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越明
隨著社會的發展變革,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班主任工作的難度在不斷加大,要求在不斷提高。為了適應新的形勢,班主任要做好工作理念、工作內容、工作方式三個方面的轉變。
一、班主任工作理念的轉變
1.由管理向服務轉變
由管理向服務轉變是借鑒當前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的模式。為適應當前中學生個人意識強烈、追求獨立的特點,班主任要由原來的管理員角色向服務員角色轉變,放棄管不了、管不好、不能管的事項,為學生提供活動的機會和平臺,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和能力。
2.由命令向說服轉變
當前的中學生個性較強,具有叛逆性,缺少理性,對于老師的教育容易出現對立情緒和對抗行為。因此,想讓學生接受教育、認清問題,就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服教育是讓學生自己認識到錯誤的“病癥”,同時又自己找到“藥方”,而不是由于害怕處罰而違心地認錯。班主任和學生交流時要耐心、機智。
3.由制止向引導轉變
中學生自身的辨別能力和分析能力不足以應對社會的誘惑,會出現一些錯誤的行為。學校為了避免學生受到不良影響,有時會禁止學生接觸與學習生活無關的事項。禁止,反而會增加學生對被禁止事項的好奇心,導致禁而不止。這就需要班主任進行引導、啟發,猶如大禹治水改堵為疏。對當前中學生受到的社會環境干擾,班主任要客觀、全面地分析其利弊,引導學生采取健康的生活、學習方式。
二、班主任工作內容的轉變
班主任工作的內容很多,中學生涉世未深,很多方面需要引導和教育。結合社會發展以及中學生成長的需要,對中學生進行心理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1.由思想素質教育向心理素質培養轉變
在2l世紀的今天,人的心理素質顯得越來越重要,中學生不能承受壓力之重而自尋短見的新聞不時見諸報端,學生面對突發事件采取簡單或極端手段的情況也屢見不鮮。中學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會思考的“生物人”,而不是制造人云亦云的“機器人”,沒有一定的思考、分辨、創新能力的學生,就很難適應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班主任要多關心愛護學生,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讓他們勇敢地面對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風風雨雨,健康快樂地成長。
2.由培養考試能力向培養實踐能力轉變
考試能力是學生對知識掌握和理解能力的體現,是學生學習與成長的一項基本能力,是實踐能力的基礎。然而過分強調考試能力,會把學生引向“死讀書”“讀死書”的境地。因此,更應該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要創造開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從校園走向社會,從書本知識走向社會知識,學以致用,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能夠用學到的知識解決身邊的各種實際問題。
三、班主任工作方式的轉變
1.由集權向放權轉變
班主任如果事無巨細都要過問,把班級工作全部扛到自己肩上,就容易造成保姆式的教育,導致學生不思考、不動手、不主動,把學生學習和成長的積極性扼殺掉。班主任要放權,把班級交給學生管理。放權并不意味著班主任當甩手掌柜、對班級事務不聞不問,而是要引導學生學會管理,包括管理班級、管理自己等。有了班主任這個堅強的后盾,學生做事會大膽、放得開,會有自主性、創造性。班級管理對班主任來說就成為一件很輕松的事情。
2.由傳統向現代轉變
手機和網絡的普及,豐富了教育的形式。班主任常用的給學生寫信、家訪等工作方法,可以通過手機和網絡快捷方便地進行。班主任可以給家長打手機或者發短信,及時就學生成長中的問題進行溝通。現在的學生都喜歡上網,班主任通過QQ、電子郵件等與學生隨時交流,可以增加親切感,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教育。
在校園里,凡留心處皆是教育。不只是教室,學校的寢室、圖書館、操場、食堂等都是教育場所,在這些地方發生的各種事件,都可以成為班主任教育工作的素材。班主任如果能夠做好工作理念、工作內容、工作方式三個方面的轉變,就會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贏得學生的心。如此,班主任的工作也就成功了一大半,教育會變得輕松有效,學生也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