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尤
摘要: 教材作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依據,對整個教學活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材的內容應根據大綱、教師、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選擇。音樂教師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不僅是組織者,而且充當了導航員的角色,要讓教學朝正確的方向前進,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適當地在“選擇”上下工夫,理性思維,緊跟專家方向滿足學生需求。
關鍵詞: 教材音樂鑒賞課心理需求科學選擇
教材作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依據,對整個教學活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材的內容應根據大綱、教師、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選擇。我們現在使用的高中音樂鑒賞教材是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和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組編的,內容緊扣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指導思想,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多角度、多渠道地從各個領域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使學生在聆聽中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實踐中體味音樂鑒賞的過程與方法;在學習中掌握必要的知識與技能,實現新課改的各項目標。從編寫者的角度看,選擇的教材內容順應了新課程的正確導向,也是學生眼中“最新”的教學內容。
“但愿這些或美妙動聽、或博大宏遠、或親切柔婉的樂曲能給你帶來心靈的共鳴、靈魂的升華?!边@是教材的最后一頁“后記”中的一句話,它是編寫者對教材實效的一種美好意愿,我認為它其實也是衡量教學效果的一種標準。學生通過音樂鑒賞課真的能“心靈共鳴”、“靈魂升華”嗎?在學生眼中,這些內容真的是“最新”嗎?可能答案會讓所有從事音樂教學的老師失望。作為學生,特別是高中生,他們有較重的學習負擔和高考壓力,對于“不好好學就考不好”的學科他們必須認真對待,可是對于“不好好學也沒關系”的學科他們首先在思想上就不重視,如果老師的教學無法吸引他們,教學效果就可想而知。
從學生們熱衷流行通俗歌曲來看,他們是喜歡音樂的,但是課堂上沒精打采,毫無興趣,不喜歡上音樂課。有同仁曾經在學生中進行調查,發現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有不同的感受,他們認為教材選擇的內容很“老”,很多歌曲聽不懂,在一些配器、曲調、版本等方面都缺乏吸引力,大多數都不好聽,他們也想尋找音樂中的“情”和“美”,但實在沒有“興趣”。喜歡音樂卻不喜歡上音樂課,這絕不符合常理,必定有它的原因,音樂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對其進行探究。
音樂教師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不僅是組織者,而且充當了導航員的角色,要讓教學朝正確的方向前進,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適當地在“選擇”上下工夫,要理性思維,緊跟專家方向調節學生需求。
一、學生對音樂鑒賞課的需求
(一)在流行音樂中,學生可以找到他們的需求。
時尚旋律美,是學生音樂鑒賞的首要需求。在《沈心工與李叔同》單元中,學生對教學內容缺乏興趣,甚至認為其旋律“老土”,沒有新意。課后,我認真反思并做出了修改,將“學堂樂歌”和“校園民謠”結合起來,課堂上簡略地聆聽“學堂樂歌”,重點是欣賞具有時代氣息的“校園民謠”。比如《明天會更好》、《對面的女孩看過來》等,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自然地進行了同類音樂的拓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明星表演美,是他們內心的“榜樣”需求。在欣賞某些歌曲時,選擇由學生喜愛的明星偶像翻唱的版本,會提高同學們的興趣。因為他們這個年齡階段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偶像,都有自己的“明星夢”。所以,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找到不同明星的多個版本的音樂給同學們欣賞,以便使學生產生共鳴。
浪漫意境美,是他們放飛心情的需求。在鋼琴音樂單元,我們欣賞了肖邦的《c小調練習曲》和李斯特的《愛之夢》,兩首音樂都是浪漫主義鋼琴音樂的杰作,但學生更喜歡《愛之夢》,因為《愛之夢》更讓他們覺得“浪漫”,更適合高中生的情感需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總是從他們的興趣入手,由淺入深,選擇一些諸如《神秘園》、《天空之城》等音樂作為教學內容的補充,逐步過渡到對他們來說較“難”的音樂,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動聽配器美,是他們體驗音樂魅力的需求。在流行風單元,我們欣賞的是毛阿敏在1988年春節聯歡晚會上演唱的《思念》,學生反映普遍較差,隨后我立即播放了同樣是毛阿敏在“同一首歌”上演唱的《思念》,學生馬上興奮起來。因為音樂家對這首歌曲進行了重新配器,在音色、和聲等方面更富于流行美。
由于年齡結構和心理特征,高中生對“流行美”的需求還很多,作為老師,我們應該用“心”發現,用“行”實現他們的“需要”,幫助他們挖掘出時尚、經典的音樂作品。
(二)在簡單、直觀、直接的感受中,學生可以找到他們的需求。
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主要是對形象具體、形式新穎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體課件能將文字、圖像等直觀地展示出來,為學生創設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環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器官,把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審美體驗推向高潮。
音畫結合。例如:在欣賞《西出陽關無故人》和《高山流水致家園》兩個單元時,我們可以根據音樂蘊涵的意境,選擇《唐之韻》等視頻音樂文件進行播放,使學生在聽覺中領悟意境,在視頻中理解音樂。這樣就讓較難的音樂變得直觀簡單、一目了然。
音舞結合。例如:在欣賞《非洲歌舞音樂》單元時,由于其音樂和舞蹈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忌諱對他們進行孤立的欣賞,而要讓音樂與舞蹈有機結合,從而更加深刻地了解非洲歌舞音樂的相關知識。
音畫舞結合。例如:在欣賞《爵士樂》時,我找到了著名爵士舞的視頻片斷進行欣賞,讓學生一邊聆聽,一邊哼唱,一邊模仿舞蹈,既滿足了學生的“需求”,又使課堂得到了良好互動。
通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我們發現:一切從實際出發,抓住學生的心理需求,選擇適當的輔助內容進行教學,既能活躍教學課堂,提高學生興趣,又能增強音樂鑒賞教學效果。
二、音樂教師應理性地找準方向,進行科學的選擇
“選擇”代表方向,“努力”代表付出。教師應科學看待“努力”的力量,明白“努力”需要技巧,需要“選擇”。相信專家,但不要迷信專家,因為專家不一定都對教學實際情況了解得特別到位。相信學生,他們在某些方面并不是“學生”。他們有自己的思維,能夠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能夠為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因為他們代表自己,愿意為自己負責。改變觀念,借助“選擇”的力量,選擇一些時尚、積極、動聽、影響力強的作品,使學生在課堂上充滿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充滿樂趣。
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找到自己的方向,既不“左”又不“右”地探索出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之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對了方向,“努力”付出,探究方法,才能找時間要效率,找時間要效果,也才能使高中生在一年時間里對音樂鑒賞有名副其實的突破。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要將課上好,還需進行不斷的探索。讓學生從不喜歡音樂課上升到喜歡音樂課到渴望上音樂課應是音樂教師奮斗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廣東省教育廳教研室編.普通高中新課程音樂教學與評價指導[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
[2]馮季青.高中音樂新課程理念與實施[M].海南出版社,2004.
[3]音樂課程標準.
[4]人民音樂出版社,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合編.音樂鑒賞[M].人民音樂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