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化江
摘要: 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飛速發展,中職學生數量劇增,但是素質普遍較差,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給中職階段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作者認為應該首先分析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而后根據原因實施具體的解決方法,從而增強中職政治課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中職政治課教學效果
我從事職教工作多年來,通過觀察和了解發現,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飛速發展,中職學生數量劇增,但是大多數學生文化課基礎較差,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給中職階段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厭學心理,樹立學好政治的信心,激發求知欲,增強教學效果,就成了中職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我就這個問題談談在工作中的一些體會與做法。
一、原因分析
1.學生學習實際方面。
學生基礎知識薄弱,文字識記模糊,概念記憶不清,表達能力較差,更談不上理解。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夠,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上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較差,對政治產生了畏懼心理和厭學心理。
2.學生學習心態方面。
中職學生沒有升學的壓力,對政治課不像普通中學那樣重視,學生上課不專心聽講,不積極主動思考,作業不認真完成,不懂的問題也不去鉆研、不去詢問,這樣的心理決定了他們只是簡單識記,被動學習。
3.教師教學狀態方面。
學生的被動學習狀態,讓很多教師感覺到教授知識的困難,因此教學中注重了對課堂紀律的管理,淡化了對知識的教學,重管理輕教學。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落實不夠,無法使教師業務水平提高。
二、解決方法
1.更新教育觀念,擺脫教材束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職學生在學習上屢遭失敗,很容易把學習看作是一種沉重的負擔,更談不上興趣愛好,因此,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深入到學生中,與他們談心,傾聽他們的心里話,和學生交朋友,只有“親其師”,方能“信其道”,這樣才能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調動學習積極性。
政治課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這里的實際包括學生的思想實際、知識實際、生活實際等。如果不接觸學生,深入了解學生,又怎能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所學的知識分析、解決現實問題呢?因此,我們必須變過去的那種只靠上課接觸學生為平時經常接觸學生,變過去的“守門診”為“上門服務”。
在調動學生積極性方面,特別要注意恰當運用適時的“表揚”激勵學生,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后,都要善于發現學生亮點,有值得表揚的地方一定不要吝嗇,讓學生堅信:“我能行”“我能做好”。
中職學校沒有升學的壓力,中職政治教學更不受應試教育的束縛,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從教材中解放出來,因材施教,根據所學專業及學生的特點進行選擇性教學,滿足學生專業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便于以專業為主干,融會貫通本專業知識。
2.吃透大綱教材,選擇合理方法,精心設計課時教案。
備課時一定要吃透教學大綱和教材,結合學生實際,針對性強。教師必須了解、熟悉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明確教學大綱所要求達到的教學目標,通過分層教學,因材施教,使教學目標落到實處。課上要采用“目標教學法”,明確教學目標,讓他們心里有數、學有目標,使課堂教學有的放矢,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課堂教學要采用“啟發式”、“學導式”等教學方法。首先,教師要發揮指導作用,做到深入淺出、畫龍點睛、一語道破,發揮“導”的關鍵作用。其次,多多采用事例教學法,把政治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突出特點凸顯出來,以便學生易于掌握。
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要精心分析哪些材料讓學生自學,哪些材料由教師精講,哪些材料采用講與練結合的形式。“講”則要研究怎樣才能講得透徹,講得清晰,深入淺出。特別要把教學的重點從“教”轉移到“學”上,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調動對政治的學習積極性,逐步養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習慣,讓學生在課堂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這是增強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
3.不斷給自己“充電”,豐富自身學識,當好學生的領路人。
學生思維是發散的,對于新事物、新知識的認識有時不亞于教師。如果政治老師不看書、不看報,就只能是學生所說的“把自己不懂的問題教給我們”的那一類教師,不僅在學生中沒有威信,更談不上增強教學效果。應該創造樂學環境,做到學生樂意學、樂意想、樂意做,做到情理相融,知行統一。教師要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教師每節課都能講授新的教學內容,引用典型的生活事例,發表精辟的見解,上課時就能舉一反三、旁征博引,學生每節課都會吸收新的知識,自然而然“親其師,信其道”,并付之行動。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如果教師本身知識貧乏,上課時只會照本宣科或是人云亦云,沒有半點新意,學生自然就不愛聽不愛學了,他們會認為:政治學科我會自學掌握,無需教師引導指點,這樣既挫傷了教與學的積極性,又不利于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
總之,政治教學任重道遠,不僅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主場所,更是德育教育的主陣地,教師應該“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以上只是我在教學中的點滴體會,每個教師都應因地而異、因人而異、因時而異,靈活采取相應的方法,圍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教學,這樣才能增強中職政治課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