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俊武
為了適應全區教育從外延式擴張轉向內涵式發展的新形勢和新要求,辦人民滿意教育,我們提出把“實施‘三名工程,打造高效課堂”作為今后一個時期全區教育重點工作,目的是以高效課堂建設為抓手,實現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標。
在推進教育改革的同時,全區各級各類學校積極探索、科學實踐、扎實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對于高效課堂建設等問題進行了一些有益思考。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進一步增強高效課堂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國家立足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提升綜合國力的重大戰略決策。站在歷史大背景下,反觀教育現狀,與之相適應的教材包括高考命題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實現了從“考知識”到“考能力”的轉變。但由于受傳統教學思想束縛和思維定勢影響,在中小學課堂教學中“填鴨式”、“滿堂灌”現象仍然普遍存在,學生學得苦,教師教得累,但教學效果不明顯,教育質量難以提高。部分教師因為簡單、機械的重復勞動,出現了職業倦怠、責任缺失,甚至師德失范。學生的書包越背越沉,課業負擔越來越重,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厭學、逃學,甚至輟學。如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如何提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要從根本上破解這些難題,唯一的出路就是建設高效課堂。
在全區中小學大力推進高效課堂建設,不是心血來潮,更不是搞花架子、搞形式,而是提高教學質量和全區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是落實新課程理念的重大舉措,是激活教師隊伍的有效手段,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終身發展根本保證,更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力抓手。
從目前全國高效課堂建設區域推進的形勢看,既有《國家教育規劃綱要》和一線專家的引領,又有全國各地各類學校的成功實踐,高效課堂建設的推進,是大勢所趨,形勢所迫,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區6個區級實驗基地和多所學校的先行試點,已經積累一些成功經驗,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目前我們已經不是考慮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要思考怎樣“做好”的問題。因此,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從教育改革發展的大趨勢、大潮流來思考和看待高效課堂建設工作,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堅持以積極進取、腳踏實地的敬業精神和工作態度投入到高效課堂建設工作中來是每一位教職員工都必須做到的。
二、抓住根本,明確內涵,準確把握高效課堂建設的方向
教育是一門科學,光有激情和熱情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正確的思想,科學的態度和方法。高效是相對低效或者無效而言的,課堂的高效始于教師,源于學生。高效課堂是一種理想課堂,其意義是為教學提供一種動力和導向作用,也是教師追求的一種教學境界。高效課堂建設是一切圍繞學生、服務學生、發展學生的建設。高效課堂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建設高效課堂,表面上看是新的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其實質是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的轉變,學校細節管理的提升,教師職業精神的培育,學生學習習慣、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社交能力、語言表達等能力的培養,繼承、揚棄、創新、發展的任務非常艱巨,我們任重而道遠。
1. 強化培訓,更新理念。加強學習、強化培訓是轉變教師觀念的重要策略。當前,最迫切的是要解決教師思想認識不到位、理論積淀不深厚、基本模式不了解的問題。各級各類學校需要結合本校實際,組織教師加強理論學習,深刻領會高效課堂理論和模式的精神實質,消除思想上的顧慮和實踐中的困惑;通過集中培訓、示范觀摩、專題研討、聽課評課等形式,力爭在全區教師隊伍中形成把學習作為一種生活態度、工作責任、自覺追求的良好氛圍,努力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同時,教研室及時跟進,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采取送培到校、開展論壇、網上交流等多種形式,為高效課堂建設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和理論基礎。
2. 深化內涵,注重實效。推進高效課堂建設的目的,最終是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從全國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來看,無論是江蘇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山東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還是山西太谷的“二十四字教學法”,其核心都體現了“以學定教”、“先學后導”的基本理念,實現由“教”中心向“學”中心轉變,放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探究展示的機會交給學生,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歸納方法,提升能力。這些都是和六模塊“3+X”教學模式的理念相一致的。所以,我們必須潛心研究六模塊“3+X”教學模式蘊含的教育內涵和思想方法,引導教師在實踐中感悟,領悟其實質,掌握其要領,根據學科、課型等,不斷創新深化,最終形成自己的變式。
要結合高效課堂建設推進情況,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和考核細則,創新管理模式,落實高效課堂文化建設和自主管理的各項要求,以扎實的過程換取滿意的結果。注重實際效果。始終堅持質量至上的原則,在大膽實踐的同時,嚴把質量關口,注重課堂檢測,隨時對教學效果進行分析,查找原因,及時整改,確保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3. 加強教研,關注細節。首先要加強校本教研。目前,高效課堂建設已經由學習實踐階段進入研討完善階段,出現的問題是具體而繁多的,也是十分正常的。所以,我們必須堅持“問題即課堂、教學即研究、解決即成果”的思路,引領廣大教師有效解決高效課堂建設中的現實問題。同時,要堅持課題帶動戰略,大力倡導小課題研究,確保研有成效。其次要關注教學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從高效課堂的實踐看,主要存在如何落實學生先學、導學案設計、小組合作學習、學困生幫扶、師生如何評價等一系列細節問題。要積極引領教師及時審視和對照自己的教學行為,只有不回避、不退縮,在實踐中解決,才能確保課堂高效。第三要提倡個人反思。教學反思是促進教師不斷成長的有效形式,是教訓的汲取和經驗的積累,多一份反思,就多一份提高,要重點反思模式建構的制約元素,反思如何尋求導學案與課堂模式的有效融合,努力把日常教學工作與教學反思融為一體,在反思中獲得啟迪和智慧,有力推動高效課堂模式的構建。
三、堅定信心,示范引領,推動高效課堂建設向縱深發展
1. 多方配合,形成合力。高效課堂建設關系到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只有多方協作,形成合力,才能確保實效。全國各地名校的經驗告訴我們,只有用行政的手段強力推動,才能保證新教學模式的全面推廣。我們要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建立主要領導親自抓,教研室和相關股室具體抓,教研人員經常深入課堂,形成全員抓課堂教學質量的格局。各學校校長親自抓課堂教學,立足實際,認真謀劃,及時解決推進中存在的具體問題,積極穩妥地推進高效課堂建設。我們必須明確,校長是一校之魂,是高效課堂建設的實踐者和領導者,是關乎我區高效課堂建設成敗的關鍵和直接責任人,要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課堂教學上,要到教師中去、到學生中去、到課堂中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為高效課堂建設提供強有力的行政支持、專業引領和后勤保障,把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內涵發展植根于課堂的高效上,把高效課堂建設作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主要抓手和突破口,促進學生成長,打造名師團隊,推動學校快速發展。
2. 培植典型,示范引領。典型是激發前進的動力。各學校要精心培植高效課堂建設中的典型班級、典型個人,讓廣大教師學有榜樣,趕有目標。按照觀念革新快、學習勁頭足、實踐熱情高、方式轉變快、教學效果好的標準樹立典型教師,讓他們上示范課、做經驗講座。按照自主學習習慣好、合作學習興趣濃、探究學習效果好的標準樹立典型班級。把他們的做法和成效第一時間展示在其他教師和班級面前。要發揮他們的典型帶動作用,以點帶面,有效輻射,努力推進高效課堂建設工作向縱深發展。
3. 強化督導,嚴格獎懲。我們將進一步完善督導、評價和激勵機制,對高效課堂建設情況進行全程監控,定期督查,并將推廣的面是否廣,推廣的度是否深,推廣的效果是否明顯作為評價先進學校、優秀教師、優秀校長的重要依據。教研室要認真做好高效課堂建設活動的組織實施和業務指導,加大對高效課堂建設中取得突出成績的典型學校、典型教師的宣傳力度。各學區、學校要積極完善高效課堂建設評價獎勵辦法,充分發揮評價機制的杠桿作用,調動廣大教師工作積極性。
推動高效課堂建設,辦人民滿意教育任重而道遠,我們將長抓不懈,努力實現優質教育真正為全民所享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