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兵
摘要通過對埃塞俄比亞(以下簡稱埃塞)的關注,引發了一系列社會現象:饑餓的孩子,貧困的生活,擁擠的學校等。近來的調研無不啟示我們,改變這種困境的最好方法就是供給他們所缺少的資源,使他們獲得切實的利益——孩子的早期教育。在對埃塞早期教育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到近年來埃塞的進步和這個國家快速發展的方方面面。
關鍵詞早期教育教師培訓初等教育
中圖分類號:G53/57 文獻標識碼:A
1埃塞俄比亞早期學校教育的歷史淵源
傳統制度和西方制度影響著埃塞俄比亞教育的發展。傳統制度最初源于埃塞的正統宗教,并且被認為是世界最古老的教育制度之一。數百年來,傳統教堂、修道院是學前到大學水平的正式受教育的唯一中心。孟尼利克二世(1889-1913)意識到現代埃塞需要大大改進教育。1908年建立了第一所公立學校——孟尼利克二世初級中級學校。八年前,第一所幼兒園在東部達爾達瓦小鎮上建起。這座幼兒園是專門為幫助埃塞修建第一條鐵路的法國顧問而建。和同一時期其他國家的幼兒園發展相比,這種項目援建的進程是十分緩慢的。例如,1908年到1974年間,埃塞俄比亞全國只有77所幼兒園,而且只能為35萬4到6歲兒童中的7573人提供受教育機會。除此之外,這些學校也限制在城市地區并由傳教士、私人組織和社會事物發展署控制。
隨著1974年社會主義的改革,學前教育也得到大力發展。較多女性參與經濟活動,導致照顧孩童的教師員工的需求明顯加大。這就形成了早期監護教育的日常托兒中心。為了滿足對老師的需求,1986年在首都開辦了學前教育培訓中心,教育部也引入了專門負責幼兒早期教育的部門,主要包括課程發展、監督和教師教育。
2當今埃塞俄比亞的早期教育
1994年,埃塞俄比亞制定了新的“教育和培訓政策”。從幼兒園向中級教育形式多樣化的轉變。通過這項政策,初級孩童的教育比學前兒童教育受到政府更多重視。
2.1學前教育
教育部積極鼓勵私人機構和個人對學前教育的資助。通過非政府組織、代表團、私人、宗教機構和其他組織的支持,大量的育幼院在城市地區重新出現。然而事實是,只有一少部分的家長能支付起學費。
在此項目中,存在著兒童入學率低、合格教師資源短缺等問題。教育部最新規定,學前教育的老師必須是高等學校畢業,且接受額外三個月的特殊學前教師培訓。1986年,埃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建立了第一所學前教師培訓機構。培訓者參加了基礎課程,尤其是學前教育教案的準備。十二單元的課程安排包括:學前教育法、兒童心理、健康和營養、語言發展、學前數學、環境教育、學前行政管理以及游戲等。按照課程安排,培訓者和孩子一起進行短期實習,并使用單元編制的道具。
2.2初級教育
在埃塞,初等教育是指1到4歲和5到8歲的學齡兒童。在這方面,政府近來開始增加對負責培養初級教師的教師培訓機構的支持。為了響應對小學教師的更多需求,大部分的教育改革引薦了教師培訓機構和教師培訓中心提供的完成10個年級的培訓。為支持快速增長的對小學教師的需要,國內的教師培訓機構的數目增加了許多,幾乎所有的行政區至少有一個這樣的機構。而且許多機構先前設置的只有一年的課程給一段老師,現在已經擴展到為二段老師準備兩年的課程項目。
盡管政府力圖改善教師教育的質量,但缺少足夠的有資格的老師仍是主要問題。例如,目前只有23%的二段代課老師持有畢業證和較高層次的培訓。面對這一挑戰教育部提倡,為在職老師開辦夏季課程。這些課程被認為是極其重要的,能使學校老師應對20世紀90年代早期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3埃塞俄比亞早期教育的挑戰
由于埃塞缺少國民發展的資源,政府認為教育的進步是未來發展的最好希望。然而,即使是初級教育,老師和孩子所面臨的問題也是難以克服的。這主要包括有經濟屏障、早期婚姻和男性制度、教育態度、教師準備和教室的硬件設施等問題。
3.1基本的經濟屏障
在埃塞,尤其農村地區,嚴峻的經濟形勢(下轉第31頁)(上接第17頁)阻礙了少年兒童教育的發展。農業是埃塞經濟的基礎,反復旱災和無效的耕種實驗對經濟區造成了較大打擊。在埃塞,有45%的人口低于國際貧困標準。因此,為了眾多家庭人員的生存,農村地區的孩子需要飼養牲畜和在農田幫忙,而非走進校園。另一方面,在城市地區人們看到,既然教育被看做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方法之一,越來越多的城市家庭會聘請家庭教師輔導孩子,使他們接受更好的教育以便在學校里取得成功。
3.2對教育的態度
教育的低成就和家長的期望對早期教育提出了又一挑戰。在受教育程度只有43%社會中,兒童受教育的期望值亦在下降。而且,家長希望教育能給孩子帶來更多更好的機會,但未意識到近期的調查大多是傾向于支持早期教育從玩中獲取學習的方法,而并非是傳統的教學方法。一位老師描述了他對許多家庭的感想:“大多數家庭不知道學前教育的重要性,極少數人能意識到它在孩子的教育生涯中所起的作用。結果便造成了,即使這些家庭把孩子送進了幼兒園,他們對孩子的表現也是依照學到知識的多少來評定的。比方說,孩子會不會計算,背誦字母等。這也是大多幼兒園仿照小學的教學方法的原因之一,他們并不注重孩子的創造性培養。
3.3硬件設施問題
硬件設施是日常的校舍與生師比,教學設備的缺少,課程關注和性別傾向都對老師開展工作提出了挑戰。生師比例較大是大多數學校存在的問題。在1到4歲年齡段的教學中,從過去三年來生師比從60:1上升到90:1。這對其他國家的25:1或30:1是難以想象的。Abebe描述道:在小學當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是4或5個人看一本書。教室里,孩子們座位挨得很緊,幾乎沒空當活動。老師是不可能繞著孩子們講課,而只能站在講臺上。教學環境是如此的艱苦,以至于老師和學生對待教學都沒有動力。老師失去了教課的熱情,孩子也失去學習的興趣。
除了以上的現實問題外,在最近的改革中,教學語言也被作為改革的重點。埃塞有著80種不同的語言,教師要適應國家對當地特殊化的要求,即使簡單的課程改革也給教師帶來很大負擔。
4影響和總結
埃塞早期教育當前改革所面臨的挑戰,是未來學前教育的發展關注的重點。為了發展高質量的小學教育,教育部正在加強教師培訓的投入項目。就這一點而言,對于加強大學建設和教室實際的聯系,我們可以看到孜孜不倦的努力有所回報。尤其明顯的是,傳統教育幾乎斷開,小學教育中教師對教育者自身的重新認識。改善教學環境,充實教育資源,加大對教育質量的投入才是解決埃塞學前教育問題的有力途徑。
參考文獻
[1]Ababa,Ethiopia:EMPDA.AnnArbor:UniversityofMichiganPress.
[2]Bredekamp,S.,Knuth,R.A.,Kunesh,L.G.,&Shulman,D.D.Ethiopia:EMPDA.
[3]CIA-WorldFactbook-Ethiopia(2003).RetrievedNovember10,2003,LalibelaHouse.
[4]Pankhurst,R.(1986).HistoricalbackgroundofeducationinEthiopia.
[5]International.ChildhoodEducation,79(1),33–39.Pankhurst,R.(1992).AsocialhistoryofEthiopia.Trenton,NJ: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