國經濟騰飛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石偉平,匡瑛.比較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與變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30.
[2] 高育奇.德國職業教育的特色及其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啟示[J].教育與職業,2007(21).
[3] 鄭向榮.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的歷史、內涵、特點及問題.理工高教研究,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