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秋華
摘要: 初中地理與水資源教育的關系最為密切,教材中特別花了一節內容介紹水資源,為水資源保護作出了貢獻。因此教師要充分結合地理學科特點,有效培養并提高學生的水資源保護意識,充分發揮地理學科的重要渠道作用。
關鍵詞: 水利水資源保護意識
水是生命之源,水又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水資源是指能夠直接或間接使用的各種水和水中物質。對人類活動具有使用價值和經濟價值的水均可稱為水資源。但人們通常所說的水資源是指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中央2011年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一號文件分析了新形勢下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性,指出了我國水資源的現狀,動員全社會力量關心、支持水利工作,提高全民水患意識、節水意識、水資源保護意識。把水情教育納入中學教育體系,成為教育的重要內容。在這樣的形勢下,普及并提高學生水資源保護意識刻不容緩。
一、了解現狀,明確意識。
1.水資源是寶貴的,我國水資源基本狀況不容樂觀,人均水資源量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資源污染、浪費嚴重。顯而易見,保護水資源是學生應該明確的意識。因此,我在平時的地理水情教學中,讓學生課前收集資料,看看我國近年來嚴重缺水的重大事件有哪些,而且直接、間接地影響了生產和生活,并讓學生從教科書中了解我國水資源在世界中的地位。在這些現實面前,學生明白了中國是一個貧水國家。中央一號文件指出,為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對水資源的管理應堅持以人為本,使水資源的保護意識在學生心中扎根下去,并不斷提高,在思想上時時刻刻明白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性。與此同時,水資源的問題還是一個全球問題。聯合國大會將每年的3月22號確定為“世界水日”,讓全世界都來關心水資源保護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相應的活動中。
2.水資源在自然界中具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分布,在我國的時空分布相當不均。從時間上看,夏秋多,易引發洪澇災害。春冬少,易造成嚴重缺水。因此,強化水資源保護工作越來越繁重。教師在講解這方面知識時,要有選擇地學習中央一號文件,借鑒文件精神,在課上啟發學生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分布不均的問題。這樣,就把課文和中央的文件精神很好地結合起來,使學生的水資源保護意識有了明確的方向。如中央一號文件特別提出了加快推進“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正好地理教材中涉及了這方面的內容。教師可事先提出問題:“如何解決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進而得出“南水北調”這一方法。接著,教師可采用多媒體這一平臺展示南水北調路線的示意圖,讓學生直觀地明白要緩解我國北方地區的嚴重缺水,就要實施南水北調引水工程。如果不保護好南方的水或者南方的水受污染了,則哪來的水調?從而使學生更加明確水資源保護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3.水資源的污染是嚴重的。在水資源嚴重缺乏、時空分布不均的情況下,水資源污染的現實使人們增加了一份憂慮。水污染是指水體的污染物含量超過水體本地值和自凈能力,使水質受到損害,破壞了水體原有的性質和用途。目前,我國的水污染主要來自工業、農業和生活。水污染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建立限制納污制度,從嚴核定水域納污容量,加快水資源保護。教師要把文件精神融入教學中。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各種渠道收集有關被污染水域的一些圖片資料,如太湖流域的“藍藻”;近來我國海上的溢油事故;2000年2月12號的多瑙河污染事故,等等。這些事件都使大量的生物死亡,水質遭到嚴重破壞。活生生的事例擺在我們面前,使我們不得不提高水資源的保護意識。
二、抓住有利時機,挖掘課文,增強水資源保護意識。
1.地理教材中直接提供了大量關于水資源保護的知識,教師在學科教學中要隨時抓住這方面的材料。抓住目前中央對水利建設的高度重視這一契機,不斷從課文中挖掘。如教材中有一節講到我國“眾多的河湖”,我先設計好問題:“我國的河湖真的很多嗎?”“有哪些主要河湖?”“現在狀況如何?”課前讓學生查閱資料,課上組織學生討論。通過討論,學生明白了,我國雖然河湖眾多,但分布很不均。主要河流長江不時暴發洪水,黃河部分河段時時斷流,現在水資源問題越來越嚴重,從而無形中主動地樹立了正確的水資源保護意識。又如,講到我國最大的內流河——塔里木河,它有很長一段干涸的河道。我讓學生看課文的圖片和注解,從而使學生明白:塔里木河近年來沿途灌溉用水增多,使中下游斷流的情況更加嚴重。唯一的舉措就是合理用水,保護好水資源。像這樣的例子在教材中不勝枚舉。
2.課上直接指導學生要提高水資源的保護意識。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洪澇災害頻繁仍然是中華民族的心腹大患,增強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要求越來越迫切,強化水資源保護工作尤為重要。”因此,要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就要注重捕捉有利的教育機會,結合文件精神直接指導學生。如在課文中講到“黃河的治理”時,黃河下游自古多泛濫,曾給兩岸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究其原因:植被破壞嚴重,導致黃河的水資源破壞嚴重。我直接指導學生上網、上圖書館查找有關黃河的資料:黃河在歷史上多次決口,被稱為“中國的憂患”。然后,在課上進行交流,從而直觀地使學生明確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性。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得到提升意識,還給學生布置了作業:調查了解我國哪些地方水資源遭到嚴重破壞,分析原因,試提出自己的防治設想。學生們親自參加調查研究,我及時進行指導,學生的水資源保護意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
三、開放式教學,加強意識,培養能力。
按照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我們要強化城鄉水資源統一保護和管理,促進水資源優化配置,而教師正好可以利用一切開放式教學材料,指導學生通過看電視、上網、上圖書館、實地調查等各種活動得出恰當的結論,從而加強意識,培養能力。我結合兩幅圖片“就地取材”“在我國城市中,購買純凈水、礦泉水飲用,已成為人們的消費時尚”,引導學生思考:想一想,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人們為什么需要純凈水、礦泉水作為飲用水?我在生活中有沒有這種污染行為?課后讓學生查找資料寫反思。通過思考,學生明白:由于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污染,大量寶貴的水資源失去了利用價值。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淡水資源的需求增加,缺水問題日益突出。因此,水資源保護意識在學生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我還出了一些演講題:“水危機將成為最嚴重的全球性危機之一。”“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將是人們的眼淚。”讓學生在課前準備,課上進行演講并討論。開放式教學的效果顯而易見,學生的意識加強了,能力增強了。
四、積極參與節約用水,將水資源知識轉化為意識,并付諸行動。
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加大力度宣傳國情、水情,提高全民水資源保護意識。教師要教育學生為保護水資源貢獻一份力量,在水利事業中承擔起自己的重任。
1.“我是一名宣傳員。”將課上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踐,用正確的意識指導現實生活。例如地理課文中有關“世界水日”、“中國水周”、“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等知識,我讓學生充當義務宣傳員,使他們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感受到學有所用。他們的水資源保護意識得到了升華,體驗到了成就感。
2.“我是一名實施者。”老師要時時教育學生: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如平時看看“刷牙時或淋浴中抹香皂時,有沒有關上水龍頭?”“淘米、洗菜的水有沒有用在別的地方?”“看到有水污染事件有沒有去阻止或舉報?”通過這些小事,學生可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我國水資源節約和保護作出應有的貢獻。
我國的水資源從總體看,一方面緊缺,另一方面浪費嚴重,水污染也特別嚴重。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全社會、全民投入到水資源保護中。水資源保護教育在中學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視,地理這門學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地理老師要義不容辭地擔當重任,在教學中時時滲透中央文件精神,聚焦“水利”,提高學生的水資源保護意識。
參考文獻:
[1]中央2011年1號文件.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3]義務教育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及教參.
[4]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