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冬美
我在從事班主任工作的過程中,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對學生不僅要重視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教育,更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讓每一個學生都沒有心理疾病,形成一種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這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我認為在班主任工作中應該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心理輔導老師的事,更是教師、學校、全社會的責任。學校中班主任與學生的接觸最多,對學生的影響最大,因此學校要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可以借鑒心理衛生和發展教育代替心理咨詢技術,縮短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幫助學生解決在心理發展和社會適應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一、職中學生的心理狀況
1.自卑心理嚴重。職中生普遍具有自卑心理。很多學生因為中考沒考取普通高中,來職中上學,倍感自身的渺小,自卑情緒表現得很明顯。
2.情緒波動大。職中生雖然普遍自卑,但內心仍有美好的向往,尤其是進入職中后,他們大都希望重新開始,表現出較強的上進心。但求勝心切,再加上文化基礎較差,因此其良好愿望常難以實現,結果情緒低落。
3.和普通中學生相比,他們更渴望表現自己,得到理解。大多時候他們只是被動地等待他人理解自己,卻缺乏對他人的理解。當他們不被認可或理解時,會表現出強烈的逆反心理,尋找各種機會發泄。我在擔任08機電班班主任時,班上有一名學生小錢,學習成績很差,性格倔強,自尊心特強,逆反心理嚴重。他經常和老師發生沖突,有很強的抵觸情緒。你越是反對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對著干。每當老師批評他時,他眼睛直瞪著老師,一副不服氣的樣子,甚至還和老師頂嘴。每當遇到這種學生,我都感覺很頭疼。
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培養學生自信、自立、自強的個性心理品質,使他們具有健全的人格,樂觀的情緒,對生活充滿信心,開朗向上。如學生小錢,我認為該生的叛逆行為是進入青春期的一種表現,許多青春期的孩子對大人都有一種逆反心理。他們往往把家長和老師的批評、幫助,理解為與自己過不去,認為傷害了自己,因而就會表現出嚴重的敵對傾向。為此,我專門對他進行家訪,并找同學了解情況,查明了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當。錢某的父親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問題就會斥責、謾罵孩子,在老師面前又要袒護孩子;而他的母親主要關心孩子的營養狀況和學習成績,忽視孩子的思想教育,認為孩子還小,大了就會懂事。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兩人的方式常常不一致。二是個別老師不懂得學生的心理特點,不能正確對待他所犯的錯誤,處理方式不當,使矛盾日益惡化。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點,使他不能正確看待問題,以為與老師、家長對著干很勇敢,是一種英雄行為,因而盲目反抗,拒絕一切批評。
了解情況后,我決定對他進行疏導教育,避免直接批評,不與他發生正面沖突,保護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剛的教育方式。當他犯錯誤時,不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點他的名字,而是與他個別交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耐心幫助他分清是非,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愿意主動改正,逐漸緩解緊張的師生關系。同時我還利用小錢在數學方面的優勢成立一個幫困組,讓他擔任組長,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轉移到他感興趣的事情上。老師的信賴、同學的支持,使他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與此同時,我指導小錢閱讀一些偉人、科學家成功事跡的書刊,開闊視野,不斷激勵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懷寬廣,能接受他人意見的人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啟發、誘導他走出心理誤區。
通過大家堅持不懈的努力,現在小錢的逆反心理已逐漸消除,和同學、老師的緊張關系也得到了緩解,最大的一個變化是做錯了事能主動承認,學習比以往認真,上課時還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作業能按時交了,學習成績也提高了。
因此,職中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當他們遇到困難、挫折時,幫助他們戰勝困難,迎接挑戰,培養獨立、果斷、堅韌、勇敢的性格。
2.教師要盡可能為學生營造健康、寬松、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人們生活的社會環境決定人們的心理發展,一個尤其是心理尚在發育過程中的中學生長期生活在緊張、紛爭的氛圍中,必然導致其孤僻封閉、冷漠,從而影響身心健康的和諧發展。
美國“領導者中心研究所”的一份報告指出,一些管理人員無法正常開展工作,其原因往往是“人際關系緊張”,而非“計劃有誤”。可見,和諧的生活和融洽的人際關系對一個人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應實現由單一技能型人才向素質型人才的轉變,著力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努力創設寬松愉快的生活環境。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做到和藹可親。教師的尊嚴不應該是個人的主觀感受,而是學生對老師的道德肯定、知識折服和感情依戀。我們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以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
3.教會學生調節、控制自己情緒的方法。如“合理宣泄”,使受挫情緒、委屈情緒、激動情緒表達釋放出來。途徑有:向老師、朋友訴說,日記中筆述;可以關上門自己哭訴,也可以通過唱歌、打球、跳舞等方式宣泄。要特別注意宣泄重在合理,那就是既能把不良情緒宣泄出去,又不會對自己和他人造成傷害。也可采取“情緒轉移”法,即當不良情緒產生時,盡量想過去美好的往事,做自己感覺愉快的事。“你不可以改變天氣,卻可以改變心情;你無法控制別人,卻可以掌握自己”。情緒是可以自己管理和控制的。
4.努力培養學生抗挫能力。一是要有受挫的心理準備,明白挫折本身就伴隨人的生命的全過程,苦其心智,勞其筋骨,才能擔當大任。二是利用學生在校期間情感、學習、生活中的各種挫折鍛煉、提高他們的抗挫折能力。如學習困難、成績差、專業實習動手能力差、與同學交往失敗、競選學生干部落選、挨批評、受委屈等,抓住眼前事例,及時引導啟發、討論分析,日積月累,他們就能寵辱不驚,成敗安然,內心坦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