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萍
語文課堂是學生人文情感教育的主要陣地,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從多方面、多途徑大力加強對學生情商的培養。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填補情感和社會技能的不足,還能使學生面對現代社會的壓力,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競爭,敢于挑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那么,怎樣把情商教育融入語文課堂呢?下面結合自己的體會談談我的看法。
一、用教師的人格及學識魅力感染學生
從教多年來,我深深地體會到,要真正地令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光有愛是不夠的,還需要有真正能令學生折服的集多種才智于一身的高素質。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是一個合格的“演員”,要有親切豐富的表情、端莊自然的教態、敏捷嚴密的思維、純正優美的語音、規范漂亮的板書,當然最好還要有淵博的學識水平。在課外,教師最好還能與學生談談色彩繽紛的世界(如談談孔子,談談利比亞局勢,談談比爾·蓋茨如何對待財富,談談“波西米亞風格”的狂野與浪漫……)。時代在變,學生的實際心理年齡也在變,對教師的定位也在變。只有真正能讓學生懷有一種亦師亦友情懷的教師,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里,在不知不覺中陶冶他們的情趣,塑造他們的人格。
二、創設情商激勵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語文課堂曾經留給我們許多深刻的記憶,教材中更有諸多名篇佳作,因而教師應細研文本,從教材結構梳理、意境渲染中發掘教學情感的凝聚點和動人處,開展情商教育。創設情商激勵氛圍就是教師設法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一種平等寬松的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探究興趣,激起其樂學欲望。這可用故事式、謎語式、情境描述式設計導語,也可用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新聞切入,讓教師的情感、語言動作和教學內容相融合,使課堂氣氛形成一個廣闊的心理場,從而作用于學生的心理,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三、注重語言的感情色彩,用優美的語言來熏陶學生
如何使語言具有情感色彩呢?一是要重視朗讀教學。在朗讀教學中,除要讀出節奏,注重聲調和音量外,還要滿懷感情地去讀,讀出文句中蘊涵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二是教學用語要詞匯豐富,內容充實,語言生動。在教學過程中,切忌就事論事,照本宣科,因為這些內容學生通過閱讀都已知道。教師可適當旁征博引,舉一些新鮮的事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還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三是要有幽默風趣的口語。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用一些幽默風趣的口語能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精神愉快、思維活躍,從而積極地參與教學中的思維創造活動,與教師一起把課堂教學搞得有聲有色,共同創造出良好的教學藝術效果。四是要注意綜合運用多種語言形式。除了口頭語言的表達外,教師還要通過適當得體的身體語言(動作、表情、眼神等)來配合教學,以收到更好的效果。教師的非語言行為可以補充表達有聲語言的未盡之意,幫助學生準確、完整地理解教師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感情,使語言表達更加光彩和富有成效。
四、培養學生的良好性格,促進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
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包含著豐富的人際關系,如作者和文本、作者和讀者、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等關系。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培養學生尊重他人,與人合作的誠意、方式和態度,口語交際更是促進學生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徑。每一次的口語交際課,我都精心準備,從實際出發,設置情境讓他們切身體會不同的語氣態度給人的不同感受和反應,怎樣用有效的方式和別人溝通想法和看法,學生從中獲得了表達的能力和技巧,更感受了語文的魅力。
五、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語文教學中的道德情感教育,涉及的內容大致有三個方面:一是對道德的欣賞。名人格言、偉人傳記、英雄故事等都是極好的題材,通過欣賞,可以培養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明白做人的道理,領悟生命的意義。二是對理智的欣賞。引導學生不僅僅滿足于欣賞正確的理論、科學家的發明,還要欣賞科學家探求真理的精神,養成思考的習慣,培養強烈的求知欲。三是對美的欣賞。社會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常常被作者寫進作品。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去欣賞,去感受,從而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一切美好事物的積極心態。語文教師少些空洞的說教,從生活實際出發,從身邊的人、事、物入手,多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創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受到道德情感教育。而綜合性學習便是它的靈活有效的載體之一。比如從端午節的習俗中了解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和作品,感受千百年來人們對他的尊崇和懷念,把愛國情感植根于學生的心靈。
總之,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學科具有更多的情感性和形象性,這就為情商培養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主陣地,通過各種激勵方式,把情商教育落到實處,努力培養學生對人生的積極態度,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自身的素質。
(責 編 再 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