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諾言
2011年,我接手了八年級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這兩個班學生的語文成績分居年級倒數(shù)第一與第二,后進生人數(shù)約占三分之一。據(jù)此,如何轉(zhuǎn)化后進生成了我研究的主課題。經(jīng)過一年多時間的研究和實踐,我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轉(zhuǎn)化策略。
一
通過座談和問卷調(diào)查,我了解到這些學生語文成績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語文課缺乏興趣,而缺乏興趣的主要原因是原先的語文老師上課古板、不生動、教學內(nèi)容枯燥、教學模式千篇一律、缺乏個人魅力,聽課時讓人懨懨欲睡。
2.語文基礎(chǔ)不扎實,字詞及詩文的積累欠缺。
3.課外閱讀極少,寫作素材匱乏。
4.對該學科的學習缺乏信心,存在畏難心理,尤其是對寫作和課外閱讀普遍感到害怕。
二
針對以上這些原因,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轉(zhuǎn)差實踐,收效顯著。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是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效率的最有效途徑。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在對后進生的座談?wù){(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許多人說自己語文成績不理想的原因是不喜歡原來的語文老師。因而,我在接手這個班級后,先從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科的學習興趣入手。
美國心理學家索里和推爾福特認為:大多數(shù)有教育意義的動機來源于社會。人類社會性動機主要有交往性動機和威信性(聲譽的)動機。這兩類動機是一種最基本的社會動機,它包含在大多數(shù)課堂學習情境中,并在學習過程中起著不同的作用。當有的學生愿意為他所喜歡的老師而努力學習時,當師生間已建立了一種友好合作的關(guān)系時,這種交往性動機就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個人儀態(tài)舉止,盡力做到守時守信、愛生如子,注重個人素質(zhì)的提高,想方設(shè)法以個人魅力贏得學生的喜愛,力爭讓學生因此喜歡上語文學科,從而激發(fā)他們對語文科的學習積極性,且收效顯著。
2.充分利用好課堂,營造生動活潑、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據(jù)了解,許多后進生在以往的語文課堂中幾乎不發(fā)言。為了改變這一情況,我在課堂上特別關(guān)注這些學生,通過對他們投去一個微笑、一道鼓勵的目光,巧妙設(shè)置一些難度適中的思考題,鼓勵他們積極思維,大膽回答老師的問題,踴躍參與學習小組的討論與各項合作學習、探究活動,爭做課堂學習的主人。實踐證明,當學生備受關(guān)注時,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便能得到極大的發(fā)揮,他們的學習信心很快就樹立起來了,學習興趣也隨之高漲,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凸顯出來,學習效率自然就迅速提高了。這樣一來,他們在語文學習上的良性循環(huán)便形成了。
3.引導學生關(guān)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培養(yǎng)學生的大語文觀。
由于語文學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在探索培優(yōu)過程中,我深知不能只靠單一的課本,還應(yīng)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汲取營養(yǎng),以豐富自己的生活積累,從而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我引導學生關(guān)注生活中的人和事,如收看《高端訪問》、《今日說法》、《環(huán)球報道》、《“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新聞30分》等電視節(jié)目,并將自己的感受寫出來。鼓勵學生參與討論“安全教育”、“反腐倡廉”、“感恩父母”等社會熱點話題,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對生活的感悟力。此外,我還帶領(lǐng)學生參加祭奠革命先烈、親子郊游、學校舉辦的各類文體活動等,以此來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培養(yǎng)他們的大語文觀,從而促使他們豐富自己的生活閱歷,進而豐富寫作素材,豐厚語文綜合素養(yǎng)。
4.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幫助后進生提高語文成績的關(guān)鍵。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對于后進生而言,他們一直在成功的邊緣地帶徘徊不前,主要是因為他們?nèi)狈Υ蜷_成功大門的鑰匙——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我在做好前面幾項工作的同時,循序漸進地利用教材和課外的閱讀材料,指導學生掌握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文學作品等類型文章的閱讀技法,讓他們能夠以不變應(yīng)萬變,進行知識能力的遷移和應(yīng)用,以此來提升他們的閱讀水平。實踐表明,這一嘗試讓學生們的學習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寫作教學中,我多進行面批,做到一題反復(fù)練,并教會學生學會借鑒與創(chuàng)新,從中掌握寫作技巧。指導他們就自我、親情、友情、師生情、社會生活、暢想未來這六個方面的題材進行寫作訓練,這項訓練布置學生在課外完成,建議他們找些范文參考,完成后,連同范文上交,我在作文講評課前將這些作品及范文加以展示,發(fā)動全班同學一起幫助修改,并做好記錄,到作文評講課時,讓同學們將自己的修改方案提出來,并說明理由,讓這些他們做好評議記錄,修改后交給我,我再根據(jù)作品的實際情況加以精批細改,提出修改意見,學生再加以修改完善,直到我滿意為止。
在階段性檢測后,我特別注重試卷講評的落實。在講評中,反復(fù)強調(diào)學生們普遍易錯題,引導學生分析錯誤原因,觸類旁通,指導他們掌握各類題型的審題和答題技巧,并指導他們整理好錯題集。
5.口語訓練先行,閱讀訓練和寫作訓練并舉,互不偏頗,是幫助后進生提高語文成績的強效劑。
我在與這些后進生的交流中獲悉,這些學生普遍害怕課外閱讀與寫作,而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也很弱,這直接影響了他們的書面表達——寫作的能力。因此,我對癥下藥,精心設(shè)置了一系列的口語交際訓練課,如《我的理想》、《我最喜愛的一句格言》、《我最想對爸爸媽媽說》、《我想對徐老師說》、《我最喜愛的一個“感動中國”人物》、《我最喜愛的一個電視節(jié)目》等,這些訓練的交際內(nèi)容都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也是他們平常喜聞樂道的話題,訓練操作起來很容易調(diào)動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這些后進生在口語表達訓練的初始階段,所說的內(nèi)容相對較簡單,只是三言兩語,但他們在同學們的鼓勵下,經(jīng)過書面表達的拓展,再加上評議指導、反復(fù)訓練、不斷豐富表達內(nèi)容,綜合表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寫作水平也就隨之得到了提升。
課外閱讀是這些后進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我充分利用好教材,在課堂教學中指導他們掌握各類文體的基本常識和解答閱讀題的技法,并通過課外拓展遷移訓練,讓他們能夠觸類旁通,以不變應(yīng)萬變,從而提高閱讀水平。
后進生一致表示自己最怕做課外閱讀題,我指導他們從網(wǎng)上下載近三年全國各地市的中考題,堅持每天完成記敘類、議論類、說明類閱讀題各一篇,做完后及時對照答案進行訂正,有疑難處同學間、師生間再作探討。在我循序漸進的指導下,他們的課外閱讀能力逐漸增強。
同時,我還指導他們閱讀中學生必讀名著,并做好讀書筆記,從中積累寫作素材,學習名家寫作技法,開展借鑒和創(chuàng)新的寫作訓練。實踐證明,在口語訓練先行,閱讀和寫作訓練并舉的過程中,學生們的文化底蘊深厚了,口頭表達水平的提高促進了閱讀和寫作水平的提升,真正達到了提高學生語文成績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孫紹振.直諫中學語文教學.南方日報出版社,2003.10,(第一版).
[2]王鐵軍.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與應(yīng)用.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9,(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