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標
摘 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企業發展,重要的是把握三條,企業可持續發展是第一要義,以人為本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建立和諧企業是發展的重要條件。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 可持續發展 以人為本 和諧企業
中圖分類號:F27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8-272-02
黨的十七大確立為指導思想的科學發展觀,其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是對發展理念的總結與提升。應用科學發展觀于企業,主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是第一要義
科學發展觀是用來指導發展的,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大科技投入。實踐表明,科技投入占銷售收入的1%,企業生產困難;科技投入占銷售收入的2%,只能維持企業簡單再生產;科技投入占企業銷售收入3%~5%,企業才有競爭力。世界500強,科技投入占銷售收入一般都在10%左右,這是世界500強競爭力強大的重要原因。科學技術是現代經濟的主要推動力,在經濟發達國家,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高達85%。所以,發展科學技術是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第一要務。企業必須積極創造條件,增加科技投入,根據企業自身條件,分別建立國家級、省部級、地市級研發機構,為自主創新奠定基礎。企業要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聯盟,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創造條件。
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發展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基因,是企業發展的精神支柱,企業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份,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力量源泉。
企業文化廣義上說是人類社會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上說是企業的經營理念、價值觀、企業精神和行為準則與方式。
企業文化的內容:企業文化含義深邃,內容豐富:包括誠信服務的理念文化、產業報國的事業文化、以人為中心的人本文化、與時俱進的創新文化、科學規范的管理文化、以質量取勝的品牌文化、民主平等的和諧文化、規范行為的制度文化。
企業文化能促進企業凝聚力的提升,使企業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更好地發展。首先它能帶動員工樹立明確目標,并為此目標而奮斗;其次企業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使他們愿意為企業出力。企業文化不僅對企業成員的個體心理、性格、行為起導向作用,而且對企業整體的價值取向和行為取向也具有導向作用。總之,企業文化具有激勵、指導、凝聚、融會和約束等功能,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有助于提高企業家和企業管理人員的經營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增強產品的競爭力,增強制度的規范力,增強科技的創新力,從而促進企業生產力的可持續發展。
二、以人為本是企業發展的關鍵
經濟全球化的一個突出問題是競爭國際化。實施“以人為本”和“人才強企”戰略,是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實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高知識、高貢獻、高智力、高收益將成為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就企業管理來說,管理者的知識水平和創新意識、勞動者的智力水平和創造意識,將成為企業發展的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和決定因素。所以,現代企業管理以人為本的觀念將賦予新的內涵。知識經濟不僅以知識為本,更以人為本。越是將人作為自由的、自立的個人加以尊重,人越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這是因為財富的創造力的自由發揮,最適合人性的管理,最有利于激發人類的創造力。
以人為本的管理,涉及到人的培育與成長,人的選聘與任用,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以及人際關系、團隊建設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可見,人本管理,是一項多目標、多因素、多功能的復雜的系統工程。
1.行為規范工程。制度、秩序是一種文明,也會產生效率,是人們行為合理化的保證。相當一部分企業長期忽視管理,紀律松馳,秩序混亂,所以,當務之急是行為規范,強化管理。
2.領導者自律工程。企業領導人的德才學識,關系到企業的成敗。全身心投入事業的企業領導人,其無私奉獻精神對公司作出的貢獻,會使員工受到強烈感染,使整個企業充滿朝氣。
3.員工培育工程。全面提高員工素質,不斷教育員工成長與進步,這是企業發展的長遠大計,必須予以重視。目前我國企業職工整體素質還比較低,據統計,現有3億職工中,多數為初高中的文化程度,中高級技術工嚴重短缺,高級技工不足2%。這種狀況,遠遠不能適應現代化、知識化、智能化社會的需求。
4.凝聚力工程。凡是成功的企業,都是凝聚力很強的企業,影響企業凝聚力的主要因素有:目標的共識、明確的工作責任、領導者的影響力和威望、嚴明的紀律、員工的參與度、對人的權利與尊重、利益共同體的形成、事業績效的增長、員工的理想和追求與思想境界、和諧的人際關系、工作吸引力、員工實現自身價值的環境。
5.企業創造力工程。激發全體員工的創造力,是開發人力資源的最高層次的目標。作為企業,需要塑造激發員工創造力的環境和機制。一是創造一個鼓勵員工開拓創新精神和冒險精神的思想活躍和倡導自由的氛圍;二是建立正確的評價和激勵機制,重獎重用有突出業績的開拓創新者,鞭策墨守成規、因循守舊者奮進;三是強化企業內部的競爭機制,激勵員工關注新趨勢,研究新課題,并明確規定適用時代要求的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的具體目標;四是要求企業組織員工不斷學習和更新知識,并引導他們面對現實去研究市場的新變化、技術的新動向,主動迎接經濟生活的新挑戰。
6.精神風貌工程。它包括表揚、榮譽或肯定、尊重、信任、賞識等,還包括振奮人的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事業心、責任感、職業道德及良好的廠風和社會風尚等。
7.企業形象工程。企業形象是社會對企業的整體評價,可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一種評價方法是,產品形象+人員形象+服務和信譽=企業整體形象。產品形象是企業形象最主要的因素,制造產品離不開人,沒有優秀的員工,不可能出優秀的產品。另一種方法是CI理論分析。企業形象包括理念識別、行為識別和視覺識別,指企業外在的包裝,如商標、廠標、品牌等,給人以鮮明的特色和個性。
三、建立和諧企業是發展的重要條件
發展是不同經濟主體之間利益和諧的發展。發展必然是在人的社會關系中進行的。因此,和諧發展應是人與人,即不同經濟主體之間的和諧發展,其核心是利益和諧。經濟利益追求是人性的基本追求。因此,經濟主體之間的利益和諧的基本任務是引導、規范以實現每個人正當的合法的利益需求,實現利益和諧。
那么經濟如何才能和諧發展呢?經濟和諧發展的前提就是經濟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現代化建設的推進,我們面對的社會利益主體更多,領域更廣,利益關系也更為復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還不夠全面,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局面亟待改變,地區發展很不平衡,經濟的快速增長對資源、環境的壓力日益增大。這就要求經濟發展更加注重統籌兼顧,做到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企業內部員工之間的協調和諧發展,這樣,才能更好地妥善處理當前各方面矛盾,協調好各種利益關系,實現企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大立.企業競爭力決定因素及其形成機理分析[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5
2.李黎明,秦良州.中小企業如何提升核心競爭力[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5)
(作者單位:溫州佩蒂動物營養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溫州 325000)
(責編: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