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長泉 朱長貴
摘要: 本文探討了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實施新課標理念的一種新思路——反思性教學。本文厘定了反思性語言教學的概念,分析了它的內涵,結合課堂案例從教材、教師和學習者三方面探討了反思性教學的應用,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法。
關鍵詞: 新課標反思性語言教學自主學習
一、引言
2003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新課標”)是二十一世紀初中國基礎教育高中階段英語教學的綱領性文件。新課標的許多理念是全新的,如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的模塊教學,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開放式的任務教學和探究性的學習內容。新課標指明了英語素質教育前進的方向,同時也對習慣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英語教師要順應新課標的理念,與時俱進地推進素質教育,就需要多反思的課堂教學中的弊端,尋求英語教學的新思路。
反思性教學(Reflective Teaching)是一種上世紀八十年代西方發達國家開始盛行的教學理論,是“教學主體借助各種研究客體,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做到‘學會教學(Learning how to teach)與‘學會學習(Learning how to learn)的統一”(熊川武,1999)。反思性語言教學是語言教學進程中的反思,是“教師對每一節課中發生的事情予以注意,通過寫教學日記(Journals),進行問卷調查(Surveys & Questionnaires),做課堂教學錄音錄像(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of lessons),聽課(Observation)等教學行為研究的方式,不斷提高教學和學生學習能力的過程”(Richards,2000)。從反思的內容而言,我們要貫徹實施新課標,就要對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材、教師角色、學習者、課堂教學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反思。我主要結合如何改變填鴨式的課堂,由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既傳授一般的知識技能,更加重視語言運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的轉變的問題,從課堂教學三角(教師、教材和學生)來闡述我對反思性語言課堂教學的理解。
二、反思性語言教學的內涵和課堂案例
1.對教材的反思
教材是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的體現和教學的重要載體。在傳媒和信息不發達時期,它幾乎是唯一的教學資源。“吃透教材,教好教材”成了對教師評價的重要標準。不少教師對教材熟稔在心,甚至能倒背如流。但另一方面,教學資源的單一也扼殺了師生的自由和創新的能力,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新課標要求教師參與課程設置,積極開發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搞好校本課程。圖書(如外研社和牛津聯合推出的“書蟲”系列)、音像資源(教學錄音帶,掛圖)、多媒體光盤資料(教學課件)、網絡資源(China Daily,VOA慢速英語)等都可以是課本教材的有益補充。
反思案例:Module 4 Unit 3有一篇關于世界喜劇大師卓別林的閱讀文章,其中第三段描述了他的一部電影The Gold Rush中的“煮食皮靴”的滑稽鏡頭,學生對這部片子很好奇,都想一睹為快。于是有同學從網絡下載好電影,大家在閉路電視前一同欣賞幽默大師的風采。大家在歡笑中對阿拉斯加的冰天雪地和小流浪漢查理窮困潦倒、滑稽可笑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2.對教師角色的反思
中西方對教師在學生學習中的角色有著較大的不同。在中國傳統教育體制中,教材和教師有著絕對的權威性,學生被期待著能夠消化和復制書本的內容,重復教師傳道解惑的角色。而西方現代教育更強調學習者的創造性,教師則扮演著學生學習推進者的角色。Jack Richards認為在第二語言課堂的反思性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是多重的:他不僅要管理教學,而且應是學習督促者、需求分析者、課程制定者、顧問和教學科研人員。新課標對教師角色的定位中也有類似的論述,強調現代課堂中的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者,要具備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研究性教師。
反思案例:Module 4 Unit 4的主題是Body Language。肢體語言同言語一樣,是人類非常重要的表達方式。Warming Up中安排了一個用身體語言表達不同情感的活動。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游戲:
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This class we will have an interesting play.Do you like to take part in it?(“Yeah!”)Well,we need one volunteer to act out one feeling from every group.Would you like to elect a volunteer from your group.(Five volunteers on the stage.)
·The teacher has lots about different feelings.
·Volunteers draw lots and act out in sequence.
·If his/ her fans(group members) can guess the performance,the group get 30 points.
·Every performer has 3 chances.
·The performance adds up to the total scores of the group.Group members cooperate in the play and congratulate their success in the interactive play about BODY LANGUAGE.
在這個表演肢體語的游戲中,我變成了活動的組織者和裁判,互演互猜的臺上和臺下的同學則成了課堂的主角。
3.對學習者的反思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充分關注學生。在外語或第二語言學習中,現代語言教學理論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如何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使他們能夠從“要我學”到“我會學”,對于廣大外語教師而言,是全新的挑戰。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擯棄傳統的以“教案為本,教材為本,統一評價標準為本”的傳統理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在社會多元化的今天,學生的思維方式呈復雜性和多元化。教師要下大力氣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認知方法、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等,以平等的身份主動參與學生的學習和研究,在教學中真正營造民主、寬容、和諧、合作的氛圍,學生個性和創造性的發展才有可能成為現實。
案例1:Morning Report 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Moring Report是一種小型的演講或報告。我在每周安排一位或若干位同學收集他們感興趣的英文材料,或就某個話題自己撰寫文章,要求能在下周的課堂預備時間脫稿演講。我也會在課余時間給予一定的指導。演講的內容包括News Report,Poem Reciting, Mini-play,Songs等。學生的報告內容在報告之前都會貼在教室的宣傳欄,使同學們預先對主題有所了解。這一活動在學生中很受歡迎,有些很矜持的學生也主動要求安排他們的演講。實踐證明,參與Morning Report的同學的寫作、演講、合作學習和搜集信息能力都大有提高。
案例2:寬松、民主的課堂氣氛有利于師生創造性才能的發展。在端午節前的下午,我來到教室上課。我從后門走進時,就聽見有同學在議論明天賽龍舟的事,想到昨天在China Daily上看到的有關端午節的圖片報道,于是我就組織了有關端午節的一個即時生成性教學資源的互動活動。
T: Good afternoon, class.Do you know tomorrow is...?
Ss:(in choru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Quite right!Do you know the festival is in remembrance of...
Ss:Qu Yuan!
T:Yeah,who is Qu Yuan?
S:He was a famous poet in Chinese ancient times who drowned himself in the Miluo River.
T:How do we Chinese commemorate him today?
S:By eating rice dumplings and having dragon boat racing.
T:Excellent! Eating rice dumpling and having dragon boat racing are symbols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But maybe most foreigners are unfamiliar with zongzi.So we can introduce it as a pyramid-shaped snack made of rice ball and wrapped in bamboo leaves.The festival date,celebrated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drifts from year to year and falls on tomorrow this year.So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lass,I hope you enjoy your festival in advance.(Applaud) Ok,boys and girls,imagine you are studying abroad and are asked to introduce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o your foreign friends,are you sure that you can have a clear explanation to them?
同桌間就端午節這一文化主題進行了幾分鐘的同伴討論(peer-discussion),我邀請兩位同學上臺做presentation。由于有前面的介紹和討論作支架(Scaffold),學生思維和表達的效果非常好。正是有這種寬松、民主的課堂氣氛,師生才很好地利用了這一即興的生成性教學資源。
在這樣的課堂活動中,教師只是主題的制定者和引導者,學生真正成為英語課堂的主體。他們以主角的身份投入活動的策劃、編排、展示和表演的各環節之中,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潛力得到極大的發揮和展示。
三、優化反思性教學的方法
1.以行動反思性教學為載體
反思活動可以發生在教學過程之前或之后,即對“行動的反思”。在教學中,對行動的反思發生在課前對課堂教學的思考和計劃上(Lesson plan),或者發生在課后對課堂教學的評估上(Lesson evaluation)。同樣,反思也可能發生在教學活動進程中。教師在課堂上經常會碰到出乎教學計劃的事件和反應,這就要求他能作出難度較高的瞬時反思,調整教學方案和策略。這樣,教師的教學活動就呈現一個動態循環的過程:“教師課前計劃—課堂實施(行動中反思和調整)—行動后反思(評估)—調整計劃—課堂再實施”(鄭允賢,2008)。
2.以經驗總結為落腳點
在教學反思中,教師應總結自己和同行的課堂教學經驗,使教學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逐步能從理論的高度反思自己的教學。以前文我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Morning Report為例,這項培養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活動在高校英語課堂上廣泛應用,但它如何能成功用在中學課堂教學中,卻無現實經驗可循。我在不斷反思和總結學生的活動效果時,認為同學間的互動、教師適當地導入、演講或表演材料的提前展示、對上臺同學的評價等途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強Moring Report的效果。
3.以與自己“對話”為主要途徑
教師與自己“對話”即通過自己的記錄和教學體驗來分析自身的教學狀況。“對話”的途徑包括教學日志、隨筆,聽同行上課,遠程教師培訓、學生問卷調查獲取教學反饋等。通過這些途徑教師可以深入、細致地反思自己的教學細節,反思那些成功和失敗的教學案例,從而有效地提高今后的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
四、結語
中國有句俗語叫“教無定法”,反思性教學不像諸如直接教學法(Direct Teaching)、聽說法(Audiolingualism)等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嚴格的訓練方法,它更是一種教學策略或理念。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教者會教和學者善學。“學會教學是直接目的,學會學習是終極目的”(熊川武,1999)。教師應運用各種媒介,對教學各個過程的活動和反饋信息予以重視、評價和修正,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而對于學生而言,通過反思性的課堂教學,不斷從教師那里獲得能夠自主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法和策略,學習的潛力會得到充分發揮,為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堅實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學[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1999.
[3]鄭允賢等.中學英語教師反思性教學例談[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8,(4):26-29.
[4]Richards Jack,C.Lockhart.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