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慶
[摘要]國際嚴峻的經濟形勢使各國的失業率節節攀升,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以及經濟的迅速發展對我國就業市場也產生了較大沖擊。如今的大學生面臨就業高不成低不就的雙重壓力。要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需要結合國內外形勢政策,從政府、高校、社會和大學生自身出發,合理分配,統籌兼顧,依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政策,這樣才能充分打開就業市場,讓大學生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關鍵詞]失業率 就業 形勢政策
一、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
1.國際經濟形勢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
世界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各國的經濟都受到了一定比例的影響,中國經濟亦如此。據報道,2008年我國GDP同比增長9%,經濟增速降至個位數。2009年~2012年國民經濟增速目標為8%。國民經濟增速下降,造成社會就業難度增大,就業需求不景氣。
受此影響,不少海外留學生因國外經濟不景氣回國,給國內就業市場帶來不小的沖擊,加上一些中小型企業破產之后,內部具有豐富經營與管理經驗的人重新就業,學歷低的人搶占低端就業市場等因素,造成新形勢下就業市場強烈競爭局面,由于招聘人才門檻越來越高、而相應的招聘崗位數量并沒增加,更加重了當代應屆大學生的就業壓力。
2.全球新形勢對當代大學生就業的影響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國家對其調整高度重視。加上世界各國經濟發展都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面臨全球化格局的新形勢,我國要想在其中占據有利的位置。就必須大力培養具有全局意識的高科技人才,適應世界發展形勢。
隨著傳統產業不斷衰落、新興產業不斷興起,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轉向了技術型,我國新時期的優秀人才必須學會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掌握各種新科技、新手段。為我國新一輪改革大潮做出自己的貢獻。
總之,經濟結構變化愈演愈烈,產業結構調整不斷加快,當代大學生面臨的失業問題越來越嚴重。此時,具備新興知識的高校畢業生必將更受歡迎。
二、大學生就業對策分析
1.政府鼓勵大學生提高就業意識
經濟增長是解決就業問題的不竭動力和源泉,政府應逐步合理調節大學生供給,適度控制高校的擴招規模,面對我國大學生就業難的局面,政府把擴招之初的年近50%的規模壓縮到5%,2008年又進一步提出壓縮到4%和3%。政府應強化對大學生就業的宏觀調控機制,建立促進吸納就業的利益驅動機制和引導就業方向的政策激勵機制,完善高校就業工作考核評價體系。鼓勵高校大學生自主創業。
2.高校幫助大學生提高就業意識
高校通過開設就業課程、設立創新創業基金、出臺學生創新創業獎勵條例、開展形式多樣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活動等方式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意識。
學校也可采取更加針對性的培養手段加強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并且著力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通過不斷實施教學改革來提高學生的就業意識。如學校按學科大類招生、培養復合型人才;實施主輔修制,拓寬學生知識結構;實施人才培養創新工程,培養個性化人才;提高師資隊伍建設;實施教育質量監控工程,保障人才培養的質量等方法。
3.社會幫助大學生提高認識
大學生順利就業與否,與社會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擇業觀的影響至關重要。當前形勢下,社會和用人單位專家容易對大學生健康歧視、性別歧視、教育背景歧視、工作經歷歧視等,對當代大學生的就業產生了較大影響。
家庭是促進大學生順利就業的一道不可忽視的力量。父母的價值觀念影響自己孩子的價值取向。一個家庭除了教育自己孩子的功能外,還承擔著社會勞動力的培養重任,在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上,家長也必須轉變自己的觀念,確立正確的育子觀、成才觀,鼓勵子女在艱苦環境中鍛煉成長、艱苦創業,干出自己的一番事業。
4.大學生自身調整就業意識
在國際金融危機傳導的背景下,樹立正確就業與創業理念是大學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第一,大學生改變以往對“天之驕子”的傳統認識,學會在國際金融危機新背景下找準自己的就業定位。
第二,大學生要變“被動就業”和“依賴就業”為“主動擇業”和“自主創業”,樹立自主擇業和自主創業思想。
參考文獻:
[1]李鳴.國際金融危機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分析與應對 .高等教育出版社社政出版中心,北京100029
[2]許經勇 .關鍵在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論周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J].南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1).
[3]馬云澤,吳昊坤.產業結構調整、高等教育改革與大學生就業(南開大學經濟學系,天津300071)
[4]中國新聞網.《教育部承認1999年高校擴招太急導致如今就業難》,2008年10月9日。
[5] 姚裕群,李從國.促進我國大學生就業的對策體系研究(1.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北京100872;2.河南大學環境與規劃學院,河南開封47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