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摘要] 目的 觀察喜炎平聯合利巴韋林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的臨床療效。 方法 將我院收治的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12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兩組均給予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微生態制劑等基礎治療,同時給予利巴韋林(10~15) mg/(kd·d),靜脈滴注治療;研究組同時加用喜炎平7.5mg/(kd·d),靜脈滴注治療。觀察并比較兩組患兒癥狀改善情況及臨床療效。 結果 研究組患兒退熱改善時間、腹瀉改善時間及總病程明顯短于對照組(P < 0.05);研究組顯效率37例,有效19例,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顯效20例,有效18例,總有效率為63.3%,研究組顯效率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5)。 結論 喜炎平聯合利巴韋林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療效顯著,不良反應較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喜炎平;利巴韋林;輪狀病毒腸炎
[中圖分類號] R725.1[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32-0071-02
輪狀病毒腸炎是一種由輪狀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道傳染病,也是嬰幼兒秋季腹瀉的主要病因[1]。該病可以經糞口途徑傳播引起小流行,嬰幼兒感染后常伴有發熱和上呼吸道感染癥狀,而后出現嘔吐和較為嚴重的腹瀉,嚴重時可導致嬰幼兒出現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如不及時給予有效的治療,可危及患兒生命。傳統上治療輪狀病毒腸炎多以支持治療和抗病毒治療為主,療效不佳。近年來,我院應用喜炎平聯合利巴韋林治療輪狀病毒腸炎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間收治的輪狀病毒腸炎患兒120例,年齡6個月~6歲,診斷標準符合《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2]中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的診斷標準,120例患兒按照入院先后順序編號,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齡6個月~6歲,其中6個月~1歲12例,1~3歲19例,3~6歲29例,平均(3.8±2.6)歲;病程4~76 h,其中4~24 h 22例,24~48 h 26例,48~76 h 12例,平均(45.5±8.6)h。對照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齡6個月~6歲,其中6個月~1歲13例,1~3歲18例,3~6歲29例,平均(3.7±2.5)歲;病程4~76 h,其中4~24 h 20例,24~48 h 27例,48~76 h 13例,平均(44.2±8.8)h。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及臨床表現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兩組患兒的臨床表現見表1。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微生態制劑等基礎治療,同時給予利巴韋林注射液(利巴韋林注射液,規格:1 mL:0.1 g,生產企業:浙江泰康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19999100),(10~15) mg/(kd·d),加入5%葡萄糖靜脈滴注治療;研究組同時加用喜炎平注射液(規格:2 mL:50 mg;5 mL:125 mg;10 mL:250 mg,生產企業:江西青峰藥業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Z20026249)7.5 mg/(kd·d),加入5%葡萄糖靜脈滴注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嘔吐情況、退熱時間、腹瀉改善時間及總病程,計算兩組患兒治療后有效率。
1.4 療效評定
參照全國腹瀉防治學術研討會制定的標準[3]。顯效:治療72 h內患兒大便性狀及腹瀉次數恢復正常,全身癥狀消失;有效:治療72 h內患兒大便性狀及腹瀉次數明顯好轉,全身癥狀明顯改善;無效:治療72 h后患兒大便性狀、腹瀉次數及全身癥狀均無明顯好轉跡象甚至出現惡化??傆行?(顯效+有效)/組內總病例數。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采用SPSS 16.0統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治療后癥狀改善情況
兩組患兒經治療后嘔吐、發熱、腹瀉等癥狀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改善,但研究組患兒退熱改善時間、腹瀉改善時間及總病程明顯短于對照組(P < 0.05),見表2。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顯效率37例,有效19例,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顯效20例,有效18例,總有效率為63.3%,研究組顯效率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5)。結果見表3。
3 討論
輪狀病毒腸炎是嬰幼兒的常見病與多發病,也是引起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因,根據統計約占小兒腹瀉病的40%左右[4],輪狀病毒位于小兒病毒性腹瀉病原體的第一位。該病多發生于秋冬交替季節,起病較急,通常有1~2日的潛伏期,然后表現為發熱、惡心、嘔吐等癥狀,隨即出現腹瀉,大便呈稀水樣或蛋花樣,每日腹瀉可達10次以上,常伴有水電解質紊亂等癥狀。輪狀病毒是一種RNA病毒[5],它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進入腸道后可以在小腸絨毛頂端的柱狀上皮細胞內復制,并繁殖形成大量的包涵體,導致腸黏膜上皮細胞發生空泡變性和壞死,大量的腸黏膜上皮細胞脫落,小腸黏膜吸收水分的功能受到嚴重損害,同時腸黏膜屏障功能也受到損害,大量的腸液聚集于腸腔內部引起腹瀉。同時,輪狀病毒還可以侵犯其他臟器,導致患兒多臟器受損,威脅患兒身體健康[6]。以往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多以液體療法和微生態制劑和腸黏膜保護劑為主,同時加用抗病毒性藥物,但療效不甚理想。
利巴韋林是常用的廣譜抗病毒性藥物,它可以進入病毒感染的細胞內并迅速地發生磷酸化,其磷酸化產物可以抑制肌苷單磷酸脫氫酶、mRNA鳥苷酸轉移酶、RNA多聚酶引起細胞內鳥苷三磷酸合成減少[6],進而損害病毒RNA和蛋白質的合成,對輪狀病毒感染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近年來研究發現[7],利巴韋林對病毒的腺苷激酶有較強的依賴性,長期應用易產生耐藥性,單一用藥臨床療效也受到了限制。
喜炎平是一種純中藥制劑,其主要成分是穿心蓮內酯總酯磺化物,包括穿心蓮甲素、穿心蓮乙素和穿心蓮丙素,具有清熱解毒、抗病毒、抗真菌等作用,用藥后不影響患兒腸道內環境,不會引起腸道菌群失調,特別適合嬰幼兒使用。研究表明,喜炎平可以穿透病毒衣殼,占據病毒復制的位點和蛋白質結合位點,使病毒不能復制,從而抑制和殺滅病毒[8]。喜炎平還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增強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吞噬能力,起到抗病毒的作用。該藥不良反應較低,不易產生耐藥性[9]。由于喜炎平和利巴韋林具有不同的抗病毒機制,兩種藥物聯合使用可以起到較好的協同抗病毒作用,促進患兒感染康復,縮短病程,而不增加藥物的毒副作用。本研究中對照組患兒應用傳統治療方法,并應用利巴韋林治療,而研究組患兒在傳統治療的同時聯合應用喜炎平和利巴韋林治療。經過治療后兩組患兒經治療后嘔吐、發熱、腹瀉等癥狀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改善,但研究組患兒退熱改善時間、腹瀉改善時間及總病程明顯短于對照組(P < 0.05),研究組顯效率37例,有效19例,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顯效20例,有效18例,總有效率為63.6%,研究組顯效率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5)。證實了喜炎平聯合利巴韋林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該種療法臨床療效肯定,可以有效的縮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同時有助于減輕患兒家庭負擔,與單獨應用利巴韋林治療具有明顯的優勢,因此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陽艷麗,鐘天鷹. 門診5321例嬰幼兒腹瀉發病特點分析[J]. 實用醫學雜志,2011,27(8):1436-1437
[2]方鶴松. 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J]. 臨床兒科雜志,1994,12(3):148-149.
[3]全國腹瀉病防治學術研討會組織委員會. 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J].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8,13(6):381.
[4]梁章聰,丁家華,林觀尚. 新生兒輪狀病毒感染的綜合表現與治療[J]. 當代醫學,2011,17(11):110-111.
[5]鐘麗瓊. 喜炎平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48 例療效觀察[J]. 中國熱帶醫學,2009,9(9):1742-1743.
[6]陳啟明,高運金,陳雅琴. 氯苯那敏聯合利巴韋林治療輪狀病毒腸炎的療效觀察[J]. 中國當代醫藥,2012,19(9):57-60.
[7]莫大,陸薪合. 利巴韋林聯合喜炎平治療手足口病86例療效觀察[J]. 中國醫藥指南,2011,9(12):263-265.
[8]于明啟,王燕. 利巴韋林氣霧劑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療效觀察[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09,3(8): 138.
[9]余細仙. 喜炎平治療嬰幼兒腹瀉療效觀察[J]. 吉林醫學,2012,33(5):974-975.
(收稿日期:201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