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要: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迅速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思維,就必須加強計算教學,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使學生的計算既準確又迅速,從而達到新課程標準中所要求的熟練程度,并使計算方法合理靈活。
關鍵詞: 低年級計算教學計算能力
計算能力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學生今后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從長遠看,學會計算終身受用,生產、生活中處處離不開計算;就目前而言,作為數學基礎的計算能力,隨著計算機時代的到來,獨立計算能力越來越被學生所忽視。學生的計算能力普遍較低,無疑給學生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礙。要迅速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就必須加強計算教學,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使學生的計算既準確又迅速,從而達到新課程標準中所要求的熟練程度,并使計算方法合理靈活。這些基本的計算技能多是在低年級掌握的。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就成了小學數學教學研究,特別是低年級教學研究的重要問題。
一
小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認真分析學生的錯誤,發現造成學生計算失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感知粗略。
學生在計算時感知事物比較籠統、粗糙,對相似相近的數據或符號常常感知失真,造成差錯,如:31寫成13,把“—”看成“+”,把109寫成169等。
(二)思維定勢。
定勢是思維的一種“慣性”,是一定心理活動所形成的準備狀態。由于受多次重復練習某一類型習題的影響,使學生先入為主,計算中學生常常用習慣的方法去解答性質完全不同的問題,從而出錯。
(三)情感脆弱。
計算時學生都希望能很快算出結果。有些學生在做計算題時急于求成,出現莫名其妙的錯誤。分析原因,一是當數目少、算式簡單時,易生“輕敵”思想;二是當數目大、計算復雜時,又不耐心,產生厭煩情緒。因而,他們常常有題目未看清就匆匆動筆,做完不檢查等壞習慣。
二
針對學生計算時常見的這些問題,怎樣才能有效地加以解決,切實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呢?主要是要抓住這樣幾個關鍵詞:興趣、習慣、意志、訓練。
(一)培養學生計算的興趣。
計算枯燥乏味,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倦情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是尤其重要的。教師要改變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想學”。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動、好勝心強的這一心理特點,采用多種訓練形式代替以往單一練習的形式。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保證。大量事實說明,沒有良好的計算習慣是學生計算錯誤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是十分重要的。計算時,一定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檢。
一看:小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例如,不是抄錯數字,就是抄錯符號。因此,做題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個數字和每個符號,決不抄錯題目,這是正確計算的前提。
二想:確定運算步驟。這對于混合運算的計算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一旦運算順序搞錯了,即使下面的計算再細心,結果再正確,也是做的無用功。低年級的混合運算,主要是加減混合、乘加、乘減等,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簡單,但在計算之前,還是要讓學生想清楚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這樣以后計算更為復雜的混合運算時才會顯得得心應手。
三算:低年級學生很容易不是加法忘了進位,就是減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當減法做,乘法當除法做。因此在確定運算步驟后,要認真地進行計算。
四檢:平時學生除了對規定的驗算題目進行驗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覺驗算每一步。所以要強調學生算完一步要及時“回頭看”,檢查是否正確,一步一回頭,及時檢查驗算,及時糾正錯誤,保證計算的正確。檢驗要有明確的目的和嚴格的標準,做到每題必檢查,每步必驗算。
(三)培養認真演算的習慣。
訓練學生做題要有耐性,認真思考,即使做簡單的計算題也要謹慎。演算時要求書寫工整,格式規范,就算是在草稿紙上計算也要求書寫清楚,方便檢查。教師要求學生無論是簡單的計算題還復雜的計算題都要耐心細致地計算,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四)培養堅強的意志。
要提高計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過長期堅持訓練,才會有效果。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對學生能夠進行準確、快速的計算,會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例如可讓學生每天晚上堅持練5分鐘。計算教學中,可以根據每天的教學內容適時適量地進行一些口算訓練和筆算訓練。長期堅持訓練,就會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五)重視口算訓練。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強,才能加快筆算速度,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口算的速度和準確性直接影響筆算,低年級的最基本口算是100以內加減法和表內乘法。我們必須采取形式多樣的訓練方法:如低年級的口算可以采用開火車、找朋友、對口令、搶答等游戲活動形式進行口算。口算訓練要持之以恒堅持做到課前五分鐘口算練習,為今后學習較復雜的運算打下扎實的基礎。
(六)安排專門的改錯課。
有針對性地把學生經常錯的題目類似的題目作為學生的課堂作業,再次反饋了解學生改錯后的作業效果。改錯題型的練習對學生是有要求:判斷對錯→找出錯誤處→分析錯誤原因→改正。課堂采取小醫生找病因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在比賽中獲取知識。“改錯”不能僅滿足于學生分清了錯誤原因,改正了錯誤,而應起到預防作用,教育學生對這些錯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在低年級的教材上,也安排了專門的改錯練習題,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一現成的課堂教學資源。
總之,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寶劍鋒自磨礪出”,只有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長期堅持,夯實基礎方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