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業銀行在現代經濟活動中有信用中介、金融服務和調節經濟等職能,在國民經濟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商業銀行的社會責任意識強弱直接影響到社會的穩定與和諧。本文以金融危機的原因提出了商業銀行承擔社會責任的必要性,并通過對商業銀行社會責任的定義,構建了商業銀行社會責任模型,并著重探討了商業銀行在“綠色信貸”及農村弱勢金融等方面的社會責任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社會責任綠色信貸弱勢金融
一、前言
2008年因美國次貸危機而衍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使得國家乃至全球經濟停滯不前甚至衰退,但究其原因卻是銀行體系發生了嚴重的危機,不負責任的銀行企業唯利是圖,單純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使社會蒙受巨大損失。由此可見,銀行經營成敗直接關系到社會穩定。銀行作為社會資金的調配者,其資金的來源以負債為主,是一個具有很大外部性的行業,對經濟的和諧發展也有重大作用。而在我國商業銀行經營還有很大的壟斷性,正是這些特殊性及其獨特的社會地位決定了它必須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而且還要比其他一般企業承擔更大更多的社會責任。
二、社會責任的概念
商業銀行的社會責任,主要指商業銀行對其利益相關者所承擔的經濟、法律、道德和慈善方面的責任,即商業銀行在依法合理地追求股東及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對銀行非股東利益相關者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并主動引導社會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維護和增進金融業的穩定與發展乃至整個社會和諧發展。
三、商業銀行社會責任的模型
(1)經濟責任。經濟責任是商業銀行社會責任的基礎,是其承擔其他責任的前提,也是商業銀行發展的必然要求。商業銀行的經濟責任包括維護國家金融穩定;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滿足社會各層次的相關需要,并保障公眾資產的安全;為股東謀取最大利潤,不斷創造利潤和財富和促進社會上的資金效用最大化等。經濟責任是商業銀行首先要履行的社會責任,它不僅促進銀行自身的快速發展,同時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具有較大的正外部性。經濟責任的承擔,不僅促進了銀行自身的發展,促進金融也穩定健康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整個社會的資源優化配置,提高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效性。從而也為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
(2)法律責任。商業銀行作為社會經濟的樞紐,對金融環境的穩定和社會的和諧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企業都是以營利為目的,商業銀行也不例外,因而為避免商業銀行單純的追求經濟的利益,法律規定了商業銀行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是對商業銀行的一種強行約束。因此商業銀行的法律責任包括遵守國家制定的法律法規,幫助政府監督社會資金交易、依法納稅、保護客戶法律權益、維護員工的法律權利和遵循環境保護條律等。銀行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要考慮自身行動的負外部性。比如觸犯法律,使員工受損,使廣大消費者受損。這些都就將對社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商業銀行在考慮銀行發展、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必須考慮自身的法律責任,必要時應主動犧牲追求利潤的代價,切實承擔好法律責任和義務。
(3)道德責任。商業銀行在發展的過程中還需要具備道德責任,自覺滿足日益增長的利益相關者或是社會成員的期望。商業銀行的道德責任包含了積極投身對社區建設、維護股東權利和對員工激勵及關愛、幫助消費者了解貨幣與金融知識,提供優質服務以及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保護,促進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等。社區為銀行提供了基礎設施等方面的保障條件,商業銀行也應積極主動參與社區的建設活動,利用自身的產品和技術優勢扶持社區的文化教育事業,舉辦銀行服務、金融知識宣傳等活動,不僅能為社區建設做出貢獻,而且能擴大銀行自身的知名度,提高企業的良好聲譽,樹立其作為“社會公民”的良好形象。在保護環境方面,銀行可以通過對紙張重復利用或是間接通過信貸控制,如以綠色價值觀為指導,實施“綠色信貸”工程,通過信貸制度控制或減少可能對環境有破壞的貸款項目,或貸款支持科研機構或企業開發節能環保的新技術,減少貸款客戶可能對大氣和河流帶來的污染,以保護自然環境,造福子孫后代。
(4) 慈善責任。慈善責任也是商業銀行的重要責任之一,由于社會的不均衡發展需要商業銀行主動的承擔慈善責任,以促進社會快速有序的發展。商業銀行慈善責任主要表現在農村、社會福利和公共事業等。比如大力發展農村等領域的弱勢金融 。格拉明銀行就是很好的例子,它向農戶提供無抵押短期小額貸款,貧困者在自愿的基礎上組成貸款小組,相互幫助選擇項目,監督項目實施,相互承擔還貸責任。這使得該行資產質量良好,還款率高達98.89%。因此商業銀行在護持農村發展,加大農村信貸力度的同時,更多的提供業務指導以及資產風險評估,與農民共同努力幫助他們脫貧致富。此外還可以積極出資或貸款支持公共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醫療設施的改善;設立各種救助基金、獎勵基金,資助弱勢群體、資助貧困學生、救助災害等;開展對口扶貧支援,進行慈善捐款和其他救助活動等有助于社會和諧發展的責任。
四、總結
在新的經濟形式下,尤其是我國商業銀行的特殊性地位,要求銀行在各個方面履行其社會責任。在不斷完善銀行內部管理和發展的水平基礎上,積極履行相應的經濟、法律、道德、慈善責任。以可持續發展觀為指導,實施“綠色信貸”,支持低碳經濟的發展,減少碳排放量。同時加強對農村弱勢金融的扶持,加快農村的脫貧致富步伐。這不僅使整個社會的效益提高,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維護社會和諧與穩定,同時長期來看對銀行也是非常有利的,提高其自身的信譽,增加其品牌效應。
參考文獻
[1]Bowen.H.R.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Businessman[M].New York:Harpor&Row.1953.
[2]Friedman M,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N],New York Times,1 970.
[3]張婧,陳曦.我國金融機構企業社會責任[J].金融經濟,2008(14).
[4]林毅夫.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經濟學分析[N].中華工商時報,2006:7-8.
作者簡介:鐘珂(1990-),女,四川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9級國際商務本科生,研究方向:國際貿易、企業管理。
(責任編輯:趙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