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鐵山 王娟
摘 要:學風建設是高職院校永恒而常新的工作主題,但目前隨著高等職業教育規模的擴大,高職院校學風建設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在此情況下,開拓思路,積極挖掘校友資源,利用好校友示范性教育平臺,對高職院校優良學風建設發揮著積極的推動作用。該文就如何挖掘和利用校友資源,促進高職院校學風建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關鍵詞:校友 學風 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12(b)-0-01
1 當前高職院校學風現狀
首先,從生源質量上講,近幾年,高職院校生源質量下降明顯。2011年,高職的錄取最低控制線降到了低谷,無論文科還是理科,分數線在180分上下,也就是說平均每門課30多分就能入學,即使這樣,不少高職院校仍然面臨生源不足的問題。2012年,高職的錄取更加放開,文科理科的分數線在175分上下,部分高職院校的一些專業直接開始注冊入學,對分數已經不作要求。面對這樣的生源狀況,可以想見高職院校的學風建設將是比較困難的。筆者選取了國家級示范高職園區——江蘇常州高職園區五所高職院校的學生作為調研對象,發放了共發放紙質問卷500份。問卷主要涉及學風影響因素、學習態度等方面的17個問題。除此之外,我們還開展了多場次的座談會,與各學校的師生進行了深入溝通,力求掌握真實的一手資料。通過問卷與座談會分析情況來看,高職院校的學風現狀不容樂觀。學風方面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懈怠現象比較嚴重、違規違紀現象較多。其次,隨著90后大學生的成長,他們身上具備很多新的特質,比如思想更為活動,個性更加張揚,不愛被說教等等。針對這種新狀況,傳統的學風管理模式已經面臨著新的挑戰。
2 高職院校校友資源概況
《現代漢語詞典》中是這樣解釋“校友”的:學校的師生稱在本校畢業的人,有時也包括曾在本校任教職員的人。而百度百科上則認為,校友就是曾經在同一個學校、大學、研究院(所)學習、工作和進修的人,就稱為校友,以學校為標準,并不以班級等為標準。該文所指的校友,主要指本校畢業的學生。通過調研,我們總結出了高職院校校友的如下特點:1、行業分布廣,專業技能強。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因此,各類行業的校友大都具備基層工作經驗,在實踐技能方面有著較好的積累。2、優秀校友具有強烈的母校情結。經過在社會多年的打拼,一些優秀的校友已取得一定的成就和社會地位,他們心系母校,愿意與母校分享自己的進步與成就。
3 校友資源與學風建設
學風建設是高職院校的重要工作,對人才培養的質量至關重要。我們認為,校友資源可以發展成為高職院校創建優良學風的重要載體。原因在于,首先,校友離開母校在外打拼多年,他們的經歷和經驗可以對在校學生形成直接的指導;其次,優秀校友的先進事跡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素材;再次,校友的成就也是激勵學生熱愛專業并刻苦學習的內在動力。校友過去在學校的學習經歷、成長過程、優秀事跡以及校友目前的成功、成才、成就等,就是現在在校生最好的參照,也是最生動的實例,這比老師、家長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引導、勸說來得更直接,更有效。學生能直接從校友的真實事例和成功經驗中發現自己的“影子”,并總結出自己獨有的體驗,參照校友這一目標對象,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激發自己的學習熱情,并從內心深處來挖掘自己學習的潛能,從而促進整個學校優良學風的形成。
4 挖掘校友資源,促進學風建設的途徑
4.1 將校友資源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
榜樣的力量是強大的,優秀人物的激勵在學生的成長成才中會發揮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曾在本校學習、生活過的校友們,他們的事跡對在校學生具有很強的親和力。校友們由于經歷了在母校學習、生活的全過程,同時又有著豐富的求學、工作、創業等摸爬滾打的經歷和社會閱歷,他們對在校學生的教育往往是事理結合,情理交融,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而在校生對于校友,特別是對一些有成就的校友們,往往會懷有一種羨慕、崇敬和親近的心理。與曾經也在母校受過熏陶、學習的優秀人物進行接觸,學生的心理距離會更近,產生的認同感也會更加強烈。
因此,我們可以利用校友來對在校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導,通過在在校生中廣泛開展校友報告會、與成功校友面對面的交流會、校友論壇等活動,讓校友與學生近距離接觸、交流,將校友走向社會的奮斗歷程讓校友本人來講授,則更容易讓學生接受、信服、并以此為動力,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學習方法是形成。同時,還可以利用網絡新媒體的力量,以校友博客、微博等形式為載體,廣泛宣傳校友突出事跡,搭建網絡交流平臺,實現校友與學生間的積極互動。讓學生在與校友的互動中,接受校友的熏陶、教育與引導,從而促使在校生向校友看齊、以校友為榜樣,努力學習,積極向上。因此,充分利用校友資源是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4.2 將校友資源與學校師資隊伍相結合
校友大都經過社會實踐的打磨,積累了較豐富的知識和技術,并且更加貼近生產實踐。因此,對于高職院校而言,校友也是教學改革中可以利用的重要資源之一。校友提供的最新技術信息、人才培養方案以及相關的服務支持等,對提升高職院校辦學水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能夠起著直接的推動作用。因此,我們可以聘請校友來學校做“兼職教授”、“名譽教授”等,讓校友定期來學校給全校師生做專題講座,或讓校友到學生實驗實訓基地進行現場指導,或帶領學生到校友的工作單位、企業等去現場學習、實踐、實習等,不僅可以彌補學校師資之不足,還可以拓展學生實習、實訓基地,更可以讓學生從校友身上學到知識、技能、各種為人處世的本領和積極向上的情懷。這是任何校園內的課題教學所無法比擬的,也是我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理應極力推崇的做法。
4.3 將校友資源與校園文化相結合
在校園物質文化方面,可以依托紀念性標志物,營造濃郁的教育氛圍:一是建立校友紀念墻或樹立校友塑像;二是對道路、橋梁、景觀、教學樓等相關設施進行冠名。這種直觀性的校園文化,它直接表現出師生所處的文化氛圍,有較強的直觀性,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優良學校學風的形成。在校園精神文化方面,可以開發出具有高職院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內涵,從而來引導學生成長、成才。如筆者所在的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就提煉出以我院杰出校友、現代技術工人典范—鄧建軍為代表的“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的校園文化,并配合一系列的校園文化活動將此校園文化深入、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參考文獻
[1] 黃飛,邢相勤,劉銳.高校校友就業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中國高等教育,2009(5).
[2] 夏陽.淺談如何有效利用校友資源創建優良學風[J].中國校外教育,2011(1).
[3] 姜全紅.關于高校校友資源開發的思考[J].江蘇高教,200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