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兆光 蘇瀾昕
摘 要:“90后”大學生是獨特的群體。目前,他們的政治信仰呈多元化態勢,相當數量的“90后”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信仰淡化和迷茫。其深層根源為其成長背景、家庭環境、學校教育缺失等原因。必須教育他們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并通過多種方式堅定其馬克思主義信仰,使“90后”大學生成為未來崛起的青年一代之中堅力量。
關鍵詞:“90后”大學生; 政治信仰危機; 深層根源; 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12)05-0089-03
目前“90后”大學生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的主體。當人們關注他們成長的同時,也看到他們中間正在出現政治信仰困惑。作為未來推動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國家繁榮富強的建設者,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90后”大學生的政治信仰是否積極向上,從某種意義上說,決定著我國未來發展的方向。因此,培養他們堅定的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對他們進行卓有成效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迫在眉睫。
一、“90后”大學生典型群體特征
“90后”顧名思義,是指1990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出生的一代中國公民。而“90后”大學生是指1990年到1999年年底為止出生的進入大學的中國公民。2008年以后入學的大學生中,大部分出生于1990年以后,這也意味著目前就讀于大學的大學生已有近四分之三是“90后”。
“90后”大學生具有突出的群體特征。調查發現,他們總體上個性張揚、樂于展示自我、期待發展突破。健康、陽光、蓬勃向上。具體分析有以下主要特征:
求新與創新——“90后”大學生接受新事物迅速,遇到問題通常上網“百度”,搜索答案。溝通方式主要靠手機、短信、飛信、微信、微博,被稱為“拇指一代”。并且他們思維活躍,創造能力頗強。“火星文”是他們創造并廣泛使用的一種網絡語言,網絡上流行的“非主流”照片、服飾都是“90后”的獨特創造。
獨處與熬夜——“90后”大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在生活方式上,通常晚上格外清醒,效率更高。因為對于思想活躍的“90后”大學生,只有相對安靜的夜晚才能滿足他們學習或工作的環境。
自信與善變——“90后”大學生往往自我意識突出,有主見,不隨波逐流,更不趨炎附勢。對自己喜歡的事物會全身心投入,而對自己不喜歡的事物也是直言不諱。他們可以很快地崇拜一個偶像,又因為一個小小的瑕疵迅速否定這個偶像。
脆弱與迷茫——由于“90后”大學生成長的年代正是國家經濟飛速發展的繁盛時期,家庭生活條件改善,家庭普遍以子女為中心,除了學習什么都不讓他們做,導致“90后”成為溫室里的“花朵”。所以他們面對挫折和失敗的時候就變得非常脆弱,有的對生活失去信心,有的甚至想一死了之。對待生活和未來,沒有堅定明確的目標,不知道該怎么規劃自己的未來,因而被稱為迷茫的一代。
二、少部分“90后”大學生政治信仰存在問題
信仰一般指對某種宗教或某種主義極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作為行動的準則[1]。政治信仰是指階級信仰,其形成是世界觀成熟的標志之一。目前,在一部分“90后”大學生中,政治信仰尚呈多樣化,具體表現為以下方面:
1.馬克思主義信仰困惑、迷茫
應當說“90后”大學生絕大部分是信仰馬克思主義與共產主義的。但是,當國家遇到困難或者問題不能及時解決之際,一些大學生就會動搖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2]。從懷疑、迷茫、困惑到淡漠的過程中,其他的信仰就會乘虛而入。
2.無信仰追求,跟著感覺走
調查表明:在“90后”大學生中還有個別人根本沒有信仰,對什么都不感興趣,只是跟著感覺走。如果沒有信仰,也就是沒有人生目標,這樣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作為未來社會發展的棟梁,沒有信仰的大學生的自身價值及社會價值都是難以實現的。
3.推崇自我
此乃“90后”大學生很普遍的現象。受其成長時代影響,他們享有高水平的物質生活。父母對他們寵愛有加,盡力滿足他們的任何要求,被精心打造,其智商頗高,多才多藝,在他們眼里只要自己想得到的都可以輕易得到,所以非常相信自己的能力,這就自然的讓他們開始信仰自我,唯我獨尊。
4.對宗教的興趣增大
一少部分“90后”大學生的表現諸如:戴十字架、到教堂做禱告,關注星座運勢、動輒拜各路神仙求考試通過,在網上拜菩薩求稱心工作、踢走霉運等,其原因大致包括家庭影響、社會環境影響、宗教文化影響以及大學生心理需要等因素。
三、“90后”大學生政治信仰危機的深層根源
“90后”大學生政治信仰危機的原因紛繁復雜,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成長的時代背景影響
“90后”大學生成長在經濟全球化、政治民主化、信息網絡化、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這對他們政治信仰的形成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社會轉型推動其思想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世界各國的價值觀、文化、制度及生活方式不斷相互交融、碰撞,造成了他們信仰的多元化選擇。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因其先行發展的經濟吸引力轉化為政治信仰的優勢,不斷地滲透到中國,漸漸地沖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信仰。導致相當數量的“90后”大學生,對共產主義信仰迷茫,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信仰動搖。
2.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
自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在享受其帶給我們的利益之時,也應看到其負面影響。拜金主義、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等思潮沉渣泛起,這些負面思想觀念不同程度地侵襲了人生觀、世界觀還未成熟的“90后”大學生?!敖疱X至上”、“一切向錢看”、“爭名逐利”等等已經成為諸多“90后”大學生的人生信條,在他們眼里,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只是金錢關系,有了錢就有了一切。因而,對馬克思主義信仰淡化,信仰功利化的現象亦不可避免。
3.網絡文化的影響
隨著人類進入信息時代,網絡以其獨特的方式介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對大學生思想信仰的影響也是很大的。一些西方大國,憑借經濟、技術和信息資源的優勢,宣揚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加強其政治、經濟、文化的擴張與滲透,通過網絡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核心價值觀進行干擾與沖擊。“90后”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辨別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容易受到這些信息的侵撓,對其積極的政治信仰的確立也是一種阻礙。
4.家庭環境的影響
家庭環境對“90后”大學生的性格特征、思想觀念及政治信仰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相當數量“90后”大學生的家長背棄馬克思主義與優良傳統教育,過分重視對子女的智力開發與文化教育,忽視思想道德素質引導與馬克思主義啟蒙教育。很多“90后”大學生的家長,自身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缺失,有的忙于不擇手段地賺錢,認為金錢萬能,能夠擺平一切;有的信仰宗教,求神拜佛,皈依佛門;有的崇洋媚外,對國內高等教育不屑一顧,一心節衣縮食把子女送到國外名校讀研讀博,其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子女。導致很多“90后”大學生崇尚金錢,崇尚西方文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共產主義理想信仰動搖。
5.學校教育缺失與個人努力不足
一些高校領導過度重視專業課,并不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與實踐。因而,目前個別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枯燥的理論講解、單純的知識傳授、理論不能與社會熱點問題結合起來,不能解決學生的困惑,與其進行心靈溝通,致使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信仰淡漠。對于相當數量的大學生而言,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為了完成學業拿學分不得不學的課程,自主學習動力不足。根本沒有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深刻內涵與本質,所以“90后”大學生個人努力的不足影響了其對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的形成。
四、“90后”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教育的對策
如何加強對“90后”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教育,化解其政治信仰困惑問題,筆者認為可采取以下對策。
1.強化課堂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
常態化課堂教學是培養“90后”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教育的主渠道。強化課堂系統完整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有利于堅持馬克思主義絕對一元化的指導地位,有利于大學生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髓,有利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各高校首先要領導重視,發掘教師的潛能,主講者應與時俱進,努力掌握多種教學手段,特別是先進的多媒體技術,使課堂教學圖文并茂、立體化、多層次、豐富多彩,深入淺出,精心地組織課堂教學。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聯系社會熱點實際問題進行深入淺出的解讀。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心理特點,采取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與學生心心相印,心靈相通。真正做到教書育人,開闊學生的視野,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讓他們受到靈魂的洗禮,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
2.進行針對性、實效性強的傳統教育
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同時,應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要求輔以革命傳統教育?!?0后”大學生對革命傳統知之甚少,針對他們的不同性格,不同需要與思想實際進行諸如: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不同層次的傳統教育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相結合,使學生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感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實踐過程;感悟馬克思主義理論艱苦卓絕的發展歷史;感悟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偉大成果;感悟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光榮正確,以堅定其馬克思主義理論信仰。
3.培養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教師隊伍
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其核心人物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全面提升其綜合素質。采取多種方式對其進行專門培訓,定期進行國家級、省級培訓,不斷有針對性地研究教育對象不同時期的特點,進行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其既有扎實的理論功底與專業素養,同時又能深諳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髓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論內涵;既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又身體力行勇于踐行;既高瞻遠矚、大氣磅礴,又溫婉細膩、潤物無聲。率先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用榜樣的力量影響學生,塑造學生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必須打造大批無怨無悔,心甘情愿地為國家培養具有崇高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新型人才而奮斗終身的卓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
4.提升高?;A課、公共課及專業課教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與政治信仰
對“90后”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不能局限于政治理論課及思政課教師的影響,要擴展至高校的每一門課及每一位教師,使馬克思主義教育不再是一種簡單的知識傳授,而變成一種強大的教育合力。建立健全專門思想政治教育組織機構,協調各部門緊密配合,特別是強化輔導員隊伍建設,選拔精英作為骨干力量,打造堅定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同時亟需提升高?;A課、公共課及專業課教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堅定其政治信仰。目前,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對我們正在積極推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教育不理解,無興趣。面對“90后”大學生,他們在講臺上往往幾句模棱兩可的話就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思想教育成果劃歸為零。因此要努力提升他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形成教育聯盟,共同成為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5.培養“90后”大學生先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骨干隊伍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和教育需要一個過程,可以在“90后”大學生中培養一支先進的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骨干隊伍,起到榜樣和帶動作用。學生之間容易互相了解、交流與溝通,可以將骨干學生組成宣講團。設立學習論壇,交流學習體會。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領會馬克思主義理論,摒除社會上消極思想觀念的侵蝕,確立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樹立“90后”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先進典型,及時表彰并大力弘揚,為大學生樹立新時代價值取向的榜樣,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以承擔起社會責任。
6.通過社會實踐堅定大學生的政治信仰
實踐是形成與堅定政治信仰的有效途徑。應指導 “90后”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如: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堅定其信仰??蓞⒂^南京雨花臺、旅順萬忠墓、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培養學生抗擊倭寇,勿忘國恥與緬懷先烈,紀念辛亥革命成功的愛國情懷;積極參加社會公益事業,幫助弱勢群體或到嚴重缺乏師資的鄉村支教等,在實踐中體味到人生的價值、意義所在,強化正義感、使命感、責任感,進而樹立正確的信仰;通過訪問雷鋒傳人郭明義,參與社會勵志標兵等道德楷模等評選,通過調查汶川、玉樹等抵御自然災害,重建家園的案例,使他們懂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引導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共產主義信仰。
總之,在新時期,我們必須積極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增強社會主義理論的內在魅力和吸引力,努力從根本上化解“90后”大學生政治信仰困惑,把他們培養成德才兼備的、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夏征農.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247.
[2] 林雪原.關于大學生信仰問題的調查與分析[J].前進,2010(7):42-45.
[3] 顧家山.當代大學生宗教信仰現狀調查與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86-87.
[責任編輯:龐 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