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太鵬 秀玲 范傳鴻
摘 要:文化建設對煤礦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要做好煤礦文化建設,應遵從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堅持建設的原則,堅持全面性系統性原則,注重實用實效性原則,堅持科學性原則,堅持因地制宜的發展原則,充分調動社會因素參與建設原則,加強領導原則,本位原則。
關鍵詞:煤礦;文化建設;原則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6-0325-02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新高潮——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這是黨中央從全民族的高度對文化作用的界定和相關建設的要求。具體到我們煤礦文化建設的具體工作,其重要意義亦十分重大。
文化建設對煤礦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它能為煤礦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輕者說,它可以影響煤礦企業發展的速度、程度,重者說,它可以決定煤礦企業發展的方向或性質,根本上決定煤礦發展的質量。對正處在轉型關鍵時期的黑龍江省煤礦來說,大力加強文化建設,對保證和促進企業生產發展,保證和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尤為必要。
那么,應當怎樣進行煤礦文化建設呢?經過課題組對黑龍江省四大礦區煤礦文化建設情況一年多的細致考察、研究,認為要做好煤礦文化建設,從宏觀角度看,應遵從以下幾方面的原則:
第一,要堅持建設的原則。這是什么原則?建設不就是建設么?不是!這里是要強調,煤礦文化建設是十分必要的,是要必須建的。從大的方面說,文化是人們生活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生產發展社會延續必需的精神和智力因素。文化首先要進行建設,然后才能考慮如何建好。也就是說要真正地充分地重視煤礦文化建設。
從黑龍江省的煤礦文化建設的實際來看,很多地方還切實地存在著對文化建設重視不夠認識不足的問題。許多同志特別是很多領導同志,還只把文化建設看成是應付上級要求與命令的事,看成是裝飾擺設的事,看成是優秀工程,看成實質可有可無的事。對文化建設的真正重要意義的認識不足、不以為然。這種認識沒有看到文化理念一旦融入群眾頭腦所激發的巨大的力量,沒有認識到文化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持續有力的根本的推動作用,因此,危害很大。要搞好煤礦文化建設,最重要的一個原則是真正把文化建設重視起來,在總體上和關鍵方面、主要方面要有足夠的投入力度。
第二,堅持全面性系統性原則。進行煤礦文化建設,要注意全面性。這既有煤礦內部文化建設要全面,也有煤礦外部相關的方面的文化建設的全面。總體上還要有整體的系統性。就是要全面——“面面俱到”,而且要有必要。如對煤礦內部來說,要有政治文化、生產文化(技術文化、管理文化、理念文化、安全文化)、市場信息文化、社會信息文化、工作娛樂文化、保健醫療文化等等。對煤礦外部來說要有生活文化、社會公共文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文化等等。煤礦文化建設要有整體考慮、全面考慮、系統考慮。在堅持全面的前提下,要分清主次。既要全面系統,又要主次得當。煤礦文化建設要注意防止片面。不能只顧生產忽視生活,只顧經濟忽視社會,只顧效益忽視公益和道義。只考慮經濟效益一方面的文化建設,其前途是不會長久的,效果也不會好的。
第三,注重實用實效性原則。煤礦文化建設要注重實用、有用,要務實,注重實效。不要搞花架子,少搞形式主義。搞花架子和形式主義收不到好的效果,勞民傷財,且往往損公肥私。作為煤礦來說,所謂的實用有用就是要促進生產,提振精神。文化建設不是無目的進行的。文化建設要有的放矢。煤礦之所以進行文化建設,就是要發揮文化的對煤礦企業、對煤礦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和促進作用。文化建設有一定的自發性,但更有其本質的自覺性。擴大點說,只有搞好煤礦文化建設才有助于煤礦地區的長期發展和生產根本轉型。對煤礦文化作用的把握就是要發揮文化對煤礦的精神激勵、形像提升、對效益促進的作用,對煤礦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和推動作用,對企業和地方整體發展的引領與服務。這種作用是彈性的。表面上看是軟的,但實質上是內涵的、深刻的,持久有力的,堅韌的。要注重實效就要求不作表面文章,不敷衍了事。
第三,堅持科學性原則。為保證建設的實效,高一點說就要求煤礦文化建設要科學。所謂科學就是文化建設要有好的內容、好的形式、好的規劃。
內容好就要求選擇“給力”的內容。文化的內容是很多的。但煤礦文化建設不能隨意,要注重文化內容的選擇。內容的選擇十分關鍵。良好的內容就是成效的前提,好內容才有好效果。什么是好的文化內容?就是積極的、有鼓動性的、能帶來生動效果的。直觀地說就是提氣的、提覺悟提精神、提智力、提效益的。要搞好煤礦文化建設,就是要研究和選擇那些能保障和促進煤礦效益發展的文化。
形式科學就是要研究采用科學有效的表現形式。動態靜態,文字實物,聲音影像,文本網絡,有形無形,常規現代。總之,各種形式,突出實效,一切以實效為準繩。要注重形式的技術含量。
科學性還突出體現在煤礦文化建設要科學規劃。科學規劃很重要。科學的規劃是良好效果的前提。科學規劃就是要搞好建什么,怎么建,建多大規模,建什么樣以及今后如何發展。黨中央反復強調要積極貫徹和踐行科學發展觀,在煤礦文化建設中堅持科學性原則正是對中央堅持科學發展觀精神的貫徹。
第四,應堅持因地制宜的發展原則。文化建設有共性,也有特性。我們在煤礦文化建設中既要堅持共性,也要特別注意堅持個性。所謂的個性就是本地特色。煤礦文化建設要特別注意從本地方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要注意發展地域文化。如根據本地的實際,考慮是否可以開展旅游文化,或考慮開展其他生產或經營,不死守一業,靈活機動,采取多條腿走路,放眼長遠,積極思考發展轉型。
黑龍江省作為國家煤炭大省,一直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大貢獻。但我們也知道,煤炭資源有限且不可再生。許多的老礦已紛紛枯竭倒閉,很多的人員需要轉業安置,在產煤礦發展也將面臨轉型的重大問題,大量的生產要素急需重組。那么,如何轉型,如何發展,如何創新,在文化上要有所思考。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作為煤礦的班子、黨委,要想人民群眾之所想,急人民群眾之所急,想企業國家之所想。操心在前,思考在前。要用心做好發展設計,想出科學的辦法,找出發展的路子,千方百計把群眾的擔憂消除,真正做好領導工作。
第五,充分調動社會因素參與建設原則。社會因素參與包括參與設計、參與論證、參與投入等等。進行煤礦文化建設不要只把眼光局限在內,要放眼內外,放眼市場。如考慮與高校合作,考慮與研究所、相關公司合作。在目前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文化建設要把眼光放開。既要考慮市場的需求,更要尋求市場(社會)的支持。整合社會因素,積極發揮社會(市場)主體對煤礦文化建設的推動作用。網絡時代要有網絡思維。進行文化建設要考慮利用社會網絡上的豐富的資源。注意挖掘市場潛力,充分調動社會因素——人力、財力、物力、智力,集思廣益,多方投入,多方管理,多方獲益,形成社會合力推動煤礦文化建設事業發展。采取公、私和集體多腿走路的方式,研究采取合理的積極的方式進行建設和經營。不僅發展文化事業,也同時發展文化產業。這樣,我們的事業就有用不盡的資源,用不完的力量。我們的建設才會科學,我們的建設前景就會無限光明。
第六,加強領導原則。文化建設要靠自覺的行動。要搞好文化建設,必須要加強領導。態度往往是決定做事成效的關鍵。只有加強領導,文化建設才能切實地得到重視,文化建設的任務才能切實得到落實,文化建設的計劃才能切實得到執行。只有切實地得到重視,文化建設才可能搞好。
這就要求領導班子,在任務分配和下達后,不能坐等,不是完事大吉。要邁開腿,俯下身,走下去,到處轉轉看看,到處視察視察、檢查檢查,看看文化建設任務落實到不到位,方法是否得當,效果如何,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導、調整糾正,不能一勞永逸,也不要淺嘗輒止。只有真正認真地重視起來,認真地貫徹起來、執行起來,文化建設才會搞好,才會出實效。這方面我們認為七臺河煤礦分公司提出的“火車頭文化”的理念認識比較典型,比較深刻。
第七,本位原則。這里說的本位是指文化建設就是文化建設,它的本質是與地方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建設相配合、相映襯的,不能替代其他建設,尤其是不能等同于經濟建設,它只為經濟建設服務,是起反作用的,促進作用的。有了文化建設并不就等于經濟發展,也并不就等于社會的進步。文化建設要堅守自己的本位,而且要堅守好,不要越位,這才是文化建設應有的本意。
認識是有主觀性的。但愿我們的認識有較好的客觀作用,能對我省煤礦文化建設或其他方面的文化建設有啟示作用。
參考文獻:
[1] 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2] 文化:中國與世界[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87:6.
[3]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J].《學習》活頁文選,2010,(38).
[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