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玲 朱文良 徐建華
摘要評獎評優工作是加強校園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但如何科學、公平、公開、公正地進行評獎評優工作,除了名單公示外,評比依據在整個評比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如何使評獎評優依據科學化是學生事務工作過程中需要積極探計。本文主要討論作者在工作中科學評獎評優的一種方法。
關鍵詞評優評獎量化科學性高校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1評獎評優在高校學生教育中的影響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時期,高等教育與社會的關系越來越緊密,高等教育系統也變得異常復雜,其中評獎評優的決策難度大大增加。
現在高校培養的大學生的已不再只是注重其成績的高低,很多情況下評價一位學生是否優秀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能力。評獎評優工作既可以引導學生提高自身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也為學校、家長、社會提供了評價學生在校發展和綜合素質現狀的重要參考資料,因此,它是事關學生的切身利益,加強校園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
但評獎評優工作難度卻在逐漸加大:一方面隨著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許多同學之間實在難分伯仲;另一方面隨著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日益激烈,學生維權意識逐漸增強,學生對評獎評優的結果不斷重視,也加深了評獎評優工作的難度。因此,評獎評優的實際工作需要一個真正的公平、公開、公正過程,而不再只是口頭的承諾,評獎評優的標準也不再是空泛的條條框框。
2量化在評獎評優決策中的作用
定量研究采用自然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教育現象,相對于定性方法而言,它可以精確地發現教育現象之間的相關性等內在規律,所得結果具有普遍化、形式化、標準化和結構化等特點。運籌學研究者的任務是對可量化的因素進行處理,得出明確結論,決策者的職責是對量化的結論與不能量化的因素綜合考慮做出最后的決策。
當評獎評優最后需要做出決策時,如果能對相關的全部因素給出相應的量化結果,那決策時將會非常方便,而且也顯得公平。但由于教育系統的高度復雜性,以定量方法研究必然會對其進行某種程度的抽象、簡化與還原;有時為了突出所要研究的特征,還要將某一部分機械地剝離出來。這些都會影響結果的可靠性與科學性。另一方面,教育現象在很多情況下是很難定量描述的,而且每一位評比工作者對同一種現象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因此高校中評獎評優的結論通常是多樣化的。評比工作者必須綜合考慮評獎評優各項相關因素,將評獎評優因素進行合理的量化,并考慮獎項的性質合理考慮每個因素在該獎項中所占有的比例,最后計算最終的結果,這樣盡量將評獎評優量化工作做到合理性、科學性。
3量化在評獎評優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參與評獎評優工作的教師應該會有這樣的一個經歷,當公示名單出來后,會有學生來詢問,或者嚴重的時候有學生會來質問這樣一個問題:“老師,我跟他情況相當,成績相當,為何他能獲這項獎,但是我卻不能?”尤其在畢業班,許多同學像是抓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一樣,一定要問到底,有時學院給的答案不滿意,就直接到學校領導前提出相同的問題。倘若,這時沒有明確的量化結果,而是用一些空泛的評比標準向學生解釋說明,這實在難以服眾。
但是評獎評優工作中,決策前需要考慮的因素的確有許多是不能簡單用數字來量化。因此評獎評優工作過程中就有許多問題發生。如:國家獎學金、優秀黨員、三好學生、優秀團員、優秀學生干部等獎項評比缺乏具體直觀的指標,多采取成績掛帥、群眾推選的方式,評定標準的其他項形同虛設。尤其是像國獎之類涉及的金額多、含金量高、名額少的獎項,同學對它的渴望度極高。這些無法直接用成績等直觀的指標來衡量的獎項要做到公平公正,量化則是一個較好的方法,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確實卻又存在許多困難。 (下轉第233頁)(上接第197頁)
4合理量化評獎評優因素
在量化過程中,當我們無法直接用直觀的結果來評比時,我們需要:(1)靠群眾的力量,相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2)加大班導師和輔導員的監督作用。
以國獎為例,這是一項含金量強,對綜合素質要求極高的獎項。雖然有許多優秀學生不能評上國獎,但是能評上國獎的學生需要絕對優秀。結合本人實際工作經驗,提出以下幾項在評比此獎項時需考慮的因素,并按不同的比例計算得出綜合測評分數:
(1)學習成績分。雖然它不是唯一的指標,但,是一個重要指標。因此它所占比例相對其它因素較大,比如可以是50%。
(2)已獲獎項分。學生在大學期間所獲得的獎項有許多,而且發證機構等級也不同。因此在評此項因素時,給予基本分60分,按發證機構的級別給分,此項因素占20%。如:國家級獎項每項加15分(除國獎外),省級獎項每項加10分,市級則為5分,校級為2分;若申請者所在的班集體獲獎,則可給1分。
(3)大眾評審。學生在班級或所在部門其他同學對他的評分,此項因素占10%。同學之間不但接觸頻率高,而且同學之間的接觸能真實而直接地反映出一個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此項評分主要通過民主投票,將獲得票數/投票人數再乘100,作為此項因素的最終得分。
(5)已獲不可兼得獎項分。為鼓勵更多同學獲得獎勵,從而帶動大范圍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體現評獎評優的真正宗旨,同時也避免情況相當的同學連續獲獎,而其他同學卻沒有機會,因此可以考慮給已獲國家獎學金及不可與國家獎學金同得的其他獎項的申請者的最后總分相應減分。如:去年已獲國家獎學金的同學減5分,再上一年獲國家獎學金的同學減3分。
通過對以上評分進行量化后,學生在學校的基本情況都已考慮在內,既鼓勵學生全面發展,而且學生也不再會以為評獎評優是個別老師的特權,從而導致學生不滿,產生負面影響。
教育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積極向上,評獎評優對學生的積極性起到一定的效應。雖然它是階段性的工作,但是只要合理考慮評比因素,并將其在最終的評比中給出一定的量化標準,不但可以在最后的決策過程中體現出評比的公平、公開公正性,同時也能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對學生進行激勵,將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寓于平時的實踐中,而不是作為簡單的一項學生事務。
基金項目: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重點學科建設項目資助(J51401)
參考文獻
[1]李曄.綜合素質量化考核在校企合作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經營管理者,2012(9).
[2]肖微.發揮高校評獎評優激勵效能的對策探討[J].企業技術開發,2011(19).
[3]張曉立.解析美國高等教育[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