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彩琴
〔關鍵詞〕 英語教學;多媒體;學生視野;多種感官;
良好環境;網絡優勢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4—0077—01
多媒體是當下科學技術領域最活躍、發展最迅速、使用最廣泛的技術,它不僅影響著人類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且改變著人類的教育、學習乃至思維方式。多媒體為英語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并帶來了活力,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教學效率。
一、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習能力
多媒體憑借視聽結合、聲像并茂、動靜相融的表現功能,生動、形象地展示學習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學生不但可以閱讀文字、聽錄音、看動畫、作練習,還可以人機對話回答問題,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例如,在Listening revision中進行聽力練習時,我設計了與動畫相結合的聽力內容,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助于學生理解內容。在Reading passage教學環節中,利用ANI動畫概括短文的內容,在大屏幕上演示短文的圖片,讓學生深入地理解短文內容,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閱讀理解選擇題。在Grammar練習中,我按詞類、時態、句式等設計練習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做。在Writing復習活動中,我也調用了課前準備好的動畫和圖片,并給出相應的單詞,讓學生寫出句子。然后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來,讓他們分析判斷以便加深印象。學生還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有選擇地進行練習,也可以在論壇上發帖,讓同學相互評價、相互促進,從而有效提高學生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能力。
二、刺激多種感官,加深記憶
多媒體集圖像、聲音、文字、動畫于一體,將綜合結果展現在屏幕上,這一特點有利于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從而加深學生記憶。在設計課堂練習題時,我用PowerPoint軟件把句型和課文段落設計成幻燈片并配上適當的圖片或動畫效果,把要求掌握的重要內容以其醒目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或者把一個單元中所有重要的詞和短語組合成一篇風趣的短文,或把對課文的復述內容設計成填空題讓學生練習,然后把正確答案以動態形式顯現在屏幕上,必要時配以鼓勵性或祝賀性的音響效果,這樣學生不僅在異彩紛呈的課堂練習中掌握了知識,而且體驗到了人機交互式學習的喜悅,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三、創造良好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信息社會所需的新型人才必須具備的能力素質。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這種能力素質的培養要以良好的教學環境為基礎。而多媒體的超文本特性與網絡相結合,正好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了最理想的環境。
多媒體能提供豐富的信息,為英語教學創造良好的環境,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不斷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可以充分發揮想象,根據計算機設計的情境,自編、自演、自學,分組練習,在模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比如,講What are you doing時,我利用課件創設幾個語言交際情境:at the zoo,in the park,on the farm等,在每一個情境中都有不同的人物做不同的事情。學生可以任意進入某個情境,運用學過的句型如What are you doing ? I'm …… 或What's she/he doing ? He's/She's等進行情景對話,互相交流,從而有效地培養他們的交流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利用網絡優勢,培養協作能力
計算機網絡技術為實現協作式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基礎和環境,擴展了協作學習的范圍,減少了協作的非必要性精力的支出,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相互交流討論,逐步形成獨立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況且英語教學本來就存在許多形式的“Team work”,尤其是在與信息技術整合的過程中,模擬交際需要與同學分配角色共同完成;獲取信息要各小組成員合作完成;在利用計算機展示學習成果時,更需要小組成員間的密切合作。在這樣的小組活動中,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因材施教,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不斷增強,綜合素質也不斷提高,為將來的學習、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總之,多媒體使教材內容生動化,變抽象的說教為形象的演示,對學生進行多重感官的刺激,為學生創設出真實的、符合自然規律且妙趣橫生的學習情境。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