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普及,高校儼然成了網絡建設的另一塊重要陣地。網絡文化對高校校園文化的影響是普遍而深刻的,可謂利弊均攤,喜憂參半。互聯網幾乎涵蓋了人類發展至今的所有的知識,可以說是一座知識的大寶庫,同時也是時事熱點、社會生活等諸多信息的集結地,學生一旦進入網絡世界,難免會忘乎所以,沉湎與豐富多彩的網絡世界難以自拔。一方面來講,互聯網降低了學生的求知成本,改變了以往信息接受的滯后狀態,縮短了交流的時間與距離感,可謂一舉多得;但在另一方面,網絡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霸占著學生去圖書館的時間,與朋友和親人面對面交流的時間,參加社團活動的時間,沉湎網絡所帶來的親情淡化、朋友疏遠、生活作息紊亂等問題深深困擾著高校的師生和管理者。高校校園網絡文化是校園文化與網絡文化的結合體,它具有一般網絡的特點,但是有不等同于一般的網絡文化。高校網絡文化,是以高校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為建設主體,以主體參與創建的數字化互動媒體如論壇、博客、QQ群、手機短信等為載體,以發送和接收數字化信息為核心內容,以高校校園為聚合點的文化。它是高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通過網絡進行的校園工作、學習、交流和娛樂等活動中形成的文化。它的產生以高校校園為空間背景,其作用也集中于高校校園。如何對其善加利用,建設健康文明的校園網絡文化,是一個亟待研究的課題。
一、網絡文化對高校校園文化的影響
(一)網絡文化對高校校園文化的積極影響
1.網絡文化豐富了高校校園文化的內容。網絡文化以其高度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儲存了各種文化形態,涵蓋了豐富的知識和技能。正是由于網絡文化的這些特點,使得學生有了廣大的空間和多方位的途徑去感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去表達自己的心聲。在大學追求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今天,在實現大學生個性多樣化和人性化發展的征途中,高校網絡文化無疑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它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幫助他們形成多樣化的社會視角,促進了大學生個性的發展和人格的完善。
2.網絡文化促進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形成。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的創造主體是大學生群體,他們站在網絡時尚的前沿,追蹤最新潮、最高端的科技,品味最新的時尚文化,是網絡語言和網絡文化的使用者兼傳播者。由此來看,網絡文化對高校大學生的影響不可小視。網絡文化在促進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以及人格的塑造的都具有巨大的影響。
3.網絡文化擴大了高校校園文化的影響力。網絡文化擴大了高校校園文化的影響力。文化所能產生的影響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傳播的途徑,網絡技術從根本上打破了以往高校校園文化傳播的封閉性特征。表面上看來,“有形”的高校校園文化正在校園中慢慢消失,但實際上,更加活躍、生動的“無形”校園文化卻在網絡中得到迅速發展,并且正逐步走出校園的大門,在更加廣闊的社會群體中傳播著大學生的心聲。
(二)網絡文化對高校校園文化的消極影響
1.網絡文化對校園文化中正確道德觀念的樹立產生了不利影響。網絡信息未經篩選就進入高校校園,其中不免有很多不良信息,而大學生因為沒有接觸過恰恰對這些信息產生了強烈的好奇。若大學生長久沉湎于虛擬的網絡,而對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和學業成績充耳不聞,視而不見,處處以自我為中心,就極易滋生利己主義和個人主義,不利于正確道德觀念的形成和成長,傳統的道德基礎在校園文化中也將面臨著不斷消解的趨勢。
2.網絡文化阻礙高校大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養成。社會心理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諧健康的心理對于大學生人際關系網絡的形成以及人格的塑造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它影響著高校學生在與他人交往時的心理狀態和精神面貌。然而,由于缺乏對高校網絡文化的有效監管,引發了部分大學生沉湎網絡無法自拔進而影響精神狀態的一系列問題。
3.多元化的網絡文化沖擊著高校固有的文化沉淀。不同于傳統而純真的高校校園文化,網絡文化以其多樣性及復雜性已經橫掃了高校校園大片江山。在開放的網絡文化大環境中,人們對信息的關注、選擇及接受逐漸脫離權威的引導,甚至對權威有藐視意味,網絡中的任何個體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和散播者,觀點的發表幾乎不受任何限制,這樣的一種無序狀態對高校校園文化多年積淀而成的文化價值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二、強化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策略
(一)加強輿論引導,倡導健康上網
加強輿論引導,使學生具備一定的上網素質和網絡道德,幫助學生養成健康上網的良好習慣,使學生認識到,網絡只是獲取信息的工具而不是日常生活的全部,不能把網絡濫加利用,成為自己沉湎游戲的借口;其次,學校可以發動高校社團組織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使學生把目光從網絡世界轉移到現實生活中來,多關注現實生活,在社團活動中培養自己的合作意識和執行力,使學生積極健康地成長。同時,學校要積極宣傳先進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和傳統美德教育,建立大學生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討論專欄,有針對性地引導大學生對一些問題開展討論和辯論,及時化解矛盾,引導學生自覺抵制不良網絡信息,譴責、舉報和打擊那些淫穢、反動信息的發布者,從源頭上控制網絡不良信息在大學生中的蔓延。
(二)加強校園網絡文化的環境建設
積極規劃高校校園文化,使其健康地成長和發展,對于網絡文化的正向傳播具有積極的影響。基于此,我們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積極創建健康向上的高校校園文化氛圍,促使全校師生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增強高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高校網絡文化成為高校師生接收信息、獲取信息的有力工具,成為高校師生培養興趣、陶冶情操的有力武器。
(三)加強門戶網站建設,充分發揮其教化陶冶作用
高校學生既是校園網絡的主要使用者,也是網絡建設的積極參與者,豐富多彩的網絡文化可以滿足大學生對潮流和新奇的追求,是新新一代生活方式及習慣的縮影。高校管理者若對高校網絡文化實施嚴厲打壓定不是明智之舉,應加以興趣的引導,打造獨具特色的高校網絡平臺。
(四)完善高校校園數字化建設,提供健全的網絡信息化平臺
高校要進一步加快信息網絡建設,加強校園信息化資源的開發,促進高校網絡信息系統的形成和完善。當前,很多高校都存在網絡基礎設施老化、網絡信息資源更新緩慢、網絡資源覆蓋面窄等問題,網絡文化的潮流固然有猛虎席卷之勢,但如果善加利用,張弛有度,令人望而卻步的網絡文化也能成為高校校園文化維護和發展的契機。
(作者簡介:徐小柏,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