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騰
[摘要]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時期,外向型經濟正穩定發展。然而,由于我國整體產業結構不合理,使得整個出口產品競爭力不強,已經嚴重制約我國出口經濟的發展以及出口規模的擴大。因此,為了讓中國產品出口穩定增長,筆者認為,應當從中國當前的基本經濟狀況出發,盡快在傳統產業中以競爭優勢替代比較優勢,適時調整中國的外貿出口戰略,積極培育新的主導產業,創造新的國際競爭優勢,合理利用外資,實現結構型出口增長方式的轉變來促進對外貿易的增長。
[關鍵詞]出口結構 原因分析 對策研究
一、當前我國出口產品結構的現實情況與問題分析
總的來說,我國出口產品的結構在逐年的轉變發展。尤其是2011年,初級產品在出口產品類別中占9.8%,工業產品在出口產品類別中占90.2%。其中高新技術產品總的交易額達到了8654.6億美元,幾乎占了出口總交易額的一半,高達49.1%。其中知識技術型產品出口同比有所增長,交易額為4567.4億美元,占總出口交易額的21.6%。基本上可以說,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出口產品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面對與解決。
1.加工貿易類比重大,經濟效益普遍不高。從有關的統計情況來分析,我們國家的工業產品,尤其是高新技術產品在出口產品中的比例已經達到了很高。但是我們必須清楚的是,在出口的高新技術產品中,有很大一部分還是加工貿易產品。根據國家相關機構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的加工貿易產品交易額10344.5億, 占出口產品交易總額的56.4%,并且這個比例每年都在增加。筆者認為,不難理解的是,盡管加工貿易類型的產品對于我國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起著巨大的作用,也占了出口產品交易額的很大比例,但是這種類型產品主要是對進口產品進行加工后出口,真正產生利潤的是附加在產品加工過程中的附加值,其利潤空間不高,這也導致我們國家出口交易額總體高,而經濟效益確普通不高的現象
2.高新技術產品所占比不大,函待提高。總體來說,我國出口的高新技術產品每年都在增長,交易額也在逐年增加,其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2011年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交易額為2000年的613%,從2001年開始,每年都保持著較強的增長趨勢,并且在出口產品交易總額中所占的比重也每年都在增加。然而當前制約我國出口產品結構的主要不足在于高新技術產品占我國出口產品的份額不夠高,不僅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甚至還低于很多發展中國家的水平。因此,目前函待解決的主要問題應當是出臺政策扶持和鼓勵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加強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另外應當引起我們重視的是,當前我國出口的高新技術產品利潤值較低,相當大的一部分是以貿易加工形式出口,這表明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企業自主知識產權研發能力低,企業盈利規模小。
3. 國有企業發展不足,外商企業比重大,盡管我國出口產品結構逐年優化,但我們也要有深刻的認識。2011年,外商企業在我國的出口總額中所占比例高達58.5%,而我國企業只占41.5%。2001年到2011年這十年期間,外商企業在我國出口產品交易總額的比重由49%上升到78%,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我們出口產品結構的優化相當大程度是靠外資企業拉動的,我國企業還有發展的空間。
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即當前我國出口的增長方式還是為依靠數量的粗放型增長,經濟效益不高。盡管我國出口產品結構在逐步優化,但我們也應當不得不重視上述問題,實際上,我國出口產品結構,尤其是國內企業出口產品結構優化的空間還很大,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二、加強我國出口產品結構調整的對策建議
如何合理的調整我國出口產品結構,使之能夠滿足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從而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增長,出口結構的調整對策的分析就顯得非常重要,根據前文所述,筆者認為調整我國產品出口結構,應當根據我國出口貿易的經濟發展總體情況出發,采取戰略性調整和適應性調整,形成產業結構演進與出口商品結構優化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聯動機制。具體對策建議是:
1 . 盡快發展競爭優勢,以競爭優勢替代比較優勢促進傳統產業發展。按照經濟學理論來說,無論是比較成本說,還是資源稟賦說,都認為比較優勢是產品某種形式的競爭優勢。因此我們應當通過在傳統產業中建立競爭優勢來調整出口產品結構,并在某些領域以競爭優勢代替比較優勢,促進對外貿易的增加。
2.必要時應當調整對外出口貿易戰略。從有利于調整出口產品結構的角度而言,我們應當盡快實現國家對外貿易發展的國際競爭戰略,并根據對外貿易發展的階段適時調整國家整體競爭力導向戰略,加快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更新換代。為了能夠有效地提高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筆者認為,在未來的發展戰略上,我們應當堅持加大對出口產品結構的優化力度,并根據國際經濟形勢發展需要適時調整國家對外貿易戰略。
3.積極培育新的主導產業,創造新的國際競爭優勢。過去我們國家對外貿易的增長方式主要是依靠勞動密集型增長,該種模式對于我國經濟發展的優勢在于充分發揮了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現實國情,然而,該種模式中初級產品仍然占出口產品很大的比重,經濟附加值比較低,并且已經不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新需要了。因而,我們要轉變經濟發展思想,積極培育新的主導產業,以競爭優勢替代比較優勢,通過技術引導生產力發展,以新技術新產品打入國際市場,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創造新興主導產業再創國際競爭優勢。
4.應當實施戰略性貿易政策,扶持我國出口產品企業。筆者認為,要想根本性調整我國出口產品結構,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還應當重點實施戰略性貿易政策,加大力度扶持出口產品企業,鼓勵高新技術企業產品發展自主創新能力,實現產業結構升級,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居于主動地位。
5.充分利用外資,引進技術,加快實現結構型出口增長方式的轉變。多年來,引進外資對于解決我國經濟發展資金問題以及技術問題無疑發揮了巨大作用。因此,未來調整出口產品結構還應當進一步利用外資的資源優勢,引導外資投向高新技術企業,加強對外資投向的宏觀引導和產業政策,避免以犧牲長遠發展為代價的短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