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濤
摘 要:中小企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但中小企業當前普遍存在著貸款需求得不得滿足、融資成本較高等問題。結合當前嚴峻復雜的宏觀經濟形勢,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因進行分析,并據此提出相應的對策,從而促進中小企業健康合理有序發展。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6-0084-02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中小民營企業蓬勃發展,以廣東浙江江蘇等東南沿海地區最為發達。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不僅繁榮了當地經濟,而且為中國中西部地區大量富余的勞動力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帶動了中西部農村地區農民的非農收入快速增長,縮小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解決了近80%的就業需求,對促進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構建和諧社會具有深遠意義。然而近幾年來,有關中小企業生存的問題頻頻見諸報端,尤其在中國民營經濟代表的溫州也屢屢發生民營企業老板“跑路”事件以及工人工資嚴重拖欠無法獲得支付的極端問題。中小企業集體面臨著貸款需求得不得滿足、融資成本較高等問題。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呢?
一、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因分析
1.政府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之后,為應對空前的危機,中國人民銀行實施了寬松的貨幣政策,中國財政實施了四萬億的刺激經濟的投資計劃,銀行信貸規模在2009年同比增長三成,達到9.7萬億,次年再增兩成,總量接近1998—2007年十年的信貸總額,貨幣年均增長25%,這使得中國率先在世界范圍內開始了經濟復蘇的步伐。但是,這一系列的寬松政策卻為以后的經濟發展埋下了嚴重隱患。巨額的貨幣流通性過剩和長期的負利率導致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屢創新高。為緩解嚴重的通貨膨脹,央行啟動新一輪緊縮銀根的宏觀調控,13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5次加息,可謂是史上實施最為嚴厲貨幣政策的時期之一,CPI終于在2011年第四季度見頂回落,經濟形勢似乎有所好轉。可在這一些列緊縮貨幣政策下,尚未走出2008年金融危機的陰霾的中小企業卻面臨著需求得不得滿足、融資成本大幅升高等難題。
2.中國目前的金融體系不健全。(1)金融體制改革不深入,銀行金融機構體系不完善。金融體制方面,中國銀行經過多年改革,基本形成了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銀行機構共同發展的局面。但在廣大的農村和縣域,以國有商業銀行為首的金融機構在此區域內設置的基層服務機構普遍偏少。國有商業業銀行一般只在縣域設置一兩分行機構,城市商行更是少之又少,靠郵儲銀行和農信社更本無法滿足眾多中小企業的資金借貸需求。(2)銀行經營管理方面,業務經營管理與中小企業發展需求不協調。隨著銀行商業化,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銀行防范風險機制不斷增強,不良貸款比率不斷下降。為降低銀行業的不良資產,銀行改變粗放型貸款管理方式,普遍上收貸款權限,嚴格貸款發放程序和條件,重視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資信狀況的考察,并要求提供抵押和擔保,但是缺乏信貸營銷的技術手段和激勵機制,不注重培育有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如果沒有國家政策的支持,金融機構按照風險控制的原則和盈利預期,更愿意把資金貸給國有大中型企業,而忽視對資金最迫切的中小型企業。
3.中國的中小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緩慢。(1)中小企業債券發行過程冗長,使得集合債和票據不能很好地符合中小企業對資金要求的“短頻快”的融資特征。(2)參與主體缺乏積極性,發行缺乏持續性。目前的中小企業債發型主要靠政府資源推動,而不是市場運作的結果,缺乏持續性。參與債券發行過程的承銷商或擔保機構基本由國有企業構成,它們只是地方政府利用自身資源協調各機構相應落實中央政策推動的臨時行為,缺乏積極性。(3)中小企業債主要由優質的企業構成,與相當部分中小企業無緣。從參與債券發行的企業資產規模看,發債企業主要是區域內各行業的龍頭成長型企業,而非對資金最為迫切小微型企業。
4.民間借貸市場的不規范。多年前,當國家推行商品房制度時,嗅覺靈敏的以溫州為首的民間資本就進入了長三角城市圈的房地產市場,在高額收益的誘惑下,溫州民間資本急劇膨脹,全民進入民間資本借貸市場,投機房地產和金融及農產品等高回報的虛擬經濟領域,在這持續幾年的瘋狂炒作中,中小企業主也不能獨善其身。在制造業領域的利潤由于原料人工成本和匯率共同上升的作用下,小商品的利潤被不斷壓榨。于是,眾多中小企業也卷入了以錢炒錢的財富游戲中。許多中小企業將多余的資金放貸出去,更有將借貸的實業資金投向民間借貸市場,成倍放大風險,投資炒作無疑成為隨時可能爆炸的地雷。進入2010年后,國家就不斷加大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同期的貨幣政策也不斷收緊,在資金普遍短缺的形勢下,民間借貸資本利率迅速攀升,月息可達四五分,特別嚴重的年化利率可達到百分之二三百。高額的借貸成本讓敏銳的民間資本鎩羽而歸,中小企業資金鏈緊繃甚至斷裂,部分企業開始關停破產,中小企業的融資道路幾乎走到了山窮水盡境地了。
二、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著不可替代作用,我們絕對不能坐視不管。所以,中國政府和中小企業應以此次危機為契機,思考救助方案,讓中小企業重新煥發出奪目光彩。
1.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減輕政府對利率市場的過多干預,逐步消除二元分割的局面,減輕國家信貸政策偏緊與利率市場活躍極度反差,真正建立由市場貨幣資金供求關系決定利率市場的利率機制。
2.完善中國目前的金融結構體系,引導大中型商業銀行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適度放松社區銀行和村鎮銀行的設立條件,鼓勵一些大中企業成立貸款公司和擔保機構,鼓勵國有商業銀行和城市商行向經濟發達的基層地區拓展,設立更多的營業網點。加大政策傾斜力度,鼓勵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獨立核算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改進和完善風險管理制度,提高對中小企業貸款不良資產的容忍度。
3.加快發展中小企業債券市場。優化債券發行程序,簡化相應的審批程序。創新債券品種,成立全國性的中小企業共享系統,建立規范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投資者的風險判斷能力,調動中小企業債券市場各參與方的積極性。
4.正視民間借貸,規范民間資本的發展。將其納入統一監管體系,拓寬民間資本進入金融行業的渠道,盡量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實業領域。成立中小企業實業發展基金,成立民間擔保機構,讓民間資本重新煥發其巨大的創新能力和活力。
三、結論
中小企業融資危機的爆發,實質上是宏觀經濟政策改革不徹底和金融體制扭曲及出口減少實業萎靡等一系列的原因造成的。只要我們正視出現的問題,分析產生問題的種種深層次的原因,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中國的中小企業定能沖出困境,迎來生機蓬勃的春天。最近傳來的重大利好消息,溫州金融綜合改革實驗中心在國務院的扶持下已經獲批成立,希望它能像溫州商人一樣給中國的金融創新和經濟發展帶來又一次巨大改革,為其他地區的金融改革提供有益經驗和借鑒。
參考文獻:
[1] 王鐵軍.中國中小企業融資28種模式[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
[2] 張立群.2011—2012年經濟形勢分析與展望[J].宏觀經濟管理,2011,(10).
[3] 劉忠凱.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措施[J].現代企業,2010,(4).
[4] 王佳,彤荊.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研究[J].現代商業,2010,(11).
[5] 劉鳳筠.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探析[J].中外企業家,2010,(6).[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