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華 石其寶 郝潔 吳向陽
摘 要:國際貿易模擬實訓課程在教學方法上,已經有較為成熟的實施體系,為及時總結歸納高校開展這類課程的成功做法,相關任課教師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對國內高校國際貿易模擬實訓課程教學實踐經驗和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索和總結。
關鍵詞:國際貿易模擬;實驗教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6-0260-03
國際貿易專業屬于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專業,強調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為了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培養具有開拓創新能力和國際貿易運作能力的國際經貿人才,高校紛紛購買相關教學軟件,開設了國際貿易模擬實訓課程,模擬實驗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法也逐步在各高校推廣起來。經過若干年的推廣,模擬實驗教學在實踐中積累了部分經驗,有必要對其進行分析總結,以進一步改進和提高其教學方法。為此本文對近幾年中國期刊網上相關國際貿易模擬教學探索文章進行疏理并結合筆者多年國際貿易模擬教學實踐,探索和總結國際貿易模擬實訓課程教學實踐經驗。
一、國際貿易模擬實訓的必要性和優勢
(一)國際貿易模擬實訓有利于國際貿易知識系統化
國際貿易模擬課程利用外貿實習平臺軟件,通過仿真模擬國際貿易業務的全部過程,將國際貿易法律與慣例、國際金融、國際運輸與保險等方面的貿易基礎知識與具體的進出口業務,如單證實務、報關實務、外貿函電等貫通綜合起來。通過國際貿易模擬綜合實訓,有利于將學生分散于各學期學習的外貿函電、國際貿易單證制作、報關實務、國際結算等課程知識,重新溫故,并加以系統化、完整化和綜合化,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業務能力。
(二)國際貿易模擬實訓有利于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
通常情況下,高校在課程教學安排上習慣于以教師為中心,在授課過程中強調課程基礎理論知識的專業性和完整性,而忽視了其應用性和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如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我們會系統介紹國際貿易各種基礎知識,但往往忽略了在課程講授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實踐技能的培養,尤其是對各種單據填制能力的塑造。再如,我們多分強調各種基礎知識細節時,卻忽視了學生對整體進出口業務操作流程的理解。通過貿易軟件平臺的模擬不僅能讓學生掌握業務流程,而且會加強學生各種制單能力,大大提高學生實踐操作應用能力。
(三)國際貿易模擬實訓有利于提高國際貿易教學效果
國際貿易模擬實訓通過模擬國際貿易環境,打破了以往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模式,將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主要知識點轉化為相應的能力,實現知識傳授從“靜態”到“動態”、從“平面”到“立體”的突破性轉變,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溫州大學的李健老師曾向其校內的210名學生進行了教學效果問卷調查,本文根據李健老師調查內容,對上海政法學院國際貿易專業100名學生也做了相應的問卷調查,其中有效問卷93份,有效回收率為93%。兩校調查結果(見表1和下頁表2)。
調查結果表明,兩校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都認為采用國際貿易模擬教學效果會好一些。溫州大學更多傾向于“效果顯著”,上海政法學院大多認為“效果較好”。兩校學生都肯定了國際貿易模擬教學總體效果。從具體教學考核指標上來,兩校學生絕大部分都認可國際貿易模擬能有利于提高動手操作能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促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比較認可國際貿易模擬考核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通過模擬國際貿易來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不管是溫州大學還是上海政法學院,其評價都是所有指標中最低的。在對知識點掌握方面,兩校則存在一定差距,溫州大學評價較高,上海政法學院則評價較低些。
(四)國際貿易模擬實訓有利于提高學生英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
英語和計算機是當今國際貿易中必備的基本能力。國際貿易模擬軟件平臺操作中,要求學生利用英文和計算機來處理各種外貿業務、外貿單據,獲取各類外貿信息,這對提高學生專業英語知識和計算機網絡水平大有益處。
二、國際貿易模擬實訓教學實踐中存在問題
(一)課程系統性和綜合性強,對學生綜合知識要求高,教學難度較大
由于國際貿易模擬實訓課程綜合了大量先導課程知識,如外貿函電、國際貿易實務、外貿英語、單證制作等基礎課程。這些先導課程,分散于各學期學習,隨著時間流逝,學生對這些基礎知識多少都有些遺忘,學生對各門課程的掌握程度也各不相同,影響了實訓課程的教學,使教師和學生不能達到有效的互動,降低了教學效果。
(二)軟件模擬環境具有局限性
軟件模擬環境這種局限性主要表現為四方面。
1.模擬環境的操作時間有限。外貿實習平臺軟件大多是各高校花大量金錢引進的,多數安裝在實驗室內,僅供學生在課堂時間進行模擬操作。由于學生對先導課程知識掌握程度不同以及計算機操作熟練程度不同,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學生得到的實踐訓練是非常有限的,甚至無法完成一個完整的貿易流程,不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降低了軟件實踐效率。
2.模擬環境的時滯性。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已融入世界經濟運行中,經貿形勢瞬息萬變,相對于快速變化的經貿情況,軟件模擬具有一定的時滯性。如當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簡稱UCP)已由原來UCP500版本,根據客觀形勢變化修訂和升級為UCP600,但軟件中仍有很多原則是按照原來UCP500制訂的,外貿軟件雖也能加以升級,但面對瞬息變化的國際貿易形勢,總歸具有一定的滯后性。
3.模擬環境的深度和廣度局限性。軟件模擬外貿活動的深度具有一定欠缺性。以外匯波動為例,選擇何種幣種結算,是規避結算收入一種重要方式,軟件可以模擬不同幣種結算的結果,但不能對外匯波動趨勢做出主觀的預測。學生不僅要學會不同幣種結算的技術,更要了解幣種結算背后的諸多因素。這是外貿軟件無法加以模擬的。除此之外,國際貿易模擬環境廣度上也有一定局限性,在整個國際貿易模擬過程中有些部分環節得不到練習。如模擬軟件對學生的貿易流程的先后順序及單據的制作方面較為重視,但是對交易前的準備環節及磋商環節等重要內容卻相對忽視。
4.模擬環境的單一性。貿易流程過于單調,在實訓課程初期階段,由于學生初次接觸模擬課程,且一切信息似乎都要從網站自己搜尋,學生會表現出很強的新鮮感和興奮感,可是隨著實訓課程的深入,學生在熟知一些貿易流程后,發現無論買賣什么商品,采取什么價格術語和支付方式,貿易流程和信息搜尋都大體一致,這時學生的興趣已蕩然無存,只是機械地進行模擬操作,從而使課程內容變成一個單調、重復的過程。
(三)考核方式合理性難以把握
通常外貿實訓軟件系統會自動給學生評分,其評分的主要依據是學生操作的業務數量或完成業務流程的程度。但在實踐中,這種考核方式無法判斷出學生掌握程度、學習態度及努力程度。如學生單據填寫不認真,該計算的報價不計算,只是隨便進行報價或者可能將其他同學的結果直接拿來填寫,坐享其成。或只注重完成交易必須填寫的單據,而忽視了交易的本身,導致學生完成交易后,缺乏對交易流程的理解。
三、國際貿易模擬實訓課的教學方法探討
(一)加強實驗教學內容設計,注重基礎知識與實踐模擬相結合
鑒于學生在實訓模擬時,大都忘記以前所學過的某些基礎國際貿易知識,故而在設計實驗教學內容時,有必要將每章實驗教學內容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為本章實驗內容的相關基礎知識回顧,另一部分為本章實驗內容。其中知識回顧在設計時要將本章實驗內容所需要基礎知識顯現出來,以方便學生預習和復習,并能在短時間內熟悉相關基礎知識。
(二)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并舉
根據國際貿易模擬不同階段可以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在課程初期,由于學生不熟悉系統,已忘記某些學過的知識,因此這個階段老師可以采取接受性教學方式。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起主導作用,通過介紹軟件,講解流程,強調實訓注意點等內容來讓學生盡快掌握整個貿易流程。到模擬課程的中后期,則可以采取任務驅動法。讓學生成為主體,老師則逐步演變為課程的設計者、主持者和合作者,以“問題”為載體,高頻率地變化商品信息,國際市場信息等內容,讓學生通過網絡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并做出決策,最終使得學生能夠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實現研究性教學。
根據國際貿易模擬不同內容也可以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在涉及外貿函電的實驗內容以及單據制作方面,可以采用雙語教學法,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生更加熟練掌握進出口業務中經常用到的英文詞句、英語函電的書寫及各種英文單證的制作與填寫。在涉及很多先導知識實驗部分,如報價和還價部分,更多強調多媒體演示教學法和診斷治療式教學法。考慮到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既要復習部分基礎知識,又要進行實驗模擬。教師不妨采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將國際貿易的基礎知識、實驗內容和過程展示給學生,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又能節省時間,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教學效果。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采用診斷治療式教學法,當發現學生存在學習困難和出現錯誤時,教師應采用適當的方法,判斷和查明學生發生困難和出現錯誤的根本原因,找出“病情”, 查明學生的“病因”,再有針對性的進行補救教學。
(三)及時接軌,拓展實訓內容
平時,教師要通過網絡、報刊、雜志等媒體,注意收集中國及各國間經貿方面的最新信息以及動態變化,及時將相關的最新知識融入于實訓課程中,與最新發展接軌。同時還要強調國際貿易的前期和后續工作。在模擬軟件中,有些沒有模擬的重要環節可以采取實踐、參觀和講座相結合的訓練方式。針對貿易的前期工作,可以安排學生到貿易企業去實習,或參觀各類國際展覽,進行相應的市場調查、尋找客戶、交易磋商等工作。至于國際貿易的后續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則可以請經驗豐富的專家以講座的方式來向學生介紹實踐中發生的案例,這將為以后學生在實際工作中解決問題提供了經驗基礎。
(四)采取開放式實驗教學方式
由于國際貿易模擬包含了太多的先導知識,僅僅在上課時間開放國際貿易模擬操作是不夠的,應安排一定的課外時間對學生開放。可以采取開放式實驗教學方式,將外貿軟件安裝在校園網中,以便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入到校園網中進行實驗,增加學生實驗時間,提高實驗效果和外貿軟件利用率。
(五)設置合理的課程考核體系
要想使模擬課程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合理的考核體系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調整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比例。將平時成績占30%,期末考試成績占70%的慣用比例調整為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各占50%。其次采取過程考核,設置合理的考核階段。并不是每一個實驗內容都進行考核,不妨等相關的實驗內容結束后一并進行。如可將建交、還盤、簽訂合同等相關外貿函電的實驗內容結束后設置一次測驗。再次根據不同實驗階段,設置不同的考核方式。如國際貿易的一些后續工作,如善后環節,可以用寫實習報告方式進行考核。有些實驗內容,如一些簡單的單據制作可以采取速測考核形式。一些重要實驗內容,如報價除進行機考外還可以進行必要的閉卷小測驗。此外,在考核方法上并不是一層不變的,也可以采取以證代考的方式。使學生在掌握國際貿易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同時,又可獲得相關的從業資格證書,增加學生就業的砝碼。
(六)加強培養“雙師型”教師
國際貿易模擬實驗課是一門以理論作支撐的實驗課,它既要求老師對貿易流程、外貿單證等知識了如指掌,還要求老師及時了解國際貿易的變化并有一定經驗。只有既懂教育,又通實踐的“雙師型”教師才能更好勝任。故而要加強培養“雙師型”教師,學校也可以采取“雙向培養”的方式,鼓勵學校老師走出去參與實踐活動,同時也邀請實踐經驗豐富的外貿相關從業人員走進校園,雙方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最終實現“雙師型”標準。
參考文獻:
[1] 李健.高校國際貿易實務模擬實驗教學探索與實踐[J].改革與探索,2010,(13).
[2] 劉紅燕.國際貿易專業綜合實訓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4).
[3] 原玲玲.國際貿易實務模擬課教學方法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3).
[4] 王祝華.借鑒多元智能理論推進經管類課程實驗實訓教學改革[J].職業教育研究,2006,(9).
[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