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我有幸參加了康縣2011年中學骨干教師培訓暨課堂教學研討會。5月9日我縣九十多名骨干教師齊聚在陽壩中學聽取來自榆中縣小康營中學的七名老師介紹新課改情況,相互之間進行研討。5月9日至12日,為期僅僅四天的培訓會,讓我在觀摩、聆聽中受到了很深的觸動,不僅增長了見識,而且對杜郎口教學模式有了自己的感悟。下面是我此次陽壩之行的收獲。
一、對于“三三六”教學模式的認識。
以前我經常聽到杜郎口教學法,“三三六”教學模式,但僅膚淺地理解為杜郎口教學就是讓學生動起來,學生多講,老師少講。至于“三三六”教學模式則不知其內涵。這次來的第一個收獲就是知道了這一教學模式。“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前一個“三”為“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整體性教學。所謂立體式就是:教學目標、任務是新課程要求的三維立體式,將學習任務分配給每個同學、每個小組來完成,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主體性,發揮每個小組的集體智慧,展示模塊就會有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思考與交流;所謂大容量就是:以教材為基礎,拓展、演繹、提升,通過各種課堂活動形式展現,如辯論、小品、課本劇、詩歌、快板、歌曲、繪畫等;所謂快節奏就是:在單位時間內,緊扣學習目標和任務、通過周密安排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達到預期的多種效果。
后一個“三”為自主學習“預習—展示—反饋”“三大模塊”;預習模塊主要任務是:明確學習目標、生成本課題的重點、難點并初步達成學習目標。展示模塊的主要任務是展示、交流預習模塊的學習成果,并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和對感悟進行提煉提升。反饋模塊的主要任務是對前面的課進行反思和總結,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回歸性的檢測,本環節尤其突出“弱勢群體”,讓他們說、談、演、寫,進一步檢查落實情況,能否達到三維目標。這一環節主要利用“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戰略,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六”,即展示模塊“六大環節”,分別是: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預習交流,明確目標的環節,可以根據學生交流的預習情況,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分組合作,即教師口述將本節學習任務平均分到小組內,一般情況下每組完成其中一項即可;展現提升,各小組根據組內討論情況,對自己組的學習任務進行講解、分析等;穿插鞏固,各小組結合組別展現情況把自己組沒能展現的學習任務進行鞏固練習;達標測評,教師以試卷或紙條的形式檢查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掌握情況。
二、“三三六”教學模式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課堂活力無限。
通過幾節課的觀摩,我發現無論是預習課還是展示課,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在課堂上一個個都表現得精氣神十足。預習課上積極討論發言,展示課上爭先恐后上臺。不知內情的我們根本分不清哪個是優生,哪個是后進生。他們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總是對答如流、游刃有余,語言流暢,態度大方。糾錯的同學更是一語中的,絕不口軟。回想以前的教學是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老師有激情,則學生有力氣;老師沒精打采,則學生有氣無力;甚至有時老師激情澎湃,學生卻無動于衷。而在“三三六”這種模式的驅動下,學生在課堂的表現卻是活力無限。
最讓我感慨的是陽壩中學鄒永波老師上的一節地理課。在課上各組分別代表南方地區、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等進行PK,說出了各自地區的地理位置、自然資源、主要作物等。在講西北地區時,一女同學跳了一段美麗的新疆舞;在講到西藏地區時,一女同學引吭高歌《青藏高原》,另一女同學以藏族舞伴之。這樣的課堂以學生喜歡的形式承載了豐富的知識內容,讓原本枯燥的知識,變成了美麗的音符,優美的動作。學生真的成了主角、明星,而老師則成了配角、觀眾、導演,把課堂真正地還給了學生,突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這樣的課堂學生有什么理由不喜歡呢?
三、教師走下講臺的課堂和諧民主,學生學習興趣濃厚。
培訓教師教學模式的其中一個特點是老師走下講臺和學生平起平坐,而不是一直站立在讓人倍感威嚴的講臺上。也沒有板著面孔的說教,有的只是和學生親切微笑地交談論議。如不仔細去看還真不知老師在何處呢?課堂上老師尊重每位學生的每一次發言,給學生說話表達的機會,賞識學生的閃光點,允許學生犯錯誤,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就像榆中縣小康營中學的金主任所說的:“錯誤是最好的課堂資源。”“不怕你說什么,就怕你什么也不說。”在“參與無錯”思想的指導下,教師對學生只有鼓勵、贊揚和欣賞,學生展現在課堂上的是自信、樂觀、智慧、精彩。教師學會了賞識,學生就能展現風采。在這里沒有老師對學生的厭惡,更沒有學生對老師的“敵意”,有的是其樂融融,有的是贊美和掌聲,有的是飛揚的激情。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才真正是學習著并快樂著。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的幫助下,在這樣寬松和諧、如沐春風的環境中,學生怎會產生不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呢?
四、減輕了學生課業負擔,緩解了師生矛盾。
這種教學模式的另外一個特點是學生課后零作業。所有的作業,學生都是通過老師設計的學案,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完成的。是什么力量讓學生能如此主動地參與呢?是興趣、是尊重、是民主。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自信、勇氣、智慧、語言能力、協作能力等都得到了充分發展。以前的學生不算早自習晚自習,一天七節課,早晚自習也有安排,學生還要吃飯睡覺,除卻這些定格的板塊,留給學生的時間并不多,可每一科每一課都有作業,學生匆匆忙忙地吃飯,匆匆忙忙地做作業,在沒時間思考的情況下,為了應付檢查,一些學生不得不抄襲別人的作業,有的就連抄作業都不能完成,所以就受到了老師的“邀請”和特殊的“照顧”,于是老師和學生之間就產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而在“三三六”教學模式中,學生在課堂上協調合作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后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休息、娛樂、思考。無疑這種教學模式減輕了學生課業負擔,讓學生倍感輕松,學生又怎會對老師有敵意呢?
五、使教師得到了提高,充分體現了“教學相長”的原則。
學生在課堂上的思想是活躍的,是發散的,教師對學生的有些問題是不可預知的。這就要求教師不只是有一缸水,而是要成為一條流動的清澈的富含各種營養的小溪,這就“逼”著教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老師在聽課、評課、備課、反思、感悟之中,自己的專業知識也在增長提高,在備課時多方面汲取營養,讓自己的學識日漸厚實。就像榆中縣小康營中學的校長所講的:“自主導引式課堂不僅激活了學生,而且成就了老師。”
最后,用榆中縣小康營中學校長的一段講話作為結尾:“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教師應成為‘牧者而非‘纖夫,應把為教師的好教而設計的教育轉向為學生的好學而設計的教育,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換取知識的過程中享受學習,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活潑、健康、高效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