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潤春
摘要: 文章主要論述針對初中信息技術課技術性高、實踐性強的特點,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在教學中如何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此求得發展;如何對學生因材施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的層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關鍵詞: 信息技術直觀教學實物教學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已成為每一個現代人都必須具備的技術之一。因此,讓學生深刻認識、掌握并應用信息技術已成為每一位信息技術課教師都值得深刻思考的問題。在此,我就信息技術本身的特點和上初中信息技術課時的疑惑談談想法。
一、把握信息技術課的獨特性
中學信息技術課作為一門新生科目,對很多信息技術教師而言,需要探索、實踐。信息技術本來就是一門技術性高、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門課程都更強調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信息技術的關鍵在于如何能夠更好地應用它。比如有一次我讓同學互相做賀卡,結果他們的作品各具特色,有些在賀卡上添加顏色,有些繪出圖案,令人賞心悅目。這說明學生能用相同的軟件和不同的技術達到同樣的目的,同時也說明了信息技術這門課的技術性和靈活性。但如果想要在技術上有突破,就必須有大量的實踐做支撐。
信息技術課不像傳統的語文、數學,它的實踐多于理論。如果單憑課堂講解或用多媒體大屏幕演示遠遠達不到所期望的教學效果,學生只有通過親身操作,解決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才能把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比如我在講“Excel 2003”關于如何“設置表格”的內容時,僅用口述或演示,學生根本無法理解也不能掌握知識。只有親手操作反復練習,學生才能把握要領并理解這種操作的實際意義,真正掌握這一方面的知識。因此,只有深刻理解信息技術課的獨特特點,才能靈活地講練結合,學會操作并達到靈活應用的目的。
二、教學過程
信息技術作為初中最新型、最前沿的一門課程,它的教法到底和傳統課程有什么異同呢?下面我談談想法。
(一)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引導
和其他課程一樣,引導對信息技術課同樣重要,它是一節課成功的基礎。因此每節課的開始,教師所設置的“情景”是很關鍵的,如果設置好,就可以激起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所以我在教學中非常注重開場的情景設置。有趣的情景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樂于學習新的知識。而沒有吸引力的“情景”會使學生覺得這節課暗淡無味,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開場情景設置的成功與否是一節課成敗的關鍵之一。比如:在講解Flash動畫制作時,我就根據教材內容精心設計出能夠反映每一幀變化的知識點的范例,結果做出來的蝴蝶隨著每一幀的變化而變化,所以用這種生動、形象的具體事例,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總之,巧設“情景”是讓學生感到新奇、喚起求知欲的關鍵,可以讓學生不自覺地進入問題的思考當中。
(二)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并分析問題
清末著名改良主義教育家梁啟超提出趣味教學思想,主張學生“樂知”;強調聯系實際,使學生有所“發明”。趣味教學是激發學生求知欲的關鍵,當學生看到我所展示的Flash動畫并得知只要按課本中的步驟操作則誰都可以制作出這樣的動畫時,他們便樂于求知,積極主動地邊看課本邊自己練習操作,并且針對自己實際操作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仔細分析解決。直到他們自己也能做出相同的動畫為止。由于當代中學生具有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強烈的個性表現欲望、有主見等特點,因此在整個Flash動畫學習制作過程中,其主題性和創造性便充分地表現了出來。大家都有想法,都不甘落后,最后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作業,更重要的是他們帶著濃厚的興趣自學完了該課。因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他們自己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并分析問題,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科目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因材施教,注重個體差異
這門課有別于其他科目的關鍵之處在于它側重于動手能力的練習,而在教學中由于學生無法及時練習掌握所授課的內容,導致課堂效率低,學生對這門課失去興趣,而在農村初中尤為明顯:農村初中處于偏僻地區的居多,這里的孩子接觸計算機的機會很少,因此他們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差、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再加上學校機房小,大多數農村中學都只有一個僅有30—40臺計算機的機房,而每個班的學生至少也有50人。在這樣的教學條件下如何才能讓學生動起來是需要深思的一個問題。我認為除針對學生集體的特點外還要針對學生個體的特點進行教育。所以,我把學生根據愛好分成小組,每次下課之前給每組根據愛好分配不同的任務,對個別學生在課外談話、鼓勵,號召好學生幫助后進生,組建互助小組,在課堂上讓他們爭先恐后地解決問題,動起來。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科目,是一門飛速發展的技術,也是信息化時代的一項必備技藝。因此我們必須肩負起傳播這項技藝的重任,才能不負時代所賦予我們的重任。
參考文獻:
[1]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2]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教育學基礎.教育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