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芹
初中學生從心理、生理發展來說都已經是“小大人”了,他們有自我主張,渴望老師能平等對待,希望能與老師和同學合作、交流、溝通。而分組學習法,恰恰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各抒己見,有表現自己的機會,體會到合作的愉悅。新教材內容生動、富有趣味,但對學生的要求也相當高,要求每一個學生在學習中自己動手、動腦,想一想、試一試、做一做,再與別人議一議。這樣做,也給分組學習提供了合適的時機和開展的平臺。
一、分組學習的基本方法與實施
分組時每組以四人為宜。首先通過平時課堂表現及作業情況,結合考試成績,抽取若干學習較好、自覺性較強的同學擔任組長。在學習過程中,小組內應有明確的分工,并經常實現小組角色互換,增進生生互動的有效性。一般的教學活動,如交作業、課堂討論、學具制作、評講試卷等都以組為單位展開。組長除了在各項活動中起表率作用、及時解決組內學生學習上的問題外,還要重點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對他們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他們鞏固基礎知識。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讓學生明確合作學習的目的和任務,注意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作出多種假想,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調動各組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還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及情感動態,靈活調控,為學生提供指導與幫助。例如,要告訴學生合作交流的時間安排要適當,以提高合作學習的時效性。教師還要深入到學生中去,傾聽并觀察各小組的活動。如果小組活動開展順利,要及時給予表揚;如果小組提前完成任務,要檢查他們完成的質量好壞;如果發現組內分工不明確,討論混亂無序時,應及時引導,幫助學生明確角色,盡快進入有效的討論之中;如果發現討論偏離主題時,要及時制止,將學生引到主題上來;如果發現討論受阻時,應當及時點撥,引導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在小組合作結束時,應盡量讓大多數小組充分發表意見,展示他們的成果,并給予合理的評價和肯定。同時要強調讓學生注意課下收集課堂所需學習的材料,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學習中的細心人,做小組內的有責任心的人。
二、分組學習的成效
⒈培優補差,全面提高
分組學習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可以與其他學生互相探討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或心得體會,共同動手、動腦,相互促進。教師還能有目的地對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加以指導,同時兼顧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⒉開展各類活動,提高學習興趣
為了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組與組之間、組內成員之間,可以在各項學習活動中開展競爭,相互促進與提高。這樣做,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高漲,動手能力、交流能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會明顯優于其他沒有采用分組學習法的學生。
⒊教書育人,雙管齊下
小組學習活動的開展,充分發揮了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了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教學活動達到最優的效果,并且培養了學生的良好學習品質,貫穿于其中的思想教育活動還達到了育人的目的。
例如,學完“多姿多彩的圖形”后,班里一個小組開展了“你喜歡哪種幾何體”的討論,馬上引起所有小組的積極響應,各個小組各有所好:有的組喜歡球體,因為它光滑、完美;有的組喜歡正方體,因為它從各方面看都方方正正,且有棱有角;有的組喜歡圓錐,因為它既能立正,又有尖角。學生的發現與敘述多像一個人的人生形象啊!
⒋教學相長,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教學中,師生之間應雙向互動與交往,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傳統教學中,老師負責教學并出題考試,而現在,學生能自己學,自己出題考自己。學生們既充分發揮了自覺能動性,又有效補充了教師教學上的不足,同時建立了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學相長。
分組學習有無窮樂趣,同學們邊學邊問,邊問邊學,學習效果顯著。但分組學習也有不足之處,例如比較耗費時間,各個小組成員分配不容易均衡等。相信在今后的教學中,只要充分運用分組學習法,規避它的一些弊端,就能讓分組學習發揮最優效果。既能照顧到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能根據學生特點因材施教,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達到育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