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30多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然而由于我國的特殊國情以及文化產業起步較慢,文化產業的發展受到環境變化的挑戰和自身發展的束縛,一直存在著一些問題。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的文化產業面臨著重要的發展機遇,只有充分利用中國優秀的歷史文化資源,把文化創新和高科技緊密結合,打造出一大批能夠走出世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式的文化品牌,才能促進中國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提高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關鍵詞:經濟發展;文化產業發展;原因分析;發展策略
一、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緩慢的原因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完善,對各行業的發展都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在這樣的環境下,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我國的文化產業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緩慢,制約了我國經濟的發展。(1)社會經濟發展自然歷史過程的原因。按照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其中包括三次產業和第三次產業的發展,都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我國開國剛六十三年,文化產業起步晚。(2)建國后“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左”的錯誤思想影響的原因。建國以后,由于在近30 年中堅持“以階級斗爭為綱”,政治運動連綿不斷,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在談文化猶如談虎色變的社會環境中,文化產業不僅難以實現應有發展,而且在事實上已產生倒退。(3)計劃經濟導致短缺經濟,吃糧要定量,穿衣要憑票,吃穿等物質生活的最低需求都難以滿足,就很難去想著進行文化活動。(4)改革開放以來缺乏科學發展觀的原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一直保持著高速持續增長的良好態勢,但相對而言,在經濟的高速持續增長中,第一、二產業增長較快,而第三產業包括文化產業增長緩慢。由于缺乏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只注重第一、二產業的經濟發展,淡忘或輕視了第三產業的經濟發展,只把滿足人民群眾物質生活需要當作硬任務,是造成我國第三產業其中包括文化產業發展緩慢和滯后的現實性原因。
二、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機遇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卻終精神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發展文化軟實力,有利于增強我國綜合國力,促進中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高國際影響力。
從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對文化素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國文化產業在這種強有力的文化需求拉動下,迅速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成為擴大內需的又一途徑。
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 成為其第143個成員,加入世貿后,我國的文化產業開始不斷地與國際文化接觸碰撞,與國際接軌,同時也面臨著空前的挑戰,這時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文化創新,把文化創新與信貸的高科技緊密相結合,不斷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增強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讓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席之位。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式的文化品牌。
三、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策略
經濟,政治,文化是社會生活的三個基本領域,其中,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決定,有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和政治,給予政治和經濟以重大影響。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所以發展文化至關重要。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發展我國的文化產業呢?(1)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正確對待好傳統文化和當代文化,克服守舊主義。對待文化,應該做到繼承和發展,繼承是發展的前提,沒有繼承就沒有發展,繼承傳統文化,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創新,文化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和活力的重要保證,文化創新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文化創新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文化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2)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多元文化是文化創新的根基,我們應該立足于實踐,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學習,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從而發展本民族文化,與別國文化經常性的相互交流,取長補短,海納百川,融入百家,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在此基礎上,通過自己的努力,推出融合眾多文化特質的新文化。
結束語
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在中國歷史上發揮過重要作用。隨著社會發展,衍生出不少新的文化,但是這些文化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加上一些外來文化,使中國文化的局面很尷尬復雜,這些文化上的沖擊,對我們來說不盡然全是不好的,有利于我恩文化的繁榮和復興,現在,我國面對世界各種文化的沖擊滲透,必須要采取積極的心態,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海納百川,相信這些文化可以被我們吸收借鑒,如果做得好,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文化會迅速成為中國發展經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傅女,文尚卿.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文化產業發展[J].黨史文苑, 2005(12).
[2]許慧宏,吳聲怡.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分析[J].科技和產業, 2005(03).
[3]楊榮.新世紀我國文化產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開發研究, 2003(04).
(作者簡介:沈艷(1978.7 -),女,浙江舟山人,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招生就業辦公室主任,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事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