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菲 郝云華 趙媛媛
[摘要]服飾是人類審美發展進程的重要性標示,在蘊涵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的同時,也與其自身的適應功能性息息相關。元江花腰傣服飾中的挑花工藝完美的結合了服裝的物質功能性和精神功能性的結合。
[關鍵詞]元江花腰傣 挑花工藝 審美 服飾功能性
一、元江花腰傣生態地環境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隸屬于地處云南省中南部的玉溪市,地理坐標為東經101°39′~102°22′、北緯23°18′~23°55′,東接石屏,南接紅河,西近墨江縣,北靠新平縣。其山川毓秀。有天然溫室制成,縣區內,山壩相間,導致立體氣候突出。
二、元江花腰傣挑花工藝簡介
1. 元江花腰傣由來和服飾簡介
史料記載,元江花腰傣有挑金擔銀而來的說法,公元前5世紀至1世紀,古越人建立了強大的古滇國。秦朝統一中國,苛政連連,古滇國被迫南遷,王室的一支穿戴著華麗的花腰傣服飾,歷經艱險,看到“蕉倒抽芽”以為到達了安全地帶,駐留下來繁衍后代,便是花腰傣的前身。元江花腰傣服飾以絢麗多彩,富貴典雅著稱。元江花腰傣服飾,盛裝之下的面料以考究的綢緞居多,且刺繡精美,全身掛滿銀飾琳瑯滿目,全套衣飾穿戴,足有數十斤之重幾乎無法從事勞動,王室貴族遺風不言而喻。但細看之下,元江傣族婦女服裝亦是在短上衣和筒裙為基礎上進行裝飾,腰間束著層層彩帶,挑花刺繡出五彩斑斕的精美紋樣,五彩的櫻穗,耀眼的銀泡、銀鈴、銀質首飾更是掛滿全身。
2.元江花腰傣服飾挑花工藝
挑花工藝作為裝飾手法隸屬于刺繡的一種,也是抽紗工種的一種,利用的布料的經緯交織成的網格空間挑出許多的很小的十字,用各色絲線進行組合穿插繡制來構成圖案。在現代生活中通俗稱之為“十字繡”、“十字挑花”,針腳成十字的稱之為十字繡法,針腳呈現一字的為平線繡。元江花腰傣服飾挑花工藝以平線繡來完成邊緣地帶,主題內容多以十字花繡填充,使得中心表達更加豐滿。
十字挑花工藝簡單易學,且有規律性。應用在服裝上,效果立體明顯,色澤絢麗,成為元江花腰傣服飾的首選裝飾方式。
三、元江花腰傣挑花工藝存的服裝功能性中物質功能和精神功能的結合
服裝發展之初最大的功能性就是適應環境,保護人體。元江地區地處壩間,溫度全年較高,故而在服裝的制作和裝飾過程中要主要通風散熱,以達到人體需求舒適的溫度,在生存階段的服裝,對應于外界自然環境和自身的感知生理,更多內在表現是為了自己活著而穿的。滿足服裝的基礎物質功能后,隨著人類審美觀念的發展,服裝的精神功能多表現在服飾的裝飾上,與服飾物質功能的的“內向性”特征相反,服飾的精神功能的“外向性”促使,人在穿衣的目的具有了展示自己的身份,表現出自己的品位,是穿給別人看的。而十字挑花工藝是如何完美的賦予了元江花腰傣服飾精神和物質雙重功能的呢?
首先花腰傣服飾除去銀器的裝飾之所以有著繁花漸欲迷人眼的效果,最大得益于挑花工藝的完美運用。挑花以針跡可劃分為一字繡多用于邊緣的處理、十字繡(平線繡)繡制規整韻律感十足的中心圖案,兩者共同營造出花腰傣服飾立體感強烈的效果。元江地處干熱河谷氣候,服裝物質功能是以保護人體,適應生存環境為首要,那么元江花腰傣服飾必須起到通風散熱的效果,除面料的物理性要滿足這個特性,審美功能誘使下,面料的裝飾手法也要滿足這一基本需求。挑花工藝利用布料經緯交織進行交錯,既滿足服裝內容豐腴,也不影響透氣通風人體物理性能的需要度,同時元江花腰傣作為傣族的支系,花腰傣服裝工藝復雜,耗時長,飾品貴重,一套少則幾千,多則幾萬,沐浴作為是其每天必做的生活活動,說明了花腰傣人對于潔凈度的高要求,服裝相應也洗滌較為頻繁。無疑要求服飾最大程度上的具有抗衰老性和耐磨性,挑花工藝交錯穿插,線線壓制。無疑就增強了服飾的牢固度。元江花腰傣挑花工藝多以針架成斜十字作為組成元素最小的點,以此組合成多種紋樣。且十字挑花工藝多是追求正面紋樣整齊,反面以直線排列,以節省線的用量,控制成本以及減少服裝的重量。挑花工藝的運用于元江花腰傣服飾中聚集物質性、精神性、經濟性為一體取得了三贏收益。
四、結論
服飾是人類審美發展進程的重要性標示,在蘊涵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的同時,也與其自身的適應功能性息息相關。元江花腰傣服飾中的挑花工藝完美的結合了服裝的物質功能性和精神功能性的結合。
隨著民族熱的興起,元江花腰傣服飾受到了很多的關注目光,挑花工藝作為花腰傣服飾的主要裝飾手段,具有的獨特的藝術形式,很好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民族元素,民族元素尤其是東方元素的抽離是現代服飾設計的寵兒。民族元素是現代服飾設計的軸心,只有民族的才是民族的,什么是民族元素,就是從表面的形式中抽離出來的精髓。傳統的元江傣族民族服飾,對于人身體的關懷是柔潤,外在的變現是古樸華麗的。值得我們在現代服飾設計中借鑒、吸取、應用,更好的發揚好我國的民族文化藝術裝飾手法。
參考文獻:
[1]江應樑.《傣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M],1983年
[2]趙世林,武瓊華.《傣族文化志》[M],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
[3]云南省歷史研究所.《云南少數民族》[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4]張元慶.傣族[M],民族出版社,1984年
[5]李昆生.周文林主編,《云南少數民族服飾》[M],云南美術出版社,2002年
[6]《云南少數民族圖庫》編委會編著,傣族—云南少數民族圖庫[M],周文林主編,云南美術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