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東玲
〔關鍵詞〕 新課改;合作學習;教學
方法;角色轉換
〔中圖分類號〕 G4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24—0062—01
新課程改革賦予教師新的任務,對教師有了新的期待,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評判者、喋喋不休的說教者,而是要求教師站在更高的臺階上,引領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要求我們始終以飽滿的熱情,親和的態度,熱切的關注和持久的耐心去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有針對性地預設課堂活動,精講多練,培養學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究與質疑的學習品質,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形成活而不亂的課堂氛圍。
因此,只有合理地預設課堂教學活動,才能生成良性的知識體系,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的教師往往傾向于采用“結構化”、“封閉化”和“權力型”的控制方式,非常強調學生對教科書內容知識的記憶與內化。在這種控制方式下,教科書提供的知識占絕對優勢,教師個人的知識只是一種點綴,幾乎沒有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而新課程要求我們更多地采用“非結構”、“開放式”的控制方式,注重學生的創新品質和創新能力。因而教科書知識的比例要相對縮小,而互動產生新知識的比例要放大。這是對傳統“權力型”教學方式的挑戰,也是新課程給我們設置的新課題。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普遍采用這種富有創意的教學方法,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國內,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也十分重視合作精神的培養。然而,合作的形式依然比較單一,僅限于課堂的分組活動。于是,在近一年的教學活動中,筆者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將合作學習不僅運用到課堂教學,而且將其延伸到課前預習及課外活動中,并且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果。因此,筆者就此問題談談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預習在過去的教學中或者是學習中常常都是被忽略的一環,因為預習工作有很大的彈性,而且短時間內不易見效,所以預習工作一直被認為是可有可無的一環。于是我從教師、學生最容易忽略的預習環節入手,運用合作手段,發動學生以組為單位分工合作,查找、分析、整合資料。甚至讓學生以某個單元內容為主題,設計組織一次英語知識競賽,在不斷變換的形式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師生合作互動、生生合作交流,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的意識得以增強,學生的個性和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在一定程度上沖出了“英語學習只靠死記硬背、大量做題來提高成績”的誤區,使英語學習變得有聲、有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師的角色轉換是合作學習的前提,在探究性的合作學習中,教師應該與學生建立起平等的合作關系,不應再是一個居高臨下的批判者,更不應該是為學生提供正確答案的包辦代替者。而應該是一個參與者、指導者、評價者和期待者。給學生一個廣闊的空間讓他們的思維和創造力自由馳騁。所以,作為一名指導者,在這次活動中我所做的工作是:第一,讓學生明白我的意圖及要求。第二,指導學生分成相對合理的合作小組。第三,給每個小組分配預習任務。第四,給學生提供展示合作成果的平臺和機會。第五,給學生的成果做一個客觀評價,并對優秀者給予獎勵。
經過精心的準備,學生的預習課上得是令人滿意的。每一次預習課都上得精彩紛呈,掌聲不斷,在學習新課時,這種合作學習的優勢就顯而易見了,讓預習過的同學去介紹新單元的內容,既鼓舞了做過預習的同學,又喚起了其他同學嘗試的熱情。“預則立,不預則廢”。讓學生帶著疑問有準備地去聽課,勢必事半而功倍。
在講授新課時,我又嘗試了新的合作方式:用知識競賽的形式來鼓勵更多的同學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在班上舉行了兩次英語知識競賽,第一次是以Travelling為主題,第二次則以Music of the World為主題。從選題、出題到裁判、主持均由學生全權負責。這兩次競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熱情高漲,既促進了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又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這樣的合作形式是成功的。這樣的授課形式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新鮮的興趣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迸發出智慧的火花,所以如何讓教學形式興趣化,在興趣中讓教學形式多樣化;不拘泥于固有的模式,集思廣益,敢于嘗試與探究才是新課程對教師提出的核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