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
【摘要】金融業的創新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其過程難免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這種負面的影響是遠遠比不上所取的成績的。所以,即使帶來影響,還是要鼓勵如何堅持創新和改革。本文對金融創新的影響和金融改革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革的有效措施方案。
【關鍵詞】金融創新影響與改革
一、金融創新的影響
(一)金融創新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金融創新,加強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豐富了金融市場的交易品種,使金融市場容納越來越多的各類金融資產。尤其是在金融衍生產品不斷增加,品種特征技術越來越強。從衍生產品技術組合設計也可以變換,金融工具和衍生工具如期貨,嫁接,國債期貨,股票期貨。此外,基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參數和性能是設計一個新的衍生產品。
國際金融市場金融創新的融資證券化,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證券發行作為融資方式的重要程度大大超過銀行貸款,具體表現為銀行貸款總額下降,國際證券的發行量急劇上升。兩家商業銀行作為重要的微觀金融主體,資產和負債的增長,資產證券化。商業銀行的總資產中有相當一部分證券資產的形式存在的,商業銀行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國際股市的投資者。此外,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的實施。至于債務證券,是指銀行更加注重于發行浮動利率債券和長期債務融資,并依靠傳統的融資方式定位。此外,商業銀行不僅是國際證券市場的證券發行人,并參與證券業務的證券承銷機構。
(二)金融創新對金融體系的影響
金融創新效應的財務管理制度,金融機構的業務從分離到綜合型轉變。銀行和證券業務是經營為準則,金融系統可以分為分業經營、分業管理和綜合管理和綜合管理模式。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等主要發達國家有一個單獨的操作模式;德國,瑞士和其他歐洲國家采取綜合管理模式。自二十世紀以來,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創新浪潮的推動下,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企業之間的滲透和交叉越來越廣泛,銀行業和證券業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了。
金融創新融資模糊邊界。金融創新使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和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導致金融體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中的結構。根據一般原則的融資,間接融資是銀行信用中介機構融資行為和融資,直接融資是人和投資者不需要直接金融中介。至于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部應該是長期融資為主要目的為標準。融資期限不超過一年的市場和貨幣市場,資本市場。這種解釋和融資體系的四個基本概念,各種財務文件和財務教科書似乎已成為公認的一條金科玉律。然而,金融創新使劃分標準遇到了巨大的挑戰。
二、金融創新的改革
金融改革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強監督國有銀行改革;國有銀行改變了內部管理機制,提高管理效率和監督。然而,為創造新的上市銀行業務系統,與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的歸屬問題上糾纏,而不是維持國有銀行對民營銀行的發展。當私人銀行發展到一定程度,形成了金融市場的有效競爭機制,同時考慮到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
財政體制改革中的產權結構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促進國有銀行;另一方面,促進和發展民營銀行。不改變產權結構,這是不可能建立公平有效的競爭,這是難以擺脫目前的財政困難。改變國有商業銀行治理機制,不上市發行股票,招收一些小股東。允許較大的私營企業和外資銀行的股份,將有助于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管理機制。無論在理論還是實踐中,證明了建立現代企業管理機制的前提是明確產權與市場競爭機制。改革國有銀行產權恐怕比改革國有企業的產權結構是比較困難的。
三、金融改革方案
加入世貿組織,中國的金融業在國際競爭環境背水一戰。放棄壟斷,引入競爭機制,國有銀行是一次脫胎換骨的革命。
首先,在對外開放的同時,首先開放國內市場,形成一批民營銀行,民營銀行國有商業銀行,國有銀行逐步打破壟斷的局面,通過競爭提高質量的國有銀行。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再考慮對外開放,并逐步允許外資銀行進入中國金融市場。
其次,繼續保持國有銀行對國內金融市場的壟斷。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成熟,允許外資銀行進入國內市場。總之,國有銀行壟斷會消失。或是我們通過建立一個私人銀行打破金融壟斷,或被動地打破了國外壟斷的銀行。
因為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民營銀行,民營銀行是非常小的規模。私人銀行需要幾年成為長期。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小型私人銀行制度創新的意義比實際業務的國有銀行要多。在這個時候,面對外資銀行的競爭,私人銀行的挑戰,也不用擔心。
四、總結
本文通過對金融創新的影響和金融改革進行了分析,清醒地認識了金融創新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和金融創新對金融體系的影響。然而,金融改革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強監督國有銀行的改革,改變國有銀行的內部管理機制及提高管理效率和監督。面對加入世貿組織給我國金融業在國際競爭環境,金融改革應當首先對外開放的同時先開放內部市場,形成一批民營銀行,民營銀行挑戰國有商業銀行,逐步打破國有銀行壟斷的局面,通過競爭提高國有銀行的質量。考慮本國的競爭環境,再考慮對外開放,并逐步允許外資銀行進入中國金融市場。其次,繼續保持國有銀行對國內金融市場的壟斷局面。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到期,允許外資銀行進入國內市場。現在我們面臨的問題是避免金融危機的前提下推進金融改革,拖延戰術度過難關并求取創新改革。另外,如果沒有充分的研究和準備就實施上市國有商業銀行,有可能將金融改革引入歧途。
參考文獻
[1]胡珀,孫建華.試論金融創新與金融創新風險防范[J].金融與經濟,2008 第4期.
[2]何德旭,王卉彤.金融創新效應的理論評述[J].財經問題研究,2008, 第12期.
[3]戴相龍.對中國金融改革主要問題的思考[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2002 第8期.
[4]曹曉蕾.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影響新探[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9 第4期.
(責任編輯:唐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