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雙
摘要: 體育教學是高中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全面貫徹素質教育,大膽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是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而如何對體育教材進行改革是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本文對此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高中體育課程教材問題改革思路
1.當前高中體育課程教材存在的問題
1.1教材內容問題
1.1.1教材競技化
目前中學課本還是過多地選用競技運動項目為主要內容,競技運動項目所占教材內容比例較大。課標明確指出:“中學體育教學內容,既不能競技化,又不能忽視運動項目,要用運動項目作為鍛煉身體的有效手段。”體育課本的實踐部分詳細介紹了競技運動項目的知識與技術,講究對發揮競技運動在強身健體愉悅身心方面的作用,對于具體練習方法的選擇,重視和強調得不夠。體育課本中這種競技化傾向普遍存在,這是有失偏頗的。
1.1.2教材素質教育功能不全面
體育課對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具有多功能的教育作用。在選材時,不能僅僅注意發揮學生的知識文化素質與身體素質。但教材強調體育知識、技術素質較多,而未能重視思想品德的美育素質教材的選用與搭配。心理的、教育的目標在教材中未明確體現出來。
1.1.3教材的難易程度不一致
教材的理論知識與技術動作的難易程度,應以學生的年齡特征和體育基礎為依據。目前的體育課本,在選用教材上脫離了學生的身心發展實際,存在偏深偏難的問題,小學體育課本像中學體育課本,中學體育課本像大學體育課本,這樣的體育課本缺乏科學性與實用性。
1.2教材組織形式問題
目前體育教材通常包括文字闡述、動作圖解、圖表、知識園地或小知識、思考題、課外作業,體育課成績的考核項目和標準,等等。課本文字描述欠準確、簡練、形象、生動;動作圖像畫得不規范、不美觀,缺乏生動感,中學體育課本中體育運動畫是成人的體型和面孔。另外知識園地缺乏針對性,思考題缺乏靈活性、課外作業難度較大,沒有一定的器材設施,學生個人難以完成。
1.3“三基”教學與發展素質問題
中學體育課標指出:“運動項目和提高身體素質的練習要相互配合,要在體育課本中作為主要教學內容,不可偏廢。”目前課本對身體素質不夠重視,只重視技術性較強的教材,更談不上“快樂性”練習的選擇。因此,課本選編教材內容必須正確處理好體育知識技術和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的關系,讓學生掌握健身方法,參與快樂練習。
2.高中體育課程教材的改革思路
2.1競技運動“教材化”
競技運動項目是體育課程內容的主要素材。眾多的運動項目不能按照競技技術與規則進行教學,需要對這些競技運動項目運行加工改造,這就是所謂的“競技運動教材化”,其加工程序可以概括為“先分解,然后改造,最后構建”。體育教師要從各個不同角度對體育課程的素材加工改造。如用實心球代替鉛球;降低排球網高,增加參賽人數,改變規則,等等。另外,通過簡化課程組織方法、體育場地器材的改革,改變單純競技式的、成人化的運動項目。“競技運動教材化”與提高學校運動技術水平并不矛盾,運動技術難度較大的競技運動項目盡量不納入教材范疇,而是在課余訓練中廣泛開展。
近幾年來為了貫徹素質教育,許多地方大膽進行體育教材內容的變更,減少了“課標”中一些難度大、場地器材要求高的競技性運動項目,增加了許多帶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體育項目,為體育教學的改革創出了一條新路子。但是,出現了過分強調競技體育的傾向,大有全面否定競技體育項目教學的趨勢,這是一種極端主義的思潮。
2.2教材內容民族化
我國各民族具有許多傳統的有價值的養身與健身運動項目,挖掘整理和推廣這些運動項目,可以通過編入體育教材的形式實現,一方面傳授養身與健身知識,通過實踐鍛煉,發展學生的身體,增強學生體質。另一方面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3教材內容彈性化
選編教材時應從學生身心特點出發,加大教材的選擇余地,加強教材的社會性與文化性,為開設體育選項課、選修課、保健課服務,充分體現個性發展的特點,即發揮學生主體意識作用,培養潛在的創造力。通過擴大個人自由選擇體育項目的機會,可促進體育教材內容的多樣化、靈活化和個別化。因此體育教材既要有統一性又要有彈性,以適應各地學校的實際需要。
2.4教材內容的趣味性。
教材具有趣味性可以吸引學生積極、認真地學習,體育教材也是如此。小學生喜愛游戲;中學男生喜愛踢足球,女生喜愛健美操,似乎已成為一種發展趨向。這就要求教師重視選擇趣味性體育教材,使學生在“愉快學習”中了解教材的知識和鍛煉價值,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發展創造性的學習。
2.5教材內容的綜合化
選擇教材內容是為實現體育教育目標服務的,為此教材內容要多樣、全面、綜合,不能有偏向,適當增加部分被加工改造的現代競技運動項目,實用健身教材、民族傳統體育教材、現代生活體育教材和職業技能體育教材,增加選用教材的內容與時數。尤其要解放思想,大膽引進國外適合中國國情的體育教材。
總之,廣大體育工作者要做好中學體育教材的改革工作,就要不懈探討和在實踐中不斷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