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夏 馬俊凱 徐靖
摘要: 本文針對某醫學獨立學院幾個專業學生三個學期專業基礎課成績的統計與分析,文章初步分析了某些課程不及格率較高的原因,并提出了建設性意見,以利于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醫學獨立學院基礎課成績分析
一
獨立學院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種新興的辦學形式,在出現之初就體現了相比于普通高等學校的優勢,滿足了廣大青年學子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提高獨立學院的教學質量,關鍵就是讓學生提高學習成績,這直接關系到學院的生存與發展。醫學類獨立學院因為醫學專業的特殊性,更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嫻熟的操作技能。
我們對某醫學獨立學院2008—2009學年第一、二學期,2009—2010學年第一學期結業考試的不及格率按課程和專業進行了統計,通過對三個學期成績數據的分析,發現《健康評估》、《人體形態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藥理學》、《醫學免疫學》和《預防醫學》等七門課程不及格率偏高。不及格率偏高的班級包括護理學專業的學生,尤其是護理專科專業。
如《健康評估》課程,護理專科結業考試不及格率連續兩年分別為34.3%、25.8%,個別班級該課程不及格率達40%以上。《人體形態學》課程,2009級護理本科結業考試不及格率超過20%;2008級護理專科不及格率超過30%,2009級護理專科該課程結業考試不及格率更是高達55.8%,個別班級達到60%以上,也就是班上一大半學生該課程成績不及格,不及格的分數大部分在50分以下。《生理學》結業考試不及格率雖然沒有《健康評估》及《人體形態學》高,但總體看來這兩門課程成績偏低,及格成績集中在60分—70分,從不及格成績分布來看本專科生都集中在50分以下。
二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從一名教學管理者的角度對不及格率較高的可能原因進行以下分析。
本院招生對象為“本科三批”層次,入學的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的基礎相對“本科二批”院校的學生較薄弱,而護理專業錄取的學生為文理兼收,其中文科生具備的理科知識僅僅停留在高中一年級階段,他們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等理工類基礎知識十分薄弱,若初進大學就開設諸如《生物化學》等理論性強且需要具備前期知識儲備的課程,則學生很難接受。而且有些學生心理上認為文科生學習這些知識有困難,產生畏難情緒,更加重了學習的負擔。
醫學院的學習專業性強,很多剛踏進大學校門的學生不能適應大學的學習。學習專業性的課程僅憑老師課堂上講授是遠遠不夠的,絕大多數學生做不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指望期末看看書、背背書應付考試,部分學生還存有僥幸心理,考試中攜帶夾帶、使用電子設備作弊,很多考試違紀的情況都在上述考試不及格率較高的課程結業考試或補考中出現。
本院和校本部共享一部分教師資源,在實際的教學中,可能有一部分教師并沒有根據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而是一本教材、一個大綱、一個模式、一套教案不加區分地講授。此外,部分學科在給獨立學院安排師資的時候,年輕教師或者低職稱教師較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護理專科生在校學習的時間只有兩年,其間要學習30余門課程,平均一學期至少要學習7—8門課程,其中專業基礎課有10門,基本上集中在一、二學期學習。對于剛進校的大一新生來說,前兩個學期平均每個學期要學習5門專業基礎課程,課程壓力偏大。對于補考結果,以08—09學年第一學期補考成績為例,補考成績不理想的課程仍然集中在結業考試不及格率高的課程中,也說明學生對于部分課程的理解掌握不夠,有學生自身的因素,也有這些課程是否合理、教學是否妥當等原因。
三
基于以上分析的原因,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對于在高中時期理工類知識接觸較少的護理專業中文科學生來說,考慮在培養計劃中將《生物化學》等理論性強且需具備前期知識儲備的課程安排到第二學期或第三學期進行,待學生對于醫學專業知識有一定了解并適應大學學習特點后,再進行學習,即使一時不能完全理解這些課程的內容與精髓,也可先記住或背下來,以后在學習中慢慢消化。另外,在學生入學教育和輔導員的日常管理中強調大學學習的特點,引導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即對實習學生進行《醫學基礎理論綜合》考試,考試涉及的內容都是第一至三學期學習專業基礎課程。為了考查學生學到基礎的知識能否真正應用到后續專業課程中,讓學生理解專業基礎課在后續課程學習和在見習、實習中的重要地位,以此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樹立專業思想。
2.建議各學科均衡分配校本部和獨立學院的師資。我院部分課程的結業考試是和校本部同專業同層次的學生在同一時間,使用一份試卷進行的,今后教師要考慮到獨立學院的教學計劃、學時安排和學生基礎進行考試的針對性命題。對于部分課程,教師針對各次課程重點考核的內容以作業的形式布置課后習題,及時認真進行習題批改,教學管理部門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抽檢,并計算教師這部分工作量。學生平時完成的習題情況和結業考試的試卷分數折合后作為最終的課程結業考試成績。
3.本院培養出來的學生就業方向是從事醫學類工作,護理專業每年畢業生的就業率比較高,對于這些學生來說,若能結合其就業需要,在具備一定基礎醫學知識的前提下,更多地側重護理專業課程的學習和專業技能的訓練,適當弱化一些與后續課程聯系不緊密的課程,則無論對學生還是對教師來說都比較樂于接受。
參考文獻:
[1]周波,張偉忠,姜文煒等.獨立學院學生考試成績的分析與思考[J].中國科技創新導刊,2010,(11).
[2]田思.關于獨立學院學生成績管理的問題與幾點建議[J].新一代,2010,(9).
[3]覃思,牟素華,胡啟托等.不同生源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預防醫學課程考試成績分析與評價[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學版,2009,26(3).
基金項目:湖北醫藥學院研究項目(2009QDJ22),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項目(2010B308),湖北醫藥學院校級教研立項(201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