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影子銀行的迅速發展,其對經濟的發展和宏觀調控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本文通過對影子銀行的研究,分析其相關的金融風險,并探究對影子銀行的監管。
【關鍵詞】金融風險宏觀調控監管
一、相關定義
影子銀行一般是指行使著銀行的功能卻不受監管或少受監管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包括其工具和產品。影子銀行體系的具體構成主要有投資銀行、對沖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結構投資載體、貨幣市場基金以及擔保債務憑證、信用違約互換、資產支持商業票據、再回購協議等機構、工具和產品。在我國,影子銀行主要表現為“銀信合作”和地下錢莊等金融形式。它有很復雜的機構設計,并且信息不怎么公開,常采用批發形式, 自身的杠桿率也是很高。
二、影子銀行和相應的金融風險
隨著中國式影子銀行開始壯大規模,各方參與者都在資本逐利的驅動下紛紛加入高利貸市場。在我國,經過一輪又一輪的貨幣政策緊縮之后,正規銀行貸款渠道已難以解決地產開發商的資金饑渴,亦難以滿足各地大規模城市化的投資沖動,更難接濟中小型企業。于是影子銀行體系便開始大肆擴張,逐步吞噬中國傳統金融體系的原有勢力范圍,逐步替代傳統銀行業的經營范圍。
在現行情況下,中國的影子銀行是以非傳統銀行信貸方式提供融資的系統。銀行的資產證券化,委托貸款,理財產品以及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信托,基金,集合理財,非銀行主體間的直接借貸活動大都可以納入這一系統,在現行的條件下,由于中國逐漸縮緊銀根,商業銀行所能提供的貸款數額有限,而且商業銀行本身對風險控制較為嚴格,對于一些風險大的,或者說雖然風險不是很多,但卻不能提供足夠多的擔保和信用的貸款,一般都難從商業銀行獲得貸款。于是影子銀行正是看準了這種態勢,以提供各種理財產品和其他一些衍生品的方式,向社會募集資金,并且提供較高的收益率,而在進行借貸的時候,又是很高的利率。雖然這種利率很高,但是很多難以獲得資金的中小型企業和一些風險大的項目還是樂于向其貸款,籌集資金,因為它們自身很難獲得資金,不過金融風險便由此產生了。
一旦獲得貸款的機構不能實現預期的收益率,不能產生足夠多的現金流來償還貸款及相應的利息的話,即發生資金鏈的斷裂,這個時候,影子銀行就收不回貸款,無法提供自己承諾的利息,于是,金融風險便誕生了,社會大眾無法獲得自己的利息甚至無法收回自己的本金,那么對社會來說就是一場危機,甚至會出現影子銀行的倒閉,社會大眾的破產,這個影響是極其深遠的。一旦影子銀行出了問題,還是得要由國家給予最后的救助,虧損的是國家的資金,是人民大眾的自己,所以,最終受害的還是全社會的普通大眾。
三、影子銀行對宏觀政策的影響
影子銀行的存在,使央行的每一次調控宛如重拳打在棉花上,收不到政策預期的效果。其作用機理是:在低利率、高存款準備金率的政策環境下,銀行有限的資金主要流向強勢大企業,中小企業所獲資金甚少。為了維持生存,中小企業不得不以高得多的利率從財務公司、地下錢莊、典當行等影子銀行借入資金。“影子銀行”巨大的利差空間,又反過來誘使銀行資金越過重重監管“曲線”流向“影子銀行”。這一過程會使央行的數量型調控工具和價格型調控工具失效:存款準備金率高得嚇人,但是貸款總額并沒見少多少;法定貸款利率水平看起來比較低,但企業得到的貸款利率其實很高,央行“壓低貸款利率,緩企業困難”的愿望落空。
影子銀行擾亂了國家調控的整體部署,過分追逐利益而疏于防范風險,真的出現風險時卻需要國家出面收拾爛攤子。而且,在企業和居民都比較困難的宏觀調控形勢下,大量社會財富向“影子銀行”集中,本身也存在一個“資本倫理”問題。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講,影子銀行因少有人為干預而反應十分靈敏,能真實地反映資本的流向、規模和興趣所在,甚至是傳統銀行的有益補充。
四、影子的監管
由于影子銀行有較大的金融風險并且影響著宏觀政策,因此,加強其監管很為重要,對影子銀行監管可以從如下方面進行:首先,對于一些較小的普通影響較小的自然人和規模較小的一些金融業務,只要不產生對社會較大的危害或者不做一些違法亂紀的行為,可以在它們身上投入較少的精力。其次,對于一些影響重大的,嚴重擾亂金融秩序的影子銀行行為,應該采取重點監控,因為這些一般規模較大,產品種類較多,因此對整個社會的影響也更多,一旦放任它的話,可能影響宏觀調控,并且一旦發生危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并且監管的時候,也應該注意分責監管,地方與中央,直接管理部門和間接管理部門。
最后,堅持關注跨業合作傳統銀行業務之外的新業務、新產品以及加強監管。既要特別加強現有商業銀行理財現金池以及開展委托貸款業務、資產證券化業務的監管,也要加快非銀行金融機構與銀行機構同“度量衡”監管的步伐,避免影子銀行產生于銀行業金融機構內部因為監管套利,同時還要加強證券、保險等領域的影子銀行監管。
參考文獻
[1]鄭陽.影子銀行--信貸擴張的新模式[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0年11期.
[2]廖夢捷.論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J].商場現代化,2010年23期.
[3]李旭.中國的影子銀行問題及監管[J].中國外資,2011年20期.
作者簡介:劉洲源(1989-),男,四川宜賓,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碩士,研究方向:公司金融。
(責任編輯:趙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