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
教育部在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對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作了新的規定。我認為,這是英語教學實施素質教育十分重要的機遇。不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來講,都是新課題,需要在實踐中進行新的探索。下面,我就根據英語的學科特點和自身的教學實際,就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一問題做一些探索。
一、培養學生求知興趣,喚醒學生潛在的自主意識。
高中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逐步提高到一個新的較高的水平。他們內心渴望獨立,希望師長能尊重他們的選擇、意愿,而傳統的課堂教學活動由教師充當主角,單一單向的灌輸壓抑了他們的自主意識。因此,要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教師不僅要有“學生為主體”的意識,而且要對學生進行自主教育,喚醒并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
有心理學家說過,世界上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成功的努力。因此,教師應盡量創造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例如,讓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力所能及的教學活動,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繼續努力。引入競賽形式,采取將自己與過去競賽、個人間競賽及集體間競賽相結合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陣地,教師若能優化課堂教學,將有助于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課堂上,教師要注意多提示,少講解,給學生留出盡可能多的時間和空間,引導他們積極進行思考、討論、實踐、反思、再實踐,通過任務活動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足夠量的聽、說、讀、寫的項目練習,感知知識、發展思維、領悟技能、學會學習。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掌握詞匯的技能是一個重要環節。這里應注意加強對詞匯學習方法和記憶方法的指導。比如:引導學生采用“遷移方法”,通過國際音標與漢語拼音的比較,找出英文單詞拼讀拼寫的規律,加以歸納,掌握單詞拼讀拼寫的規則和方法;采用“聯系聯想方法”,通過“音形義聯系”“詞性轉化形式聯系”“同音詞同義詞反義詞聯想(如按同義詞、反義詞歸類short-tall-high—long)”“構詞法(如care—careless—careful—carefully)”等方式進行單詞記憶;采用零星時間,如早晚時段,攜帶單詞卡等方式進行記憶;采用“新舊詞聯系”“詞、句、段、章聯系”“循環記憶”等方式記憶單詞??傊處煈斨匾暸囵B學生學習記憶詞匯的方法和能力,使學生克服詞匯障礙,增強學習效果,保持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
三、尊重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學生在輕松、受到鼓勵、開心快樂的心境下學習收獲最大。因此,教師應努力創造一個快樂、有趣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感到學習英語就像做快樂有趣的游戲一樣,而不是被迫完成令人恐懼的艱難任務。笑容與幽默是教師應該每天帶到教室的東西。鼓勵是幫助初學者克服學習英語的困難的良好方法,任何鼓勵都會使學生感到高興。在學習過程中,不要動輒批評學生,不要責備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要生硬地糾正學生的錯誤。學生對自己、對英語、對英語學習,以及英語文化有積極的感情,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成績。因此,教師應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關心、賞識的態度對待學生,組織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師生交流渠道,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四、加強課外引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重視課外閱讀,拓展英語課外閱讀空間。課外閱讀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傳道、授業、解惑”已經不再是教學的根本目的,而是以學會學習,促進人格與個性全面發展為重點。從這一理念出發,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得到保證,自主學習習慣必須得到培養。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愛讀的書籍,本身就是尊重他們個性的表現。他們由讀老師指定的教科書轉為開放式閱讀,本身就能極大地激發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課外閱讀能讓他們自己獲取、探求、尋覓、掌握,從而感受讀書的樂趣,激發更強烈的讀書欲望,最終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2.積極參加英語活動,增強學習自主性。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其最終用途是交流。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還應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培養能力。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外開展一些英語學習活動,如:做游戲、表演小品、排練童話劇、英語角、英語演講比賽,甚至開展英語夏令營活動,等等。教師在組織課外活動時,一方面應堅持自愿參加的原則,另一方面應爭取吸收更多的學生參加,特別要重視吸收后進生參加課外活動,挖掘他們潛在的積極因素,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通過這種形式,全體學生都能積極愉快地參加英語課外活動,在運用語言中體會到一種成功的感覺,激發學習動機,增強學習自主性。
五、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
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英語教學資源,拓展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利用直觀教具和電化教學設備可以營造真實、直觀的外語語言環境,增強視聽效果;使用多媒體教學能夠使教學程序化,優化課堂教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聽覺和視覺手段,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利用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軟件,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開發和利用廣播電視和網絡等資源,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條件。在學到中英文姓名的差異時,我從網上下載一些中外影視演員和體育明星的圖片,讓學生說出他們的名字,然后對這些人的名字進行分析,說出各自的family name和given name。再分小組對所了解的這些明星的基本情況,如國籍、年齡、興趣愛好等做問答練習。在學習“A trip to the zoo”時,我利用電腦在教室里和學生一起去“參觀動物園”,引導學生分別說出這些動物的名稱和產地,最后編一組談論動物的對話。這種方式簡單易行,既增加了直觀性、趣味性,又使英語課生動活潑。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這是滿足學生個性差異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又是外語教學改革的需要。新教材的使用,為我國的英語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又對廣大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個英語教師都應當迅速更新教育觀念,加強自身修養,不斷充實完善自我,以人為本,樹立“一切為了學生、一切服務于學生”的意識,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和諧、教學相長”的新型師生關系,讓學生“自主探索、自我體驗、自我感悟、自我提升”,循著“幫我學—我能學—我要學—學得好”的途徑,走上自主學習、自主發展、創新學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