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姍姍
摘要: 沉悶的英語課堂只會讓學生更沉悶。新課程標準下的英語課堂教學應是靈活多變且活躍的,而不是沉悶枯燥的。小學英語教師應想方設法讓英語課堂活躍起來,以此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 小學英語教學課堂教學“活”起來
如何實施目標教學,創造愉快的、充滿趣味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在玩中樂,在樂中學?就小學英語教學而言,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課堂教學“活”起來。不少小學英語老師有這點體會,活躍的英語課堂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小學生天性好動、好玩、好說、好演。小學英語教師在開展英語課堂教學的時候,就應根據孩子們的這些特性,盡量讓英語課堂“活”起來。那如何在教學中讓英語課堂“活”起來呢?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積累的幾點經驗。
一、巧用各種游戲,讓課堂“活”起來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本身就比較抽象、枯燥,加上學生沒有相應的語言環境,不免會產生陌生感。要使小學英語變得形象、具體、有趣,讓學生愛學,必須順其天性,把學生最喜歡的活動形式——游戲,帶入課堂,發揮游戲教學的神奇作用。游戲會使英語課堂“活”起來,讓每個學生都全身心地投入英語學習的世界,進入一個豁然開朗,其樂融融的境界,享受學習英語的樂趣。
例如,在學習了“Week”之后,我制作了一個轉盤,把七個有關星期的單詞寫在轉盤里,然后轉動轉盤,手指指著指針的方向,問學生:“What day is it today?”讓學生用“Its...”來猜。在學習了描述人物體貌特征和個性的語言后,我讓一個學生在紙上寫下一位老師的名字,其他學生問:“Whats he/she like?”這位同學說:“Guess.”大家紛紛開動腦筋,用“Is he/she...?”句型開始猜測,把所學的單詞strong,thin,tall,short,kind,strict,smart,active等又復習了一遍,這些游戲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復習了所學知識,滿足了學生好奇好動的天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體態語言,讓課堂“活”起來
英語是英語教學時的主要語言,然而在現實的教學中僅使用英語是遠遠不夠的。由于小學生語言能力有限,所掌握的英語又不多,師生間常常會碰到交流阻礙,這時就要借助于另一種淺顯易懂的語言,這就是體態語言。在課堂上如能恰當地運用體態語言,如面部表情、手勢、身體距離等,就會使課堂教學更豐富、深刻,達到“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句型“I go to bed at eight oclock.”的時候,剛開始學生不明白“go to bed”是什么意思,我畫了一個月亮,寫上in the evening/at night之后,學生們就猜:哦,老師在晚上8點干什么呢?吃飯、洗臉、刷牙還是睡覺呢?針對這一反應,我就揉揉眼睛,打個哈欠表現出很累的樣子,然后做出脫衣服、鞋子等動作,并用雙手合并,把頭側靠。如此,效果甚好。學生馬上就心知肚明了。接著我問他們:“When do you go to bed?”的時候,一切就順利多了。此時的體態語為教師避免在英語課堂上過多運用母語進行講解起了很好的作用,使一些教學上的難點迎刃而解,并使學生印象深刻。體態語言不僅可以弱化語言的理解難點,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而且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語言更加形象。如:在教授動詞短語時,我讓學生跟著我,一起做動作:sweep the floor,wash the clothes,do the dishes,clean the room,cook the meals,一邊利用教室現成的勞動工具來一場clean the classroom的活動,what can you do?Im helpful.I can...這樣學生充分地動起來,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雖然表面上看教室里紀律有點亂,但學生們很快就學會了相應的單詞及句型,而且印象比較深刻,寓教于樂。教學經驗表明,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形體語言的掌握、理解比對一般表達方式的掌握、理解快得多,而且樂于運用。形體語言的運用,有助于提高英語的表達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三、融入歌曲教學,讓課堂“活”起來
把唱歌這種形式運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去,不僅能大大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能增強記憶力,減輕學生的負擔,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能增添課堂教學的魅力與風采,使英語課堂成為學生向往的天地。
如在教學PEP Primary English Book 1,Unit 1,Part 1這課時,我先播放歌曲“Hello!”的錄音,同時哼唱并做簡單的動作。引導學生跟我一起哼唱,并配上招手、握手等動作。對剛接觸英語的三年級學生而言,英語課令人向往且神秘。他們渴望在課堂上有好的表現,吸引老師和同學的注意,卻又怕說錯了惹人笑話。這時教師能給他們的最好禮物就是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他們沒有心理負擔地開始英語學習的第一步。歌曲就成為此時的“催化劑”,它有利于降低教學難度,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通過和老師一起唱唱歌、握握手,學生的心理開始放松了,他們會覺得,原來英語課是那么美好、那么輕松。歌曲“Hello!”不但在營造學習氛圍上卓有功效,而且能幫助學生了解課文中出現的主人公。
又如,在教動詞短語eat breakfast,do morning exercises,have English class,play sports,eat dinner時,我事先將各種聲音錄在磁帶上,有早操音樂,英語課上的讀書聲,體育課上的運動員進行曲,等等,并且把動詞短語寫在小卡片上,反面畫上圖畫。讓學生聽聲音,依次排列卡片,并且把卡片上的動作表演出來,比一比,看誰最快、最準。他們情緒高漲,全班同學都積極參與,課堂氣氛非?;钴S。采用這種形式學習詞組,不僅鞏固了學生對詞組的認讀和理解能力,還訓練了學生的聽力。真是一舉多得。
四、開展競賽活動,讓課堂“活”起來
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短,自制能力較差,還是無意注意占優勢。根據小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開展競賽式活動,那種熱烈的競爭氣氛可以刺激學生的無意注意,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完人體部位單詞后,可以開展聽音畫畫的競賽;在學習顏色和水果時,可以采用聽音、畫畫、涂色的競賽。具體做法是:把學生分成四大組,老師說:“Draw an apple.”每個組排在第一位的學生代表立刻跑到黑板前,畫出一個蘋果;緊接著老師再說:“Colour it red.”排在第二位的學生又立刻跑到黑板前對蘋果進行涂色。以此類推,最后看哪一組又快又對,即獲勝者。在教學單詞時,可以用“看口型,猜單詞”的競賽方式,來“喚醒”學生的有意注意。此時,無聲的“語言”,即教師的口型就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命令”,學生們的注意力一下子就會像收網式似集中到教師的口型上來,都想猜出教師所說的單詞,想說的積極性十分高漲。在這種競賽式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會被充分吸引,因為熱烈的氣氛感染著每一位學生,他們都想參與,都想為自己的組或個人獲得一份榮譽。
五、搭建表演平臺,讓課堂“活”起來
興趣,是求知的先導。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闭n堂表演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它不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激發了學生內在的表演欲望和潛能。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特別喜歡表演,那么,我們就要滿足他們的需求,同時讓他們在角色表演中體驗語言、運用語言,并獲得一種學習的成功感。例如,在三年級學生學習了幾個小動物的單詞之后,我讓他們戴上頭飾模仿小動物的動作說動物單詞:“Im a cat.”再學幾聲貓叫;“Im a bird.”再學小鳥飛一下,學生們的興趣很濃。又如在教學五年級PEP下冊“My Birthday”這一課時,我為學生們安排了一個真正的Party,給班上的一個同學過生日,讓大家在真實的情境中運用語言,體驗角色。這時,角色扮演克服了語言學習的枯燥感,使語言學習充滿了活力,調動了課堂氣氛了。
教學實踐證明,只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實際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激活英語課堂,英語課堂將不再沉悶,學生們都將沉浸在一片歡樂的學習氛圍中。
參考文獻:
[1]張建平,尹國營.小學英語教學激趣芻議[J].山東教育.
[2]魏國從.提趣——小學英語教學的根本[J].教育實踐與研究.
[3]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