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琳
摘 要:診所式法律教育在中國處于起步階段,新設法學院系為創新辦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開設適合本院系特點的診所式法律教育是一種有益的參考,針對現有法學教育模式的不足,提出建言,以資借鑒。
關鍵詞:診所式法律教育;法律實踐;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6-0255-02
為突破傳統的“經院式”法律教育教學模式對學生法律思維創造性的束縛,診所式法律教育在2000年9月引入中國,且規模不斷擴大。但是,由于診所式法律教育教學模式在中國還處于起步階段,近年來法學專業的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在這種形勢下,新辦法學院系受到了最多的質疑和拷問。診所式法學教育這種誕生于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律教學模式為新設法學院系的法學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參考,然而該模式在新設法學院系的構建存在諸多難點。
一、新設法學院系現有法學教育模式的不足
新設法學院系在建立之初,所仿效的就是中國已有的教學體系和模式。由于中國法律教育改革開放前受前蘇聯法律教育模式的影響,課程設置比較陳舊,近十年以來才逐步與歐洲大陸的法律教育模式接近。但法律職業規范化的道路卻走得相對比較緩慢。同時,中國現行的法學教育模式主要借鑒的是大陸法系國家中的法國、德國。眾所周知的是,歐洲法學教育萌發于羅馬法復興運動,作為一項以研究羅馬法釋義為己任的教育,創設之初就存在著過于專注學術研究忽略制度實踐的缺憾。即便到了近現代,在歐洲國家中法學教育的先鋒國家——法國、德國,其法學教育依舊留有很濃厚的學術化印記,是一種偏向學術化和專業化的研究教學模式。雖然近年來,在法學學科教育國際化和兩大法系融合的趨勢下,法國和德國的法學教育改革良多,也開始著力強調法學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法律實務人員而不是法學家,強調實踐環節的加強,制度規則的時間運用,加強法律職業技能,重視法律職業倫理教育等,但其從根本上仍是偏重于學術型的教育。中國法學教育在借鑒歐洲模式的情況下,完全成為學術型教育的形式翻版。
二、新設法學院系診所式律師實訓課程的構建意義
診所式法律教育是于20世紀60年代由美國法律教育家Jerome.N.Frank提出的,“它的出現是美國標準的案例教學法在達到巔峰時期的反彈,是美國法學院師生特別是法律職業界人士對于這一標準模式存在的缺陷的反思,是對法學院未能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法律人才的抨擊。”這種教育模式是在對傳統法學教育模式批判的基礎上,借用醫學院學生培養方式,提出了以“診所式法律學校”來代替法學院的新構想。一般認為診所式法律教育即:“將學生安排在直接面向社會從事法律服務的法律診所中,通過讓學生承辦真實案件,面對真實的客戶和真實的對方當事人,以及教師在學生辦案過程中的具體指導,使學生掌握辦理法律案件的技巧和技能,了解什么是法律的責任心和敬業精神,從而為培養高水平的法律人才打下基礎的一種教學模式。”
新設法學院系中開設診所式律師實訓課程的構建意義主要在于。
1.符合中國法學教育改革的客觀要求。中國自1998年開始人民法院審判方式改革,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關于民事經濟審判方式改革問題的若干規定》中,提出了中國法學教育改革中人才資源需求的急迫性和現實性。在該規定中,審判方式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充分的發揮律師作用,通過當事人舉證、辯論,保證法官的獨立和中立。審判方式改革的實踐表明,法律職業觀念、倫理規則和職業技能,都成為影響改革效果和方向的因素。此后,在進一步的司法改革中,提出了在訴訟制度、審判方式、司法人事制度、 司法獨立等方面的重要改革議題:比如法院的審判方式改革、律師會見、辯護、無罪推定原則的實施、 審判中職權主義方式向當事人主義方式漸變、法官內部考任、律師統考、公安取消收審、限制檢察院的偵控合一體制等。司法改革中的一個議題就是提高律師的地位,充分發揮律師的作用。
2.符合高等法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和新設法學院系的辦學需求。高等法學教育的培養目標有兩個:一是培養具有精湛法學理論知識和良好的研究潛質的理論型法學人才;二是培養具有高超的法律專業操作能力并且具有良好的職業責任感的應用型法學人才。但是,正如學者所說,專業知識與專業屏障是“專業化”之樹上結出的相聯又相異的兩顆果實。法學教育的定位應是培養法治人才,高等法學教育辦學中應按照這一定位來建立自己的辦學體系。新設法學院面臨諸多新建立過程中的困難,但是這些院系又具有沒有歷史的辦學慣性,能依據新時代的要求調節定位。在面對中國的法律職業發展中法官隊伍和檢察官隊伍發展迅速,律師隊伍數量的發展相對滯后,尤其是律師非訴業務領域擴張的情況下,新設法學院系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的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法律人才。
二、新設法學院系診所式法律教育課程的探索
目前,中國的診所式法律教育仍處于探索階段,依據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診所法律教育專業委員會的統計,截至2012年6月,已經有145所高校成為了中國法律診所教育委員會的會員。但是其中新設法學院系的身影并不多見,甚至部分學院雖然成為會員單位,但沒有啟動法律診所課程教學。因此,在新設法學院系中開展診所式法律教育課程時仍存在諸多困難。
1.改革創新動力的不足與激勵。美國學者瑞西克曾提到,“保證診所式法律教育順利開展關鍵之一就是將診所納入法學院課程之內,并將它與其他課程處于同等位置。” 由于診所式律師實訓課程是在教師的指導和監督下,是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真實的法律程序來教學,因此教學過程更加復雜和難以控制。這就要求法律診所教師具有更高的教學能力和熱情。但是,在新設法學院系存在“雙師型”師資力量不足,教師熱情不夠,開展診所式法律教育經費不足等問題。為解決以上問題,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新設法學院系在招聘教師時,應轉變思想,重視引進具有豐富律師執業實踐經驗的教師,更多的考慮吸引具有豐富辦案經驗,社會評價良好的優秀人才的加入。必要時也可聘請一些專職律師作為診所的兼職教師;其次,由于診所式法律教育中,由于講課地點多變,案件承辦中教師的授課時間具有不確定性,診所教師的付出也遠多于一般課程認可需要。為提高診所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公平的核算教學工作量是很必要的;最后,診所式律師實訓課程的開設和運作需要大量的經費和必要的場地,由于法律診所承接的案件多為法律援助案件,辦案過程中也需要一定的經費支出。因此,各個新設法律院系在開設診所式律師實訓課程的經費問題是一個難點。現有的法律診所大多是在國外基金會的幫助下設立的,比如北京大學等七所法學院系的法律診所是在福特基金會的支持下設立。對于新設法律院系來說,基金會的經費大量獲取有一定的困難,因此一方面有賴于院校的經費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創新大學生的創業平臺,鼓勵院系與本地知名律師事務所合作,申請建立符合產學研一體化要求的校內診所。
2.現有課程設置的欠缺與改進。目前絕大多數法學院系在課程設置上,側重于理論課程的安排,表現在對學生成績的考核評價主要分為兩塊,一個是平時成績,主要是作業、課堂表現和考勤等;另一個是期末卷面成績。這種課程安排和能力評價機制側重于理論而忽視實踐能力。相比較下,美國重視法律診所教學,沒如果不開設法律診所課程,則不批準開辦法學院。
由于診所法律教育是一個舶來品,因此,存在著本土化的障礙解決問題,比如,傳統教育模式是講授式為主,使學生形成了依賴教師的學習習慣。而診所式教學中要求學生為主導,教師是監督者和輔助者。在法律診所中,一方面,對于學生來講這種巨大的教學模式轉變,在完成課程時會存在認識上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學生在面對案件難題時能力和信心也會存在一定的障礙。這就需要教師在理論課程中案例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突破傳統理論教學的障礙,促進學生的獨立辦案能力的培養。同時,法律診所中的案件均為真實的案件,辦案的風險控制問題也是教學中不能忽視的問題,如何讓學生在角色轉變中獲得當事人信任也是傳統教學中所沒有的議題。另外,作為新設法學院系,診所課程的設置上應適應自身辦學特點,而不應在診所設置上一味效仿,千篇一律。比如,部分新設院校可以充分考慮學生就業方向,按照實際工作崗位需求調整教學計劃。課程內容上,突出法律速錄、文件整理、案件調解等技能的訓練,主要完成司法輔助技能的培養。同時,在案件選擇上,應當充分考量高職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專業能力。從學生容易掌握的部門法開始。在教學形式上,將案件程序分解,以步驟的方式清晰地展示,便于學生操作。
參考文獻:
[1] 王金蘭,崔素琴,李墨.法律診所教育“三化”路徑之研究——河北省法律診所教育調研報告[J].教育教學論,2010,(31).
[2] 診所式法律教育[M].馬海發,梅隆,彭錫華,等,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2.
[3] 陳曉宇.診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的完善[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20).
[4] 鄧路遙.診所式律師實訓教學法探析[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7).
[5] 甄貞.診所法律教育在中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6] 柯嵐.診所法律教育與傳統法律教育差異的法理學分析[G]//甄貞.方興未艾的中國診所法律教育:2002—2004年診所法律教
育文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37.
[7] 陳建民.從法律教育的目標審視診所法律教育的地位和作用[J].環球法律評論,2005,(3).
[8] 鄧路遙.診所式律師實訓教學法探析[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7).
[9] 孫笑俠.法學的本相——兼論法科教育轉型[J].中外法學,2008,(3):425.
[10] 王瑩.高職院校診所式法律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7).
[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