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曉云
數學是基礎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學習數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新課程理念要求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課堂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當前的教育是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初中數學教學也是如此,擺在教師面前一項緊迫而又艱巨的任務就是更新教育理念、開拓創新,大幅度地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呢?
一、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與數學有關的問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教師動腦筋設計出讓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用到數學.因此,通過學生所了解、熟悉的社會實際問題(如環境問題、治理垃圾問題、旅游問題,等等),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探究知識的情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八年級上冊“位置的確定”第一節確定位置的課題引入中,出示電影院座位的圖片,提問學生在電影院內如何找到電影票上的位置.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以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為目的,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
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于加強學生的基本技能的訓練,數學教師要樹立現代教學理念,在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也就是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是合作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否是主導,不是憑教師的主觀愿望決定的,而是看學生是否真正成為教學主體,因為教師教是為了讓學生學.課堂上學生是觀眾還是演員,首先是看學生在課堂上是否真正動起來,是否是課堂的主人,是否在進行基本技能的訓練,當然也包括能力的培養,但最根本在于技能.教師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的教學環節是實現基本技能訓練的前提,以目標教學模式為例,“前提測評”“認定目標”“導學達標”“課堂小結”以及“課外作業”是五個基本環節,在這五個教學環節中應該設計足夠多的練習題讓學生鞏固原有的知識、學習本節課的知識和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和知識達到非常熟練的程度.這樣有助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培養基本技能,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三、在數學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提高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
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毫不夸張地說,處理問題能力高低對他們的將來也會產生影響.教師在課堂上經常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并進行適當的訓練,學生的數學能力才會有提高.學習數學思想,即是學習數學的精華.學生要學習的數學方法,也是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常用方法,即解決數學問題時應用的方法和手段,也是解決數學問題的策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督促學生在學好數學概念的同時真正學習好法則、性質、公式、公理、定理、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等內在的規律和聯系.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提升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注重分層教學,培養“尖子生”,關注“學困生”
要提高數學教學質量,關注學困生是不能忽視的方面,教師對學困生的教學及關注程度對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有著很大的影響.如何轉化學困生也是擺在教師前面的一道難題,到初中階段,學困生不是在短時間內形成的,學困生不只是學習上存在較多的問題,在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方面也非常不足,這需要教師對“學困生”有足夠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決心.教師要讓學生覺得教師是很重視他們的,讓他們覺得是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分層教學,注重基礎知識題和能力題的分配,簡單的題目盡量讓學困生回答,回答對的要大力表揚,讓他們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教師還要善于發現他們點滴的進步和成功,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增強他們戰勝困難的勇氣.同時要加強對學困生的課外輔導,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讓他們在新目標的引領下,通過自身的努力去取得更大成功.在對學困生的教育中要注意學生出現反復.
在教學中,除了要關注學困生,更要注重對優生的培養,對優生要嚴格要求,想辦法創造條件使“尖子更尖”.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分層教學,課外輔導和作業分層布置,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學困生只要求做必做題,優生要做必做題和選做題,充分利用上課、輔導、作業批改等途徑對他們加以關注,對他們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及時和他們溝通并解決.在學習方法上給予必要的指導,特別是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引導他們在自學中學會比較、歸納、總結、積累知識和解題方法.做題不能就題論題,要學會歸納總結,做到做一題而通一類,做到舉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