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民幣升值的條件下,我國中小企業價格優勢空間被不斷擠壓。中小企業囿于自身能力限制不能很好應對匯率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應對匯率風險成為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我國中小企業通過合理利用貿易融資工具、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規避匯率波動風險,從而實現更大收益。
[關鍵詞]中小企業 出口 匯率 匯率風險 人民幣
在進出口貿易中,特別是廣大出口企業,如果對匯率風險認識不足,當匯率波動帶來風險時將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廣大中小企業擁有很強的吸納勞動力就業能力,為國家創造了大量財富。人民幣升值預期明顯,廣大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如果大量的中小企業倒閉,勢必影響社會穩定。我國中小企業如何應對匯率風險成為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中小企業面臨匯率風險現狀
1.人民幣升值預期明顯。在2007年7月以前,我國實行的是人民幣緊盯美元的單一匯率制度。這樣,企業面對相對穩定的匯率基本不用承擔匯率風險,絕大多數匯率風險基本都由政府承擔。2005年7月21日,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形成機制由單一走向更富彈性。近年來,人民幣匯率波動頻繁,人民幣匯率已經由政府主導逐漸被市場主導所代替。特別是今年以來,央行減少對外匯市場的干預,“看不見的手”在我國的外匯市場中發揮了更大的作用。11月23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再度觸及漲停價位6.2277,這是近19個交易日中的第17次漲停。人民幣升值預期明顯。
2.中小企業出口成本優勢難再。曾幾何時,成本是中小出口企業競爭力關鍵。但是,在人民幣升值逐漸成為“常態”的情況下,中小企業的這個競爭力空間正被不斷擠壓,幾近消失。往日的“優勢”在人民幣不斷升值的壓力下逐漸轉為劣勢。人民幣升值給廣大中小企業直接的影響就是出口價格相對提高了,廣大中小企業正逐漸喪失價格競爭力。我國廣大中小企業出口的多是勞動密集型、產品附加值低的產品,他們參與國際產品競爭的主要優勢是價格優勢。我國中小企業的出口產品多以外幣結算,原材料從境內采購,產品價格和成本受人民幣波動影響巨大。隨著人民幣的升值和東南亞越南、緬甸等國家產品競爭力的增強,原來我國中小企業出口中曾經引以為傲的價格和成本優勢正逐步被取代。可以說,人民幣升值直接削弱了價格優勢。
3.收匯壓力不斷加大。歐債危機持續升級,國際市場負面影響不斷加深。美國、歐洲等國家經濟復蘇腳步緩慢,失業率較高,歐美消費者消費信心持續低迷。越來越多的企業償債能力不足,國外進口商違約風險加大。企業收匯風險不斷增加。
此外,隨著美元走勢的不確定性不斷加大,人民幣匯率的波動也勢必會加大,這在直接或間接的增加企業的營銷、生產等成本的同時增加企業的收匯壓力。國外客戶即時付款能力降低,提前簽訂合同的數額降低,臨時訂單、多批次訂單、小額訂單增加。中小企業應收外匯賬款越來越多。人民幣匯率的上升,中小企業面臨遭受外匯收入轉化為人民幣收入時候的匯兌風險更大,企業收匯壓力加大。
二、中小企業合理利用貿易融資工具避險
資金短缺一直是中小企業面臨的現實問題。在人民幣不斷升值的情況下,臨時訂單、多批次訂單、小額訂單加大了收匯的周期和壓力。中小企業好不容易爭取到的出口單子卻因為資金被上一個還沒有收匯的單子占用,或者資金短缺等原因無法正常生產。收匯期延長占用了中小企業大量的資金,資金鏈壓力成為中小企業出口中面臨的重大困難。貿易融資工具的應用可以更好地解決資金占用問題。利用貿易融資工具不但可以規避匯率風險而且可以解決中小企業的資金壓力,為中小企業出口帶來資金便利。
貿易融資工具具有很大的優勢,適合我國中小企業貿易融資避險工具有出口押匯、出口貼現、福費廷等。
1.融資與避險的典型:出口押匯。出口押匯是出口商將代表貨物權的提單及其它單據抵押給銀行,從而得到銀行扣除押匯利息和費用后的有追索權的墊款。出口押匯以單據為抵押,銀行先行墊付一筆資金給出口企業,可以使出口商在整個業務中資金不被占用,使出口商在進口商沒有付款前得到貨款。
國際經濟的低迷導致了更多的進口商要求賒銷,廣大的中小企業也在出口后經常遇到拖欠貨款的情況。而我國的中小企業一般都是出口價格按照外幣結算,而產品的原材料卻都是在國內采購的。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出口貨款面臨縮水危險,而國內供貨商的貨款卻必須按照人民幣價格按時結算。中小企業因為資金實力、信用記錄、銀行政策等原因又不能及時貸款。出口押匯的應用可以解決中小企業的資金困難,提前鎖定匯率,實現資金周轉。
出口押匯在實現對匯率風險規避的同時,還具有融資手續簡便、對現金流改善、對財務費用節約的特點。對于廣大中小企業來說,提供凈單并具備齊全的結匯單據,就可以向銀行申請押匯業務,并可以短時間內獲得現金,實現遠期押匯額和等值人民幣的即時兌換,從而規避匯率波動風險。
2.簡單便捷:票據貼現。世界經濟預期增長預期未能向好,消費者消費信心低迷持續造成了廣大進口商給我國中小企業出口業務基本是總金額不大、生產周期短、付款周期較長的一般性貿易。這需要手續簡單、付款便捷的方式解決中小出口企業短、頻、快的資金周轉要求,出口票據貼現符合這些要求。出口票據貼現是指遠期信用證項下匯票經開證行承兌或跟單托收項下匯票由銀行加具保付簽字后,在到期日之前到當地銀行將匯票以折扣價格取得資金的一種融資方式。
在人民幣升值預期明顯的情況下,出口商業發票貼現能更好地規避匯率風險,同時使中小企業資金實現了資金周轉。企業在匯票到期兌付之日前,資金處于閑置狀態少則幾十天多則300天。中小企業利用票據貼現,在人民幣升值期間,融資和避險兩不誤。
3.期限長金額大:福費廷。在信用證付款方式下,對于付款期限長,金額巨大的出口產品,中小企業可以采用福費廷實現融資和避險。廣大發展中國家是我國資本性貨物出口的主要市場,外匯短缺、限制進口造成我國出口商收款困難。銀行對于這些風險較大、金額較大的業務一般是不愿意提供其它融資方式的。福費廷是一種特殊的中長期的票據融資方式,指包買商向出口商購買已經承兌的,并通常由進口商所在地銀行擔保的遠期匯票或本票,以此提供融資服務。換言之,福費廷是指出口商將自己未來應收的遠期票據轉讓給買斷行,以換取現金。在出口票據買斷后,在發生票據到期無法兌現的情況下,包買商無權向出口商行駛追索權。出口商在獲得包買商的即期付款的同時實現了把遠期收匯的風險轉嫁給包買商的目的,即融資和避險同時實現。
三、中小企業采用金融衍生工具避險
因自身實力或者外部條件限制,中小企業的金融交易成本較高,在對外融資中面臨比大企業更大的困難。隨著人民幣不斷升值和企業原材料等成本節節攀升,中小企業通過提價等內部對沖方式消化匯率風險的空間非常狹窄。我國的中小企業大多數是民營或私營性質,公司所有者更有意于降低風險、降低成本,穩步獲得收益的意愿更強烈。我國中小企業可以采用金融衍生工具規避匯率風險,間接降低企業財務成本。我國中小企業可以采用的金融衍生品工具主要有遠期結售匯和人民幣掉期等。
1.固定匯率規避風險:遠期結售匯。人民幣升值,世界經濟低迷,出口訂單報價因匯率波動、進口商臨時性和季節性變得愈加困難。訂單變化快,匯率波動明顯,廣大中小企業越來越多的要面對簽訂合同時的有力可圖到收匯時的保本或虧本的變化。簽訂合同到收匯的期間,匯率波動給廣大中小企業造成的巨大壓力和損失。遠期結售匯業務為企業提早鎖定匯率,在這個匯率基礎上計算盈虧,實現合理報價。遠期結售匯是指銀行與企業協商簽訂遠期結售匯合同,約定未來某一特定日期或時期,依交易當時所約定的外匯幣種、金額、匯率進行交割的結售匯交易。遠期結售匯分為固定期限的遠期交易和擇期交易。
以固定期限的遠期結售匯為例:2010年10月10日,某中小企業有筆出口訂單要1年后收匯100萬美元。人民升值預期明顯,這家企業為了規避匯率波動風險,企業可以選擇一年期遠期價格的結匯產品。2010年10月10日人民幣市場價格是6.82,企業選擇的一年期結匯產品,2011年10月10日的結匯價格是6.546,升值4%保本。在2011年10月10日到期日,無論人民幣市場價格升值到什么價位,企業都以6.546的價格把美元結成人民幣。至2011年10月10日,人民幣匯率是6.3887,客戶盈利1583個點,企業的100萬美元盈利15.83萬人民幣。
中小企業出口數額相對較小,但是收付次數多且比較有規律,特別是貿易項下的外匯收入與支出。因為我國中小企業出口業務基本采用的是外幣定價,國內采購原材料生產,在相對測算固定國內訂單價格的情況下,確定人民幣匯率,從而實現提前鎖定匯率,規避匯率上揚的風險。對于出口的中小企業來說,要緊跟對外匯市場的變化,不能以此作為企業套利的工具,否則將給企業帶來巨大的風險。
2.合理使用掉期業務。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是指企業與銀行有一前一后不同日期、兩次方向相反的本外幣交易。前一次交易時企業售匯即按照約定匯率將出口所得外匯在銀行換入人民幣。在后一次交易中,該企業在依據交易規定的匯率從銀行購買換回外匯。上述交易也可以先買后賣。因為業務方向的在時間度上的掉轉,因為兩筆交易的匯率是確定的,可以有效的規避匯率波動損失,就能起到管理匯率風險的作用。
中小企業利好掉期業務可以鎖定匯率風險。雖然匯率鎖定可能是相對損失也可能是相對收益,但是在人民幣升值預期明顯的情況下,掉期不失是一個鎖定風險的好策略。“鎖定”匯率,中小企業可以確定是否要接這筆出口單子,考慮盈虧情況。在接單后,也可以通過采取各種措施降低各種成本從而降低掉期率損失。
掉期業務一方面是中小企業管理匯率風險的重要手段,同時也可以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例如:某企業在銀行有日元存款1.2億,臨時需要人民幣資金,使用期限為3個月。該企業與銀行在2010年1月與一行做了一筆人民幣與外幣的掉期業務,期限為2010年1月10日至2010年4月10日。合同約定在即期點客戶賣出日元1.2億,同時買入人民幣834萬元,匯率是6.9528。在2010年4月10日的遠期時點,這個企業買入日元1.2億,同時賣出人民幣840萬元,匯率是7.0015,掉起點貼水487點。銀行根據交易細節測算該企業按年計算的人民使用成本為2.88%,日元存款利率基本為零。該企業申請人民幣短期貸款,貸款基準利率是5.22%。該企業通過辦理人民幣與外幣的掉期業務降低融資成本2.34%。
四、結論
隨著人民幣升值壓力的不斷加大,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化,中小企業要面臨的匯率風險將不斷加大。中小企業要學會靈活運用各種金融避險和貿易融資工具,規避或鎖定匯率風險。通過各種避險工具合理運用,實現規避匯率風險,實現收益的最大化。但是,規避匯率風險,降低成本僅僅是手段。對于廣大中小企業來說深挖潛力、創新產品、產業升級,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增強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定價話語權才是中小企業健康發展長久發展的根本道路。
參考文獻:
[1]儲幼陽. 論匯率制度轉換——從固定匯率走向浮動匯率[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2]王文靜.人民幣升值下的產業結構調整[J].中國投資.2012,(14)
[3]張小慧.我國中小出口企業出口價格匯率傳遞彈性實證分析[J].時代金融,2011,(1)
[4]劉歡.長三角中小企業出口風險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2,(6)
[5]胡涵鈞.國際經貿實務[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6]張小慧.我國中小出口企業面臨的匯率風險現狀研究[J].現代企業文化,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