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教育是學校藝術教育的重要學科,它在素質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藝術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教師應當非常重視,而多媒體教學對于音樂課堂是必不可少的。它對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音樂教學;主觀能動性
隨著音樂課改理念的推廣,小學音樂課的內容已經不僅僅滿足于唱唱歌而已,而是即將發展成為包括舞蹈、戲劇、美術等在內的綜合型的藝術課,音樂課的內容也就變得越來越豐富、全面了。在這樣一個類型的學科中,多媒體的運用在音樂教學中為學生欣賞、表現音樂創設了一種良好的氛圍,使學生的感受、想象、表現、創造等綜合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既改變了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又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
一、運用多媒體優化音樂課堂教學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美的展現,而音樂課堂教學就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幫助學生體驗美、感受美、表現美有著積極的作用。它不僅需要科學的教學方法與合理的課堂結構安排,更需要不斷更新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輔助和提高教學水平。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以其利用計算機的交互科學性、界面友好性、反饋及時性的特點,在教學中集圖、文、聲、像多形態信息為一體,使虛幻的音樂形象具體化、使復雜知識簡單化,使零亂知識條理化,彌補了課堂教學不足,給音樂教學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二、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主動性
在傳統中的音樂欣賞教學中,學生對單一的聽老師演奏(唱)或放磁帶錄音感到枯燥、單調,學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老師的教學也達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滿美感的MIDI音樂、文字、圖片、動畫、影像等多媒體綜合信息,則能自然地調動起學生欣賞音樂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會主動去感受音樂的力度、速度、情緒,在欣賞優美畫面和MIDI音樂的同時,腦海里產生種種生動的想象,激發起了強烈的音樂表現欲、創造欲。由此可見,學生對于MIDI音樂、文字、圖片、動畫、動態視頻等多媒體綜合信息更感興趣,能更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運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音樂是一種非語義的信息,音樂藝術是抽象的藝術。它具有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正是這種特性,可以給人在廣闊的想象天地中感受、表現和創造音樂美。同時,創造是發揮學生想象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生積累音樂創作經驗和挖掘創造思維能力的過程和手段。對于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創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音樂又是情感性非常強的學科,教師要善于把學生的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通過形象地激發,培養直覺,發展創造。音樂教師在新授一首歌曲時,通過講故事,放多媒體課件等方法把學生帶入到一種特定的音樂情境中,再讓學生靜靜地聆聽音樂,使學生感到這首歌(樂曲)真好聽!
如:在教《小小的船》時,我用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學生隨《小小的船》音樂走入教室,課件上呈現出藍藍的天、彎彎的月、閃閃的星。學生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仿佛進入了夢境。在學會歌曲后,我采用黑燈來營造一份寧靜、溫馨的教學氛圍。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展開想象的翅膀,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著所感所想,這些早已不是歌曲中所限定的內容了。學生在學唱這首歌時,大量地注入了自己的情感,通過豐富的想象,對歌曲有了全新的理解。
四、運用多媒體,拓寬師生互動的教學空間
音樂教學以情感體驗和形象思維作為審美的主要途徑,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給他們提供參與表演、表現的機會,讓學生根據音樂情感、形象讓他們“動”起來,以提高音樂理解能力和表現能力,音樂教學以學生興趣為基礎,以互動模式進行,借助課件,切中學生興奮點,既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又達到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感體驗對音樂作品進行理解和領悟,才有可能對音樂本身所要表達的內容和形象做出合理而深刻的想象與聯想,學生一下就領悟了抽象的音樂形象。
總之,多媒體在音樂課教學中,不再局限于一架琴、一臺錄音機,學生也不再被動地接受枯燥的音樂常識,而是轉被動為主動,變間接為直接,主動參與體驗,在創造音樂的過程中,每個學生在音樂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果,可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學生音樂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劉存嶺.淺析多媒體在基礎音樂課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1(19).
[2]張啟彬.多媒體教學對學習興趣的激發[J].學苑教育,2011(17).
[3]董成文,呂艷芬.淺談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9(03).
(作者簡介:汪樹德(1964. 2-),男,大專,甘肅省莊浪縣南湖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